13
花钟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
积累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经历逐段读书了解课文大意的过程;
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习用不同说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3.体会留心观察事物的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词品句,感情朗读的语文实践中,
体会、学习用不同的说法灵活表达同一个意
思。
【教具学具】
生字卡片,相关鲜花的图片,PPT。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
积累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经历逐段读书了解课文大意的过程;
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习用不同说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初读课文。
(一)观赏鲜花图,激发学趣,引发质疑。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和读长句子的情况。
(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阅读交流,整体感知。
(一)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师生相互评价。(重点纠正学生读不准确的字音和句子停顿。)
(二)交流阅读收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围绕开课时质疑的问题,组织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感悟,学习表达。
(一)引导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第一段。
(二)品读写九种不同花开的句子,交流读后的发现和感受,体会表达方法。
1.
齐读写九种花开的句子,边读边想:在读中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在读中发现表达的特点。
2.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书中的发现。
3.
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指导。
4.
师生合作交流,想象品味九种花开的不同说法,体会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说法。(在想象理解、鉴赏评价、感情朗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花开的美,课文表达的具体、形象,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感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6.迁移方法,学习表达。
(1)创设情境,合作读文。
(2)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开放的样子。(鼓励学生用上课文中学会的词语或平时积累的好词语)
7.
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四、感悟“留心观察”,了解观察方法。
五、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指导书写第一自然段中出现的五个生
字,重点指导“醒”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习用不同说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2.体会留心观察事物的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积累语言。
出示一天之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种花开放的“时间表”,学生根据“时间表”的提示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细读探究合作学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
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介绍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原因的词语或句子。
2.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师根据生的回答归纳板书: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
3.
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关系。
4.
指导朗读,在读中引导体会设问句写法的好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
抓住“刚刚””“大致””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回顾全文,学会观察。
(一)理清文章顺序,指导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简要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回顾全文,体会作者对事物的留心观察和善于思考。
(三)指导学习书写“播、湿、娇、嫩、强、适、昆、修、致”9个生字。
(四)拓展阅读,了解更多有趣的“生物钟”。
【板书设计】
13
花
钟
湿度
温度
花钟
光照
昆虫活动
【教学反思】
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优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境也很美,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却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这种美是无法用语言讲出来的,因此我搜集了各种花的图片,旁边注以相关语句,结合画面,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想象画面读、男女对读等方式,仔细用心地去体会,努力把这种美读出来,使学生走进文本的意境,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感受作者用词的巧妙,我采用了对比读的方法,我把文中美丽的语言统统改成了“开花了”,然后让学生们一起说说哪种写法好,为什么?学生不能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到文本的美,然后再在读中学习作者如何借助语言文字对不同的花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从而更加产生对各种花的喜爱。
如果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仿照文章中的表达方式来写一写其它花的开放。就能很好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