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蜜蜂
【教学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
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
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
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具学具】有关法布尔和蜜蜂的资料。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
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
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了解
它们,研究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辛勤
采蜜的小蜜蜂。(课件出示几幅蜜蜂的图片)2.学生从课前查阅到的资料里说说有
关蜜蜂的知识。
3.板课题、齐读,并简介作者法布尔的
背景资料。
二、初读读文
1.布置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A.出示字卡,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B.出示重点句,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C.分段读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试验。
2.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请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B.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 (板书:听说)
C.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 或做什么呢
D.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读一读并组词。
2.归类识字,观察字形:
A.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B.“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C.“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3.师范写,生练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卡,学生抽读或开火车读。
2.“我”想做一个什么实验?
3.那“我”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做实验)
二、研读课文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A.抽生反馈,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一说。
B.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 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学习三、四自然段:
A.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B.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 (激动)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来?
C.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第三、四段,大家评议。)
D.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 为什么
3.研读第五自然段:
A.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 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B.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26、蜜蜂
验证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验证过程 ①选20做上白色记号。
②把蜜蜂带到两里外放。
验证结果 20只蜜蜂中有17只飞回来。
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本能
【教学反思】
课文中讲了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区分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将20只蜜蜂背上做好记号,装进纸袋里,带到两里多外的陌生地方进行放飞,看看它们能否回到蜂窝。我让同学了解了完成实验有哪些必要条件后,又创设了一个让同学个性化解读的机会。法布尔来到陌生地方放飞时,看见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会有怎样地推测?同学纷纷举手,有的说:“假如我是法布尔,我会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有的说:“我觉得蜜蜂很聪明,它飞得怎么低,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以便更快地飞回蜂窝。”有的说:“我觉得蜜蜂很笨,飞得高才干看得远,才容易发现蜂窝。它飞得那么低,怎么能看见两离多外的蜂窝呢?”这时依然有小手高举着,他自信地发表了自身的推测:“我猜,蜜蜂飞这么低是因为,空气太潮湿,空气中的小水珠粘在了蜜蜂的翅膀上,蜜蜂身体变重了,所以飞不高,它要飞回蜂窝一定很困难。”……一个开放型问题,居然引发了同学那么多独特的考虑,这让我意想不到。我真实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同学的个性,才干使课堂灵动起来。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