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欲灭其国,必去其史!
学习
目标
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知道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
会背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重难点);
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重点)。
课堂流程
环节
具 体 内 容
(内容·学法·时间)
自疑自探
预习导航
(5分钟)
温故知新;提问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自学指导
(5分钟)
填写战国七雄的方位图。
__ _②_ __③_ __④___⑤___
公元前356年,__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政治上,确立____;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____,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____,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__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____上修建了都江堰,使其发挥出____、____、____等多方面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____。
列举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____、____、____。
我的困惑
(2分钟)
(内容·形式·时间)
学组研讨
研讨策略一
(5分钟)
形式:两人记忆大比拼
内容:自主学习内容
研讨策略二
(5分钟)
探究内容
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练习·笔记·小结)
反馈总结
课堂反馈
(10分钟)
【基础题】
1.下面选项中,不属于由晋国分裂而来的诸侯国是( )
A.韩 B.赵 C.齐 D.魏
2.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最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称霸天下的欲望
C.缓和阶级矛盾 D.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3. 对于商鞅变法,不正确的看法是( )
A.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B.秦孝公变法的坚定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
C.没有商鞅就没有秦国的变法和强大
D.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变法,说明任何变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
4. 四川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从历史上看,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白渠 D.灵渠
5. 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主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B.李冰 C.商鞅? D.李春
【发展题】
6.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A.奖励耕战 B.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 奖励军功
7.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在春秋时期成为霸主,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A.吴国 B.晋国 C.齐国 D.宋国
8.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建立县制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9.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官。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
A.秦国 B.韩国 C.楚国 D.燕国
【提高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结果如何?
(3)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师生自主反思】
今日一得:
今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