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诗意来自热爱,来自激情,来自思考,来自敏感。在一个静谧的深夜,诗人江河遥望星空,闪烁的星星勾起了他“柔软”的温情与朦胧的憧憬。是啊,谁不愿意生活像诗一样浪漫,心灵像飞一样自由。只有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才更能体会到这种诗意人生与精神自由的弥足珍贵。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拜读朦胧派诗人江河带给我们的《星星变奏曲》。朦胧诗派诗人 江河星星变奏曲 江 河1.了解朦胧诗产生的背景。
2.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写作背景 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度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噩梦一般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毁灭。因此诗人对“文革”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墨的年代,诗人不能自已,倾诉着他质朴的期盼。于是他写下了此诗,寄托自己美好的梦想,也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文体链接:朦胧诗
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比喻、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拓宽了诗歌的想象空间。静谧( ) 闪烁( )
朦胧( )( ) 凝望( )
憧憬( )( ) 覆盖( )
劫难( ) 颤动( )fù读准字音 mìshuòméngchōng jiéníngchànlóngj?ng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闪闪烁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文中指声音时断时续、隐隐约约。
朦朦胧胧:不清楚;模糊。
僵硬:呆板;不灵活。听读诗歌标示节奏、重音,
体会语气、语调。
诵读诗歌感知诗意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2、“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星星点点的希望”指什么?
3、诗中“每一首诗都是—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4、“闪闪烁烁”是用来描写什么的?为什么作者却用来描写声音?
5、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合作探究什么叫变奏曲? 音乐术语。这首诗是借用此术语来说的,具体特征有以下两点:①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②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
和用语相同或相近,具有同样的韵律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相同:①结构相同 ②句式相近
一、二两段都采用了假设的句式开头(如果---)
不同:
内容:第一节正面表达这种企盼(谁不愿意…)
第二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谁愿意…)
情境:
第一节:描写了光明与美好的意境,星星是黑暗中遥远的安慰,写出诗人向往和追求的光明和美好的理想世界;
第二节:描写了寒冷和残酷的意境,由上文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寒冷和残酷的意境是诗人所厌弃和憎恶的现实社会,但也是诗人所无法逃避的。
最终又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仔细品读,体会一、二两节诗在结构和情境上的异同点 《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2、“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星星点点的希望”指什么? “寂寞地燃烧”是指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也是对黑暗现实强有力的否定。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星星点点的希望”指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微茫的希望。表达了作者面对黑暗现实虽然孤独、迷茫、失落,却没有放弃寻找光明的希望。
3、诗中“每一首诗都是—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写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是不会颤抖的,而这里写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写出现实的残酷、可怕。
4、“闪闪烁烁”是用来描写什么的?为什么作者却用来描写声音?通感是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
辞方式。例:
A、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移植为听觉)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移植为听觉)
①视觉②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5、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对理想和光明的向往和追求,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又不失坚定的希望。
写作特色:
(1)结构精巧,一唱三叹。
两节诗的外观构造几乎相同,但内部结构稍有变化,这种一唱三叹的结构,意在营造一种诗的氛围。
(2)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星星、萤火虫等都是比喻的意象,“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综合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加强了诗的跳跃性,拓宽了诗的空间,增强了诗的朦胧美。
(3)借助象征来表现主题,表达情感。
诗人用“星星”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用“飘动的旗子”“火”象征胜利与希望、光明与温暖,表达诗人对理想世界的企盼。总结请以“落叶”为描写对象,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例:漫天的落叶向树根扑去时,我听见了游子唱出的乡音。拓展延伸能力拓展积累与“星”有关的古诗词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朦胧诗欣赏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后来,我的钥匙丢了。北岛《 回答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舒 婷《双 桅 船》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远和近
顾 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一代人
顾 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 1979年7月失明的双眼把暗夜看透,
无语的泪花把光明寻求。
——阿炳
这些诗表达了青年诗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苦闷、压抑、思考和叛逆精神,同时也抒发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放飞心灵 仿写诗句诗歌是心灵的舞蹈。请你放飞心灵,仿造“如果···如果··· ”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 "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