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三年级 语文 上册西师大版 14 山行 作者简介: 杜牧, 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能书画,能诗文,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预习检查 朗读课文,读得准确流利。枫霜xiéfēngshuāng斜诗歌的朗读要有节奏和感情,那么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请你来试一试。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杜牧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在山里行走。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径:小路。 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斜:曲折。 坐:因为、由于。于: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林的晚景 。 悲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林的晚景 。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1、《山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层次吗?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简单来说,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两 行 描 绘 了 秋 山 远 景 。 第 一 行 描 写 了 秋 山 高 远 的景 象 , 表 现 了 诗 人 勇 于 攀 登 的 精 神 。 第 二 行 描 写 了秋 山 中 的 一 个 特 定 场 景 , 在 白 云 浮 动 的 天 空 下 山 窝窝 里 有 几 户 人 家 隐 约 可 见 。 后 两 行 描 绘 了 秋 山 近景 。 “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 一 行 , 生 机 勃 勃 , 鲜 艳 夺 目 , 清 新 刚 劲 , 形 象 鲜 明 , 给 人 一 种 秋 光 胜 似 春 光 的 美 感 。 这 行诗 成 为 千 百 年 来 人 们 广 为 传 诵 的 名 句 。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流传很广,比起其它三句,为什么人们偏爱这句诗?①对比、比喻新异②情感独特,一反历来悲秋之调 。
③富有哲理。
图解结构山 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这 是 一 首 优 美 的 写 景诗 。 诗 中 描 绘 了 深 秋 季 节 山 行时 所 见 到 的 枫 林 晚 景 。 写 秋 景 的 诗 历 来 悲 凉 , 可 是 ,诗 人 笔 下 的 秋 景 却 充 满 了 生 机 , 真 可 谓 是 秋 天 里 的 春 天 。表达了作 者 对 秋 天 的 热 爱之情。 情景交融写法非同一般,不仅写出了如画的秋景,而且一扫常见的衰飒暗淡,更加突出了杜牧那高朗、俊逸的气质与胸怀。二首描写风景的古诗。请你读一读。
《江南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活处处有美,处处有诗,让我们好好欣赏吧。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思是(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所看到的( )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 )构成
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之情。因为山间深秋时节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喜爱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