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A.给烧瓶加热必须使用石棉网
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伸入蒸馏烧瓶内液面以下
C.分液时要将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D.振荡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时,要一只手按住口部,另一只手握住活塞部分颠倒振荡
【答案】B
2.①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酒精和水
B.碘和四氯化碳
C.水和四氯化碳
D.食盐水和糖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酒精和水互溶,不能分液,A错误;B.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不能分液,B错误;C.水不溶于四氯化碳,可以通过分液漏斗分离,C正确;D.食盐水和糖水互溶,不能分液,D错误,答案选C。
3.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芝麻油不小心混入了部分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采用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花生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层,所以可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B。
4.下列实验所选装置不合适的是(
)
A.分离水和泥沙选①
B.从盐水中获得食盐选②
C.分离酒精和水选③
D.由自来水制取纯净水选④
【答案】C
5.2016年9月,天宫二号发射成功,若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失重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以完成的是(
)
A.将金粉和铜粉混合
B.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
C.蒸发食盐水制取食盐晶体
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由于失重,滤液无法流出,不能完成过滤操作,
D错误。
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蒸发操作时,当加热到有较多晶体出现,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少量液体蒸干,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A正确;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测的是蒸汽温度,因此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出,B正确;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正确;D.萃取剂的选择应满足两个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液度,萃取剂与水不互溶,且萃取剂与水的密度有差异;因此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水大,D错误。故答案D。
7.已知甘油(C3H8O3)通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沸点约为290.9℃。要从甘油、水的混合物中分别得到甘油与水,最佳方法是(
)
A.分液
B.过滤C.蒸馏
D.蒸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甘油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沸点约为290.9℃,分离甘油与水的最佳方法是蒸馏,故C正确。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把有关的试剂和操作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a.蒸馏
b.结晶法
c.加适量水,过滤
d.加热(或灼烧)
e.加适量盐酸,蒸发
f.萃取分液
g.分液
(1)氯化钠晶体中含有碳酸钠(_______)
(2)碳酸钙中有氯化钠晶体(_______)
(3)分离互溶的液体:乙酸(沸点118℃)
乙酸乙酯(沸点77.1℃)
(_______)
(4)汽油和水(_______)
(5)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的食盐(_______)
(6)从溴水中提取碘(_______)
(7)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_______)
【答案】
e
c
a
g
b
fa
d
9.下面有几种物质,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食盐与沙子
②从NaCl溶液中获得晶体
③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④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
(1)分离①、②的操作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和④共同使用的仪器且在其他组分分离时无需使用,这种仪器是_______。
(3)上述需使用酒精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得到纯净的碘的方法是
。
【答案】(1)过滤
蒸发
(2)分液漏斗
(3)②
(4)蒸馏(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
100分)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将下列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溶液分为两层,下层几乎无色的是(
)
A.苯
B.酒精
C.碘化钾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A.苯与溴水发生萃取,溴水层几乎呈无色,故A正确;B.乙醇与溴水不反应,也不分层,故B错误;C.碘化钾与溴水反应后不分层,故C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与溴水反应生成溴化钠溶液,溶液褪色,但不分层,故D错误;故选A。
2.下面哪个图是以乙酸(沸点:118℃)、浓硫酸和乙醇(沸点:78.5℃)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沸点:77℃)的最佳装置?
(
)
【答案】A
3.下列物质分离方法错误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D.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汽油和水
【答案】B
【解析】A、因泥沙不溶于食盐水中,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选项A错误;B、碘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但酒精与水互溶,不能分层,不能用酒精萃取,选项B正确;C、用自来水中含有难挥发性物质,可通过蒸馏方法分离,选项C错误;D、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选项D错误。答案选B。
4.下列分离方法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 )
A.用①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时应不断搅拌滤纸上的溶液,以加快过滤的速度
B.检验小苏打分解的产物可用②
C.用③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时,由于乙醇和水的沸点差距不大,所以得不到无水乙醇
D.用④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物时,应先将下层的汽油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的水从上口倒出
【答案】C
5.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操作过程中,仪器选用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A
B
C
D
操作
称取3g左右的剪碎了的干海带
灼烧干海带碎片至完全变成灰烬
过滤煮沸后的海带灰与水的混合液
用四氧化碳从氧化后的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碘
选用仪器
【答案】B
【解析】A、粗略称量干海带可用托盘天平,故A正确;B、灼烧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而加热液体可用蒸发皿,故B错误;C.过滤煮沸后的海带灰水混合液可用漏斗分离,故C正确;D.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故D正确.故选B.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萃取操作是,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B.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C.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D.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答案】C
7.中药的煎制直接关系到其疗效。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答案】C
【解析】过滤是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故C正确。
8.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的方法是(
)
A.分液
B.结晶
C.纸层析
D.过滤
【答案】A
【解析】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可用分液漏斗,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答案为A。
9.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蒸馏海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B.实验时冷却水应从a进入,从b流出
C.锥形瓶中能收集到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D.该装置可用于分离海水中的NaCl和MgCl2
【答案】A
10.下列实验设计可行的是(
)
A.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2
B.加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C.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KNO3和NaCl固体混合物
【答案】B
【解析】A.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发生爆炸,故A错误;B.盐酸能够溶解镁粉和铝粉,而不能溶解铜,可以加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故B正确;C.汽油和煤油混溶,不能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故C错误;D.KNO3和NaCl均易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KNO3和NaCl固体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1.
要分离下列四组混合物
①饱和食盐水与沙子
②从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获得KNO3
③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④CCl4液体与甲苯液体的混合物(已知CCl4与甲苯互溶,沸点分别为76.75
℃和110.6
℃)
(1)分离①的操作为____
____。
(2)分离③时所使用仪器中有一种在其他组分离时无需使用,这种仪器是_____
___。
(3)上述四组分离时需使用酒精灯的有____
______和______
______(填序号)。
【答案】(1)过滤。
(2)分液漏斗。(3)
②和④
【解析】
试题解析:(1)①沙子与饱和食盐水互不相溶,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②从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获得KNO3;利用二者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结晶分离;③水和汽油的混合物互不相溶,分液进行分离;④CCl4液体与甲苯液体的混合物互溶,采用蒸馏进行分离;答案分离①的操作为过滤;(2)分液漏斗;(3)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为②从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制取饱和液中获得KNO3、④CCl4液体与甲苯液体的混合物加热升温达到沸点。
12.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有过滤、分液、萃取、蒸发、蒸馏等,根据如图装置回答: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分离NaOH的乙醇溶液”不能用此装置的原因为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冷凝管中水流方向为a进b出
B.如果忘加沸石,可快速将沸石加入将近沸腾的液体中
C.蒸馏时可以用球型冷凝管代替直型冷凝管
D.温度计水银球位置过低,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
【答案】蒸馏烧瓶
酒精挥发,着火点低,不能用明火
AD
13.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为了便于研究和利用,常需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下列A、B、C、D是中学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装置。
I.请根据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原理,回答在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哪种装置。将A、B、C、D
填入适当的空格中。
(1)碳酸钙悬浊液中分离出碳酸钙__________________;
(2)氯化钠溶液中分离出氯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离植物油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离酒精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
(5)氯化钠溶液中分离出水____________________。
II.碘水中提取碘单质的方法如下:
(1)萃取分液
①下列可作为碘水中提取碘单质萃取剂的有__________
A.酒精
B.苯
②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须先________________;
③查资料得知:ρ(H2O)>ρ(苯)>ρ(酒精),若用①中所选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分液时,水层应由分液漏斗的_______端口放出,有机层应由分液漏斗的________端口放出(此问填“上”或者“下”)
;
(2)蒸馏
①冷凝装置中冷凝水应该_______口进(填“上”或“下”)
②已知碘和四氯化碳的熔沸点数据如下表
熔点
沸点
碘
113.7℃
184.3℃
四氯化碳
-22.6℃
76.8℃
若用蒸馏法分离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锥形瓶中先收集到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
【答案】I.(1)
B;(2)
D;(3)
C;(4)
A;(5)
A。
II.(1)①
B
②
检查是否漏液;③
下,
上;
(2)①
下
②四氯化碳。
II.(1)①碘水中提取碘单质,需要通过萃取方法,选取的萃取剂不能与水相溶,所以不能选用A酒精,可以选用苯;
②分液漏斗有瓶塞和旋塞,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③由于ρ(H2O)>ρ(苯),若用苯为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有机层在上方、水层在下层,则分液时,水层应由分液漏斗的上端口放出,有机层应由分液漏斗的下端口放出;
(2)①给冷凝管通水时,通常采用逆向通水,即:从冷凝管的下口进水,冷凝效果会更好;
②根据表中碘单质和四氯化碳的沸点可知,四氯化碳的沸点较低,则四氯化碳优先被蒸出,锥形瓶中先收集到的物质为四氯化碳。一、教材分析:
蒸馏和萃取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海水淡化问题是目前解决全球淡水日益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为选修《化学与技术》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萃取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它是对溶解性规律的一个应用,其原理也在今后卤族元素和有机物的学习中多次体现,在生活中也有多方面的应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复习蒸馏的原理,掌握实验室规范的蒸馏装置。这部分内容只作复习和简单的扩充;(二)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装置,特别是实验操作中的细节。这部分知识为新知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蒸馏和萃取是高中阶段的两个基本实验操作,学生对于相关内容及部分仪器还比较陌生,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蒸馏和萃取的操作及过程,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进一步丰富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2.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蒸馏和萃取的实验原理以及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质过滤的方法得到比较纯的盐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为淡水,该怎么做呢?
比如说在海边,渔民们是怎么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郑和下西洋的那段历史,大家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在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吗?
【展示】海水变淡水
【引】做汤的时候,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这水珠与汤不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水珠?水蒸汽凝结?为什么水蒸汽会凝结成水珠?
【讲】汤沸腾后,水蒸汽遇温度低的锅盖而凝成水珠附于锅盖。那么这是一个什么过程,我们在化学中应怎么称呼?大家想一想蒸馏是不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果是,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
【过】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新方法:蒸馏和萃取
【板书】(二)
蒸馏和萃取(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过】首先,让我们利用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来学习蒸馏的过程
【板书】1、蒸馏
【引入】我们引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不是。因为自来水厂使用了消毒剂氯对水进行了消毒。使水中含有Cl―
。我们可以利用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
【实验演示】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讲】有明显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呢?能否向上一堂课中使用化学方法,加入试剂反应除去?
(不能。加入试剂后会引入新的杂质,达不到我们实验目的。要想得到纯净水。可以使用加热将水变为水蒸汽,然后再冷凝为纯净的液态蒸馏水。)
【小结】实验室就是使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投影】
(1)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例如蒸馏含有Fe3+的水提纯其中水份,蒸馏石油提纯不同沸点的有机组分)
(2)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胶塞、牛角管(尾接管)、锥形瓶、胶管
【实验演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投】(3)蒸馏时的注意事项:
a.烧瓶内液体的容积不超过2/3,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烧瓶中还要加入沸石(碎瓷片)防止爆沸。
b.温度计下端水银泡应置于烧瓶支管处,测量逸出气体的温度。
c.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
d.实验开始时,先开冷凝水,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关冷凝水。溶液不可蒸干。
【讲】锥形瓶中的液体就是蒸馏水,我们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
【实验演示】蒸馏水加入硝酸银溶液
【投影小结实验】实验1-3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
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
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溶解
2、在100
mL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如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总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
mL
液体,停止加热
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到100℃沸腾,在锥形瓶中收集蒸馏水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
加硝酸银溶液于蒸馏水中,无沉淀
【思考】
1、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
(为了使蒸馏出的蒸气与冷却水长时间充分接触,带走尽可能多的热量)
2、为什么温度计水银球的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
(对于蒸馏来说,只有精确控制蒸馏的温度才能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而蒸馏烧瓶支管口的温度正是被蒸馏变为气体某组分的温度,故温度计水银球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或制造无水酒精。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先蒸馏出来的物质是什么?(酒精沸点低,先蒸出的是酒精。)
4、从这个实验中,大家可以看出蒸馏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的分离?
【投影】(4)蒸馏的使用范围:
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
【思考】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可以用汽油擦洗,这就是萃取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的一种分离方法,叫做萃取与分液。
【板书】2、萃取
【过】我们先来认识这个新的仪器:分液漏斗。
【展示仪器】分液漏斗的组成,分液漏斗的活塞、盖子同漏斗本身是配套的。使用漏斗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投】(1)定义: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讲解+实验演示】我们通过实验来解释萃取的定义,我们知道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碘水呈黄棕色。碘是溶质,水是溶剂。取10ml饱和碘水,倒入分液漏斗中。接着,按照萃取的定义,我们要用另一种溶剂加把溶质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这另外一种溶剂的选择要符合一些条件,
【投】(2)萃取剂的选择:
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讲解+实验演示】那么,我们根据这些条件可以选择了四氯化碳,由于碘在四氯化碳的溶解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加入4ml就可以了,进行振荡。请大家注意振荡的操作: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注意放气怎么(强调放气的重要性)。振荡后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讲解】静置后,大家发现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化碳的溶液。上层溶液颜色变淡了,证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引导】大家想想,萃取后,如何分离?比如汤上面的油层是怎样弄走的?
(勺子舀,吸管吸,。。。。。)
【讲】我们试想一下,可不可以想办法使汤使下面流走,让油刚好留在容器中。容器下面有通道,汤从下面流走,在汤刚好流完时,关闭通道,这样汤和油不就分开了吗,这正好符合分液漏斗的结构。
【板书】3、分液
【讲解+实验演示】最后一步,就是把四氯化碳层和水层分开,这就是分液。首先,打开盖子(塞子),为什么?(平衡大气压)将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漏斗下端口靠烧杯壁。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为什么?(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投影总结】
(1)定义: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
【板书】萃取与分液的步骤: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加入溶液,加入萃取剂,振荡
c.静置分层
d.分液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大家要掌握的是萃取剂的选择(三个条件),以及掌握萃取与分液的操作步骤。(四个步骤)
附:板书设计:
(二)、蒸馏、萃取和分液
1、蒸馏
2、萃取
3、分液
4.萃取与分液的步骤: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加入溶液,加入萃取剂,振荡
c.静置分层
d.分液
五、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了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操作:蒸馏、分液和萃取,在实验室上这节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虽然准备实验很麻烦,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不用再另找时间做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蒸馏、分液和萃取的基本操作,并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领会了蒸馏、分液和萃取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蒸馏、分液和萃取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提升了化学学的科学素养。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还有许多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如分馏、层析,等等。此外,利用物质的特殊性质来分离和检验物质的方法也很多,应用也十分广泛,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到。整堂课学生求知旺盛,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能力。【学习目标】
1.掌握蒸馏和萃取的实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蒸馏和萃取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蒸馏和萃取的实验操作
【自主学习】
1.蒸馏
(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不同,用加热蒸发、冷却凝结的方法除去液态混合物中
、
或
的杂质。蒸馏属于
变化。
(2)蒸馏的常用仪器和用品为:铁架台(带铁圈和铁夹)、酒精灯、牛角管、单孔橡皮塞、蒸馏烧瓶、石棉网、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碎瓷片。
(3)蒸馏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________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_____,也不能少于______.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
_____口进,从
____口出。⑤加热温度应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蒸馏烧瓶不可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
2.分液
(1)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2)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分液漏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分液漏斗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分液漏斗前应________;②分液时,下层液体______,上层液体______________。
3.萃取
(1)定义:利用溶质在_______________里的____________不同,用_________
________把溶质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
(2)萃取后需要进行__________操作来将这两种溶剂分离开来。
(3)萃取的过程实质是提高溶质的___________的过程,萃取分液操作后得到的是该溶质在另一种溶剂中的____________,仍属于______________。
(4)萃取剂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萃取—分液操作步骤:①______
→
②______
→
③_______
→
④_______
一、蒸馏
1.制取蒸馏水
①仪器及装置图
②实验操作
a.检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
,试管中产生
,说明自来水中含有
。
b.蒸馏
在100
mL烧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
(或沸石),按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c.再次检验
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
,
试管内
,说明制得的蒸馏水中不含
。
2.
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蒸馏能除去水中的氯离子?
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
实验
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溶液
加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2)在10
mL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按课本图1-4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
mL液体,停止加热
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
℃后沸腾。在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溶液
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蒸馏水中无沉淀。
3.蒸馏和蒸发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二、萃取和分液
1.萃取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思考】使用分液漏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①加萃取剂
②振荡萃取
③静置分层
④分液
图1-1-8
①加萃取剂
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
中,然后再注入4
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发现溶液分层,
在下层。
②振荡萃取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
,左手握住
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③静置分层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液体分层。上层为
,无色;下层为
,显
色。
④分液
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
打开(或使塞子上的
对准
),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
拧开,使下层液体沿
流下。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
倒出。
3.分液漏斗中盛有已分层的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但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油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4.分离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混合物。
5.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空):
_____→_____→_____→ A → G →_____→ E → 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能不能用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
(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
___
。
三、常见离子检验
CO32-:
SO42-:
Cl-:
1.提纯对热稳定的,高沸点液态有机物和低沸点的杂质的混合物,一般使用的方法
(
)
A.重结晶
B.蒸馏
C.过滤
D.分液
2.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漏斗不能分开的是(
)
A.水与煤油
B.氯乙烷和水
C.甲苯和水
D.乙醇和乙酸
3.石油蒸馏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仪器W的名称是:圆底烧瓶
B.碎瓷片的作用是:催化剂
C.冷却水的流向是:X进Y出
D.收集到的
60~150℃的馏分为混合物
4.《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5.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
A.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B.分液、蒸馏、蒸发、过滤
C.蒸发、蒸馏、过滤、分液
D.过滤、蒸馏、蒸发、分液
6.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指出下列做法中分别应用了哪些分离方法?
a、熬煮中药
b、分离豆浆和豆渣
c、除去水中的沙子
d、用海水晒盐
e、海水淡化
f、从溴水中提取溴
7.为了将混有Na2SO4、NaHCO3的NaCl
提纯,并制得纯净的溶液,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方案:
固体混合物
加热①
,残留物
溶解
,溶液
加过量BaCl2②
,悬浊液
加过量Na2CO3③
,过滤④
,滤液
加过量盐酸并加热煮沸⑤
纯净的NaCl
溶液。
(提示: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1)操作①盛放药品可选用
(填仪器名称)。
(2)操作②为什么不用Ba(NO3)2
溶液,其理由是:
。
(3)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方法是:
。
(4)操作③的目的是_________为何不先过滤后加Na2CO3
溶液,其理由是
。
(5)此设计方案是否严密?____
请说明理由:
。
(6)操作⑤的目的是:
。
自主学习
1.(1)沸点
易挥发
难挥发
不挥发
物理
(3)①加入适量碎瓷片②应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③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④从下口进,上口出⑤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2.(1)互不相溶
油和水
苯和水
3.(1)不同溶剂
溶解度
一种溶剂
另一种溶剂
(2)分液
(3)浓度
溶液
混合物
(4)萃取剂与溶剂互不相溶
萃取剂与溶剂不发生化学反应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5)加萃取剂
振荡萃取
静置分层
分液
合作探究
一、1.②a.几滴稀硝酸和溶液
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氯离子b.1/3
碎瓷片
c.几滴稀硝酸和溶液
无沉淀
氯离子
3.蒸馏得到的是液体物质,而蒸发最终得到的是固体物质
2.①分液漏斗
四氯化碳
②口部
活塞
③水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紫
④玻璃塞
凹槽或小孔
漏斗上的小孔
活塞
烧杯壁
上口Z
3.
取少量下层液体加水振荡静置,若分层,则分液漏斗中上层是水层。
4.
萃取分液
5.(1)C→B→D→A→G→H→E→F
(2)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漏斗里液体能够流出
(3)CCl4与水不互溶;而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很多。(4)不能
酒精和水可以互溶,碘溶于酒精中所形成的酒精溶液与水无法分离。
三、
CO32-:取少量待测液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含CO32-
或HCO3-
再取原溶液加入CaCl2,产生白色沉淀为CO32-
SO42-:取少量待测液先加入稀盐酸,无白色沉淀,且可除去CO32-
HCO3-
SO32-
HSO3-
再加入BaCl2,生成白色沉淀。注:不能加入硝酸酸化。
Cl-:取少量待测液加入几滴硝酸酸化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
巩固练习
1.B
2.D
3.D
4.B
5.A
6.
a、萃取
b、过滤
c、过滤
d、蒸发结晶
e、蒸馏
f、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