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讲练测):专题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讲练测):专题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06 09:23:47

文档简介

【知识精测】
(总分60分,测试时间60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湖北省钟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综合测试试题)今天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互联网可以追溯到冷战处于胶着时期的1958年。出于对核战爆发、所有通迅系统瘫痪、所有无法替代的信息也会被摧毁的恐惧,美国国防部成立了前沿科技项目署,随后该署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发明了互联网。这一史实最能说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B.
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
C.
国家对经济有力干预
D.
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答案】B
2.(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1--4单元练习)在很多城市公交线路上使用“非接触式IC卡”,该卡应用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持卡者只要在车门口的收费箱前一晃,就能发出通过的信号。与这一发现有关的科技革命的突出成就不包括
A.
电力的广泛应用
B.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
C.
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
D.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电磁感应原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磁感应原理”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广泛应用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也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也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3.(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
欧洲经济领域合作加强
B.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C.
知识经济受到各国重视
D.
世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
【答案】D
4.(湖北省黄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下图是《纽约时报》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部分新闻的标题,从中反映出
A.
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
B.
不同文化背景的多样化趋势
C.
文明的同质化趋势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现代科技文明在世界各个地区扩展,外蒙古、肯尼亚、埃及、巴布亚、日本、越南的物质文明和文化都受到现代科技文明的巨大影响,体现了文明的同质化趋势,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故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文明的同质化,不是多样化趋势,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D选项错误。故选C。~网
5.(2017届江苏省扬州市学业水平第三次模拟试卷)(美)约翰 R 麦克尼尔在《能源帝国》中写道: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这主要得益于
A.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B.
内燃机创制与使用
C.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D.
飞机和轮船的出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所述的成果是在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实现的,再结合题干中提到的煤炭能源,就可以很自然的想到是工业革命中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促进了机器的普及所带来的成果,故选A;其余选项不合题意,故排除。
6.(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A.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
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C.
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D.
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答案】C
7.(福建省四地六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3月)历史试卷)下表为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其反映出
下表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A)
应用研究年代(B)
生产推广年代(C)
B—A年差
C—B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A.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B.
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C.
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D.
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反映的主要科学成果应用研究年代与基础研究年代年差总体上的不断缩小,特别是生产推广年代与应用研究年代年差的大幅缩短,说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第一次科技革命未能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排除D项。
8.(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考文综历史试题)自19世纪初科幻小说登上了世界文学的殿堂,到20中叶以硬科学为主体的科幻作品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准,但是随后科幻小说的主题由“科技崇拜”转向“科技恐怖”。这反映了科技发展导致了
A.世界艺术流派的变化
B.
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
C.
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D.
对科技动用再次反思
【答案】D
9.(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历史试题)发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包括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这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力是
A.
第二次世界大战
B.
世界经济的发展
C.
各国对科技的重视
D.
两极格局的建立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其直接动力是二战期间基于军事需要而开展的科学研究,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一大成果,故选A。世界经济发展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物质基础,排除B;各国对科技的重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政治环境,排除C;两极格局目前没有建成,排除D。
10.(2017届湖北省七市(州)高三第一次联合调考(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对材料解读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A.
因特网对每个国家是利弊参半
B.
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
C.
因特网的发展会突破法律限制
D.
因特网的发展不应受制于政府
【答案】B
11.(2017届河南省南阳、信阳等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下图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A.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发展相对疲软
B.
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C.
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动力未发生根本变化
D.
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较为迅猛
【答案】D
【解析】从材料看出,铁路、钢铁重工业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故A正确;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出现,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三次工业革命都促进生产动力发生根本变化;C表述错误;从图中看出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较为迅猛,故D正确。
12.(2016-2017学年福建省华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问世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设计之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轨迹的;导弹的前身是德国人研制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目的是用于空袭英国。以上史实主要说明
A.
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B.
军事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第一动力
C.
科技的进步加剧了战争的破坏性
D.
战争促进了新科技革命成果的发明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1小题,总共12分。)
13.(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县四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主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经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加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材料二:《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影响。运用相关知识说明在“电力的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科技成果从发明到运用有什么特点?这些成果的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6分)
【答案】(1)影响:①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欧洲,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②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武士阶层日益衰落(或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③指南针的使用,为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④促进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关键成就: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③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成熟(6分)
(2)特点: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或科学成果从发明到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快)
作用:①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②电话为代表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改变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③电和电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6分)
【解析】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②电话为代表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改变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③电和电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2017-2018高二同步备课精品【人教版】(高端)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
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重难点精讲】
【重难点“精讲”】
一、蒸汽机发明的重大意义: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实现了由自然力(人力、蓄力、水力)风力)向蒸汽动力的转化。
2、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由原来的近水建厂转移到交通发达、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4、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如蒸汽轮船、蒸汽机车等。
二、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的作用和意义
1、作用:
(1)经济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2)政治方面:确立和巩固了资产阶级自身和对世界的统治。
(3)世界体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4)社会生活: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5)消极影响:加剧了殖民扩张和侵略,造成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
2.意义
(1)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杠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力不断提高,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其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革,于是导致社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2)科学技术使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而使竞争力不断提高,即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
(3)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特别提示】蒸汽动力和电力作为19世纪两种主要动力,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对人类社会变革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两次飞跃,先后把英、法、美、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入了工业化时代。
三、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1)引起了工作方式的革命,不必限制在车间或办公室中,从而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工作乐趣。
(2)给人类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4)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5)给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社会。有些人尤其是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还有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6)全球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也日益加剧,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主要区别(破题归纳)
时期
动力(能源)
信息传播方式
工业革命前
人力、畜力等
马车
蒸汽时代
蒸汽机
蒸汽机车、轮船
电气时代
电力、石油
电话、留声机、飞机、汽车
信息时代
原子能(核能)
互联网
【易错易混】中国古代的文字和书画
1、瓦特发明的是改良蒸汽机,而不是发明了蒸汽机。
2、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的应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素质拓展】
1、史料与史证
史料主题1: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马克思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回忆马克思、恩格斯》
史证:马克思认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但是,随着电力的发明与使用,人类社会又进入了“电气时代”。
史料主题2: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信息DNA”正在迅速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原子,成为人类生活的交换物。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高清晰度电视、数字相机等数字化产品,进入人类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它将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
——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史证:(1)史料一反映了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的深刻影响。(2)史料二反映了信息技术在拉近人们距离,推动世界一体化方面的巨大作用。
2、史料研习与应用
2-1:史料主题:蒸汽机
材料一 瓦特的蒸汽机解决了大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动力问题,①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炼铁厂用它来开动鼓风机,为高炉提供风力,煤矿用它来排除矿井积水,纺织行业用它来作为动力。1785年用于棉纺厂,1793年用于毛纺厂,1789年用于织布厂。1800年,英国全国已有蒸汽机321台,总功率5
210马力,1825年增至15
000台,总功率375
000马力。
——刘祚昌等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材料二 ②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储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2—2:读史三步曲
粗读
材料一反映瓦特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二反映蒸汽机的发明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
细读
材料一中①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是指蒸汽机解决了大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动力问题;材料二中②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蒸汽机的历史意义,使机械化生产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史证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
2-3:史料应用
(1)据材料一,说明蒸汽机主要解决了大工业发展中的什么问题?从材料一看蒸汽机已在哪些工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2)据材料二,概括在蒸汽机发明之前,人类使用的动力主要有哪些?有何缺陷?
(3)试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答案:
(1)动力问题。炼铁、采矿、纺织等。
(2)风力、畜力和水力。风力不稳定,往往无法控制;畜力如马,费用高昂,往往不听使唤;水力要有足够的落差,工厂必须建在有急流的乡间,交通不便,且受季节限制。
(3)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人类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题技巧指导】
巧用排除法
在解答历史选择题的过程中,我们平时最常采用的就是排除法,运用的恰当,是比较高效与准确的。可以运用于排列组合式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等均可。
特别是是组合式选择题,在审读题干,得出关键信息后,结合已学知识的,直接对备选项进行逐一排除,最后获取答案。在此过程中,如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熟练,解题会得心应手。
技巧体验:【知识精练】
一、选择题
1.(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理科))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
A.
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
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
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
D.
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答案】B
2.(2017届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西方国家的一些未来学家和社会学家,大肆宣扬所谓“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笫三次浪潮”等理论,企图论证现代资本主义己经变形,竭力掩盖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把它看成是永久繁荣的社会制度,当然也不会再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了。对此观点认识错误的是:
A.
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
否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
C.
正确的认识了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D.
没有正确的分析社会演进中产生的问题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西方未来学家和社会学家用“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笫三次浪潮”等理论竭力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不会再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没有正确的分析社会演进中产生的问题,故ABD正确,但与设问不符;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不能掩盖社会存演进中产生的问题、存在的矛盾,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设问,所以选C
3.(2017届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有学者说,网民利用互联网聊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信息,更主要的是为了寻找符合自己想象中的他人,以便与之进行互动。其意在说明
A.网络增加了更多就业机会
B.网络发展便利了人口流动
C.网络推动了人类思想交流
D.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答案】C
【解析】
4.(2017届安徽省安庆市十中等三校高三上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以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这些变化反映了
A.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
B.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
C.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
D.技术革命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以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体现的是能源和动力的变化,这反映新能源的利用逐渐加强,是因为环境问题因为工业化而日益严重,引发了人类关于能源问题的革命,故选C;题干反映的现实,而不是艺术想象,故排除;题干没有反映生产力和社会分工,故排除BD。
5.(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市二十六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6.(2016-2017学年广东省清远市三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上述现象表明
A.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B.政府干预思想影响深远
C.两极格局即将被瓦解
D.欧共体的合作貌合神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主要反映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问题,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深远,故选B;材料不能反映欧共体内部矛盾,排除D;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二战后,排除A;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东巨变,排除C。
7.(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
时间
国家
代表性展品
1876年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1876年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2010年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2010年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表中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
C.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
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
【答案】C
【解析】
8.(2017届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局一高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主要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回顾科技创新历程,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1.0(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时代,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工业2.0(第二次工业革命)采用流水线模式,人们普赞工业王国
C.工业3.0(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创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初显端倪
D.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产生了第三产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电气时代,导致批量流水线生产,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工业社会,故B项错误。第三产业很早就有,只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显著而不是才产生,故D项错误;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创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初显端倪,故C项正确。所以答案选C。
9.(2016-2017年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对下图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二、非选择题
10.(高二上人教必修3
第4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B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欧科技发展的特点并简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2)有人认为“瓦特和法拉第是两位决定时代发展的科学家”。如何理解这种说法。
【答案】(1)信息: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中国在18至19世纪中叶落后于西方。原因: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研制奠定理论基础,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