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古文两篇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9 古文两篇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6 10:1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六年级 语文 上册西师大版 29 古文两篇 《司马光救友》选自 《宋史》作者简介 《 矛盾》 选自《韩非子》一书,作者是韩非,他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别人评论韩非学说的文章而编成《韩非子》一书。韩非善于用寓言故事来阐述观点,说明问题。在他的著作里,留下了许多情节简单,含义深刻的小故事。 盾 矛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句子,弄懂课文内容 。 预习检查 借注释或图文对照等方式理解古文的意思。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不懂的问题组长做好记录。
足跌没( )水中
没( )有 沉没( )我能读准字音。
méi mò mò méi mò 鬻 :卖。 yù yù máo dùn yù wú
鬻 矛 盾 誉 吾楚chǔ国 夸口:说大话。
戳chuō穿:刺穿。
何如:怎么样。 朗读课文,说说故事讲了什么? 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司马光救友 矛盾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学习第一篇古文。戏:
瓮:
没:
皆:
弃:
击:
迸:游戏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这里指陶制大水缸。淹没,沉下去。都。放弃,扔掉。打,敲打。向外溅出或喷射。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
司马光七岁时,与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失足掉进缸中淹着了众皆弃去
其他小孩子都吓跑了
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了
水迸
水流出来了
儿得活
小孩子得救了
谁来复述一下课文呢?读课文,思考:(用原文回答)(3)事情的结果是什么?(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2)事情发生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经过)起因:
经过:
结果: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机智勇敢,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中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学习第二篇古文。máo

dùn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不 矛盾
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能应也。指他的矛和盾没有表示语气,可不译于,介词,可不译。物,东西。 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称赞自己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刺不穿它。”)
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刺穿。” ) 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有人对他说:“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1、 如果“矛”戳穿了“盾”,就说明:
“矛”很 ,“盾”不 。
2、 如果“矛”不能戳穿“盾”,就说明:
“矛”不 ,“盾” 。 想一想:有没有第3种情况发生啊? 讨论交流1.《矛盾》中的人可笑吗?可笑在什么地方?
2.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我明白了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而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3
图解结构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起因:
经过:
结果:司马光 救友图解结构矛盾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夸大其词 不切实际 自相矛盾 本文通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赞扬了司马光机智勇敢,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矛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物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写法点拨 这两篇古文都采用对比手法。第一篇将众小孩和司马光对比,突出了他机智勇敢,遇事沉着冷静的特点,第二篇将卖者自己的言行对比,突出他的可笑之处,从而揭示寓意。拓展提升 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找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想一想,写一写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试着写一写。
(一)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1.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二)填空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 。答1.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称赞自己的盾坚固得很,什么东西都穿不透。)
2.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我的矛锋利得很,什么东西都穿得透。)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您自己的矛戳您自己的盾,会怎么样?)这个故事告诫人们: 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