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考前复习指导(湖北省武汉市)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三考前复习指导(湖北省武汉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6-10 14: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开启思维,智对中考 ——中考复习三阶段第一阶段:
以本为纲,归纳整理,夯实基础。
第二阶段:
紧扣考点,专项训练,提高能力。
第三阶段:
综合训练,查漏补缺,日臻完善。第一阶段: 以本为纲,归纳整理,夯实基础。三年六册课本中经典篇目的复习是复习的根本 。课内外古诗文背诵篇目逐一复习。
由简到难,从字、词、句、诗文、文体章法、名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等知识点梳理,形成网络状知识结构。       第二阶段:
紧扣考点,专项训练,提高能力。
  第一类:文学性散文类的阅读
第二类:实用性说明文的阅读
第三类:议论文的阅读
第四类:古诗文阅读
第五类:课外名著阅读
第六类: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第七类:写作   5大板块50考点。其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四个方面的24考点,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22考点。第一类:文学性散文类的阅读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或理解)
文章主旨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1)看文章标题。
(2)分析文章开头结尾。
(3)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
(4)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
(5)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 《中考说明》18页第1题: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 “生命中最成功的一课”内涵的理解。 把全文中心事件和结尾处的抒情议论句加以整和。 (因我的错误而让父亲遭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而我也因此非常痛苦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这比打骂式教育和课堂聆听式教育更加深刻,更让我难以忘怀。)《浇花》第5题:
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上帝”说了什么?与全文的中心事件有何关系?由表象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如何分析词句在文中的含义。(1)联系上下文理解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
(3)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
(4)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 《中考说明》18页第2题:
“父亲抬头看了我一眼,我永远都不能忘记当时他看我的眼神。”试分析父亲的眼神里可能包含哪些内容。为何我永远都不能忘记? 先在文中找到这句话,再看此句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二者加以比较分析,再判断以这句话之前或之后的内容为中心来分析解答问题。此题以其后内容为中心作答。  (父亲的眼神中有失望、悲伤和自责。父亲的复杂的眼神打动了我心,让我受到比肉体的责罚更残酷的精神的责罚,所以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三、揣摩文章表达技巧。1.叙事(记人)性文学作品表达技巧 (1)在选材上 (2)在立意构思上
(3)在谋篇布局上 (4)在语言风格上
(5)在写作特点上 分析文章(叙事性文学作品)表现手法
及作用: (1)对比、衬托表现人或景物的特征。
(2)渲染、烘托表现环境气氛,为突出中心服务。
(3)铺垫、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突出所表达
的感情或文章的主旨。 07年中考题《浇花》第4题
“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从以上三个方面中任何一个角度分析,再结合具体内容组织语言回答。)
示例:渲染杜鹃花开的妖娆,为妈妈专心浇杜鹃花、拔掉儿子的“花儿”作铺垫。)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语言欣赏的技巧:(1)富有表现力词语的赏析 (2)运用修辞方法句子的赏析 (3)主旨句的赏析《浇花》第2题: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
(1) “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
“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五、小说注意三个方面 1.从不同方面分析人物的性格。语言、外貌、
动作、心理、神态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
2.小说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等几部分中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巧。
3.注意分析小说中所描写的具体环境。自然
环境的描写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社
会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提供了宏观的时空和
氛围,为文章中心思想的表现服务。六、散文阅读应注意四个问题: 1.明白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抒发怎样的
思想感情。
2.文章从什么角度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做铺垫。
3.体会作者如何通过选用恰当的词语来
表达自己的感情。
4.理解文中如何用含蓄的句子来表现中
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第二类:实用性的说明文考点一:说明对象  对策: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1.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 对策: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
   “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三: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 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说明》16页第三题: 文章第一自然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吗?请加以判断,并简述理由。 (没有使用。因为说明方法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这里引用苏轼的词,是作为文章的引子,增添诗情画意,并不是为“嫦娥一号”的特征。)考点四: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表明态度。(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考点五: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
①提取要点,找有关中心句。
②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抽象说明。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结合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判断;用具体的相关知识阐明自己的理由。(说明16页)第4题:
    有人对文章第(2)段中“从外表看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盒子”依据中的“方方正正”提出质疑,认为用词不当,“因为数据显示:本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不是正方体,对此,你怎样看?    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密. 数据说明了“嫦娥一号”却不是标准的正方体,有人质疑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作者说的是“从外表看”,也就是说,不用精确的仪器测量,仅用肉眼目测,的确也就是方方正正的大盒子,作者主要是为我们介绍“嫦娥一号”的长相.总之,作者用“从外表看”来表明“方方正正”的前提,说明的语言是准确严谨的.考点六:拓展题型类型:
1.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2. 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
3.就   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说明15页第4题)对策:
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第三类:议论文的阅读注意标题、文章中心论点,分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一、对论点的考查 二、对论据的考查 整体感知内容,注意开头或结尾 ,概括时要关照全文,不要断章取义,正面要求准确完整表述。 常见题型有: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实论据。
2.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三、对论证的考查 考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 四、对语言特色的考查 议论文的语言准确周密、逻辑性强、概括性强。 五、开放性试题的考查    引导学生能联系自己的体验、感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思考、判断,写出自己的体会。如分析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全面,理由是否正当、充分,用文字表述出来,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注意事项:
1 看清试题要求,整理好思路,再回答.
2 根据题目所设分值从不同的方面做答.
3 尽可能地写满预留的空间.
4 文字表述完整,字迹清晰,卷面整洁.第四类:古诗文阅读 文言题设置在课外读物中,但万变不离其宗。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 一、抓住重点,归类整理。    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通假字。
  考查句子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型和句意。 (文言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二、选准篇目,扎实复习。 考查古诗文默写、理解运用题、对比阅读题、古诗欣赏题,答案在课内。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 。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反衬 以乐景写哀情  物是人非盛衰无常)  三、文言文阅读题型1. 翻译类(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2)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
(3)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
(4)注意特殊句型:
(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2. 启示类   抓住主旨和作者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适堕一钱于地 ( ) (2)俟其去而俯拾焉 ( ) (3)急欲面陈 ( ) 2.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中的“践”应选择的义项是 (只填序号)。   践jiàn ①履行,实行,实践。《左传?倍公十二年》:“往~乃职,无逆朕 命。”②登。《管子?大匡》:“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一坛。”③踩,践踏。《庄子?马蹄》:“马,蹄可以~霜雪;毛可以御风寒。”④排成行列,排列整齐。《诗经?幽风?伐柯》:“我觏(gòu)之子,笾豆有~。”?? jiǎn ⑤通“翦”。消灭,除掉。《战国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3.认真阅读全文,用“/”号给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尚 未 履 任 何 得 有 赃 款 必 有 舛 误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5.请简要说说潜庵汤公是怎样一个人。   齐庄公①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②其轮。问其御③者:“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也。其为虫也至今而不知却④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 (选自《淮南子》) ?? [注释] ①齐庄公:春秋时齐国国君。   ②搏:击  
      ③御:车夫。          ④却:车夫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其为虫也至今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 ?? A、吾欲之南海.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请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    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4)“螳螂挡车”是对不自量力者的嘲笑,本文“螳螂搏轮”一文能带给我
们哪些思考.3、为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题(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2) 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3)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按照 “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主谓
结构的句子。 (4)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第五类:课外名著阅读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名著内容,关注名著中重点任务形象、精彩故事情节,学会评价人物象 .
  制作读书卡片、概述故事情节、评价任务形象、精彩片断欣赏、为名著写推荐词、拟媒体访谈,还有把名著阅读与写对联、综和性学习结合起来。                                                        (1)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初中阶 段你读过不少中外名著吧?现请你从《鲁滨逊漂流记》和《名人传》中任选一部,谈一谈阅读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并简要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名著:《        》?
①感受:             ??        
②情节:            ??          谁在什么情况下作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性格及品质。(2)《水浒》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请你从鲁智深、林冲、李逵三个人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位,用一句话概括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并简述喜欢的原因(至少两点)。第六类: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题型以交流、表述题、辩论题为主,其中“交流表述”题形式各异,有导游介绍、劝说、转述、采访提问(回答)、对某事的建议、对某人的问候等。(1)根据特定的情景,运用文明得体的语言,要言
之“礼”;
(2)空话、套话不说,力求清楚、明白、简洁,应
言之有“物”;
(3)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
句畅,言之有“序”。
总之,要从人物的身份出发,言语要简明、连贯、得体. 中考临近,高明想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去打篮球放松一下,妈妈着急得说:“马上要考中考了,你怎么还去打球?”在这种情况下,高明怎样说才能不让妈妈生气,又能达到放松的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重点考查: (1)关注社会生活热点问题 。(2)参与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有针对
   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针对活动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和观点等。 命题的类型:
    语言应用类、图表转述类、
   专题探究类、问题讨论类等  2008年我国将举行奥运会,建议大家关注奥运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如:
(1)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拟定标语。
(从运动员角度展现各过运动员的精神风貌;从观众角度表现观众对运动员的热情期待;从历史角度表现这次体育盛会的意义。
(2)请想像奥运圣火点燃时的情形,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现场直播配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解说词。
(体现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要出现错别字或病句。)第七类:写作一、题型 1.命题作文  2.半命题作文
     3.话题作文  4.材料作文
二、内容 从自我与成长、素质与情感、
     社会与生活、想象与创新
三、技法 1、新颖而独特的文章标题
2 、合理而有创意的表达
3、 整洁的卷面漂亮的书写
4、引人入胜的开头和意味无穷的结尾

拟题的方法 1.缩小范围法-----在抽象的词语前面 或后面加上适当修饰或限制的词语。《阳光明媚》《温暖的阳光》《今天,阳光灿烂》
《一缕阳光》《阳光照耀的日子》…优 点 可使话题由大化小,由概括到具体,避免无处下笔的现象,有利于把握文章中心。 例如:请以“阳光”为话题拟定文题。 2.合理想像法-------由话题想像开去,寻找新颖独特的角度。 例如:请以“阳光”为话题,自拟文题。示例:《假如阳光是绿色的》《阳光女孩》
《如果生活中没有阳光》《阳光王国》优 点 既可培养展示想像力、创新力,也能使文章富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拟题的方法 3.修辞法——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 例如:请以“环保”为话题,拟文题。 示例: 《地球在呻吟 》 《树的叹息》
《地球就诊记》 《点燃绿色的火焰》
《一只小鸟的自述》 、《国在山河破》优点 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拟题的方法 4.引用法—用相有关的名言、诗句、歌词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真我的风采》《我是一个笨小孩》
《我想唱歌又不敢唱》《真诚到永远》
《最近我比较烦,比较烦》《天生我才必有用》例如:请以“我”为话题,拟文题。优点 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为考场中拟题的高明之举 拟题的方法 5.设置悬念法----违背常情,造成悬念,激起阅读兴趣。
如《真想做个差生》 《请珍惜你的痛苦》
《我最需要……》 《100分,我恨你》
《当地球只剩下最后一滴水》优点 令人产生一种非读不可的渴望。示例:《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向“狗”学习》
《一个人,两颗心》 《月亮也曾是个贼》 例如: 请以“发现”为话题,拟文题。 拟题的方法 6.符号法---- 巧用数字、公式、标点,出奇制胜。优点 恰到好处的符号,能帮助读者理解题意,增强文题的表现力,起到文字难代替的作用.如《给予=快乐》《1+1>2——谈合作的重要性》《成绩≠素质》《那山·那人·那狗》 拟题的方法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先深入理解材料,归纳材料中心,再围绕材料中心,联系生活选材,结构成文。
材料大多展示一个生活哲理或人生认识,所表现的主旨不是多义性的。表达一个主要的中心意思,至多再有一个次要中心。   一个小老鼠从一间房子里爬出来,看到高悬在空中、放射着万丈光芒的太阳,它禁不住说:“太阳公公,你真是太伟大了!”太阳说:“呆会儿乌云姐姐出来,你就看不见我了。”一会儿,乌云出来了,遮住了太阳。   小老鼠又对乌云说:“乌云姐姐,你真是太伟大了,连太阳都被你遮住了。”乌云却说:“风姑娘一来,你就明白谁最伟大了。”一阵狂风吹过,云消雾散,一片晴空。   小老鼠情不自禁道:“风姑娘,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了!”风姑娘有些悲伤地说:“你看前面那堵墙,我都吹不过呀!”   小老鼠爬到墙边,十分景仰地说:“墙大哥,你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了。”   墙皱皱眉,十分悲伤地说:“你自己才是最伟大的呀,你看,我马上就要倒了,就是因为你的兄弟在我下面钻了好多的洞啊!”   果真,墙摇摇欲坠,墙脚上跑出一只只的小老鼠。   要求: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主要角色 :小老鼠
核心事件:老鼠崇拜景仰太阳、乌云、风、墙的伟大, 最后发现,自己也是伟大的。
细 节:“你就看不见我了”、“风姑娘有些悲伤地说”、“墙皱皱眉,十分悲伤地说”
材料主旨:每个人都有伟大的一面,要自信; 每个人都有优势,不必自卑;应该赞美自己等 .1.我最棒。2.自己的光芒最灿烂。3.你也很棒。4.相信你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5.赞美自己。6.发现那阵属于自己的芬芳。7.你才是生活的主角。8.亮丽你的人生。9.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主要角色
  是乌鸦. (寓言故事中有鹰、乌鸦、牧羊人、牧羊人的孩子、一只小羊、一只山羊等。)
核心事件 乌鸦羡慕鹰抓小羊的本领拼命模仿练习却以失败而告终。
失败原因 盲目模仿学习别人,脱离了自我实际能力。
最佳立意
  追求上进锐意进取精神可贵,但要有自知之明认清自我。要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选择恰当的成功之路。盲目模仿学习别人脱离自我实际能力必然失败。(1)确定故事的主体角色
    一则故事主要是围绕谁展开的,言行主要是谁发出的,谁是主动者受关注者,所有的角色都和谁有关:此角色就是主体角色。
(2)明确主体事件
    一则故事中主体角色主要干了些什么事,结果如何.
(3)分析主体事件的含义
   主要角色在中心事件中的意图以或中心事件结果得来的缘由。主要角色在中心事件中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理念,哪些是积极合理的,哪些是消极悖谬的;中心事件的结果是什么,成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都要搞清楚。)
(4)提炼观点
    用简洁醒目的语言概括主要角色在中心事件中体现的精神理念,并以  此作为文章的最佳立意故事类叙事性材料审题立意方法第三阶段: 综合训练,查漏补缺,日臻完善。1.研读说明,把握方向.
2.组题训练,模拟冲刺.
3.查漏补缺,提高技能.
4.调整心态,增强自信.结束语  希望通过三个阶段的认真复习备考,特别是每次的模拟冲刺的实战演练,问题就减少一个,错误就降低一次,能力就提高一点,信心就增强一份。 相信学生看到语文试卷会充满自信地说:语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