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2《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课件(31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2《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课件(31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06 14:26:02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品牌单:这些国家文物何时流失海外的?2009年2月25日法国佳士得
公司 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课程标准1.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第2课考纲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A);
(7页2自然段)
火烧圆明园 (A);
(8页2自然段)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B); (8页1自然段和9页1、2自然段)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40-1842)英、法—侵略借口劫掠、焚毁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订
《天津条约》(1858)
《北京条约》(1860)爆发对华影响英、法打败清政府英:“亚罗号事件”
法:“马神甫事件”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过程 右图标示了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逼开放的通商口岸,观察并比较,总结通商口岸的布局特点长 江南 海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整个沿海全面开放 沿长江深入内地 1、一位英国商人在1843年来到中国,他可能
A. 跟随英国兵船到南京巡查贸易
B. 到徐州游览两汉文化
C. 在上海销售钢琴滞销
D. 在苏州建造洋楼答案(C)2、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下列哪项符合此说
A. 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C. 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D. 强开商埠,掠夺赔款答案(C) 3、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4、下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 2009 年 2 月 25 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 .道光帝 B .咸丰帝
C .光绪帝 D .宣统帝
5、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
A.由沿海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B.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C.取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权力D.取得了在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力 6、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① 英国 ② 法国 ③ 俄国 ④ 美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法国作家雨果写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 … … ”这两个强盗是指
A.英、美 B.英、法 C.俄、美 D.日、美
8、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共有的
A.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割让领土
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D.开放通商口岸 9、清朝晚期,有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了当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政府同外国的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最早应发生在
A.1842 年以后 B.1844年以后
C.1856年以后 D.1858年以后
1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树上的伙伴”是指
①英国 ②法国 ③俄国 ④美国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1、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 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到至高无上权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
A.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略权益
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贸易往来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所谓“亚罗号”是一艘走私船,船主本来是中国人,在1856年10月8日被广东水师搜查并拘捕了船上的12名中国人,这本来纯属中国内政,但英国却授意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蛮横要求送回被拘捕的人,还捏造说是中国士兵扯下了挂在船上的英国旗,并要中国向英国公开道歉。这很清楚的说明,所谓“亚罗号”事件,不过是英国侵略者为挑起战争而制造的借口。
而“马神甫”是指法国籍神甫马赖,此人违约非法于1853年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传教,勾结当地土豪劣绅,无恶不作,在1856年2月,被当地知县逮捕并处死,法国就以此为借口,同英国一起发动了侵略战争。 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
① 根本目的一脉相承,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在鸦片战争中夺取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 战争性质一脉相承,从西方列强的角度来讲,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 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扩大:
从战争的进程来看:
① 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者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② 侵略时间增长。鸦片战争历时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延续四年之久。
③ 侵略区域扩大。鸦片战争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沿海一直侵人中国清政府的都城。
④ 签约国和条约增多.鸦片战争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签约国和签订不平等条约数量增多。
从战争的影响来看:
① 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鸦片战争开五口通商,割让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开 n 处通商口岸,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丧失东北及西北边疆大片领土。
② 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遭到破坏;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等,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人中国内地.
③ 与鸦片战争相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亩,有150余景。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的皇家宝物主要在圆明园。西方誉之为“万园之园”是当之无愧的。 圆明园造景的意境多采取神话传说中的仙宫幻境,还兼取了国外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当世罕见的园林集大成者。断壁残垣 讨论:
看了圆明园的残迹同学们有何感想?有人建议重建圆明园,你同意?
圆明园复原图:金玉大水法 英法联军烧毁的不仅是美丽的宫殿,还有中华民族的尊严。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毁灭人类文化遗产的暴行,见证了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也反映清政府的无能。
在今天,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和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个历史的见证。唤起民族的忧患意识,振兴中华。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
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不平等条约
1、内容:
(1)《天津条约》:(清与英、法、俄、美四国)
①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 10 处为通商口岸;
②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④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
⑤赔偿英国白银 400 万两,法国 200 万两。
(2)《北京条约》(清与英、法)
①《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十口通商内地传教内河航行公使驻京赔偿损失承认天约增开天津割让九龙追加赔款 请同学们对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试着分别用四字短语对条约的每一点内容进行概括,以方便记忆。 影响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公使驻京十口通商内河航行内地传教西方侵略势力从南方深入到北方,从沿海深入到内地,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赔偿损失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天津条约》割让九龙进一步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追加赔款增开天津承认天约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并威胁北京。《北京条约》使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有利于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监视、控制以施加影响。公使驻京并可在各口岸设领事馆增开十口舰船航行外人入内增开天津口岸的分布从东南沿海一带扩展到了北方沿海、又沿长江深入内陆,大大有利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尤其是商品倾销割让九龙使中国的领土进一步丧失,而且扩大了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 。赔偿损失追加赔款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和人民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为外国在中国的军事侵略、商业扩张、宗教传播、谍报刺探等大开了方便之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外国势力由沿海各省,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较之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把列强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影响1856年,英舰袭击
广州,战争爆发;广州大沽天津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大沽,占天津;1858年,签《天津条约》,撤军;过程主犯:英、法
帮凶:美、俄四国联合阵线大沽天津北京1859年,英法借口换约,再攻大沽 ;1860年,英法占天津,逼北京,火烧圆明园订《北京条约》 ;1842年 《南京条约》割占1860年 《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天约增开十口岸
长江南镇和九汉
沿海营烟再加汕
岛上还有琼台淡 多、广、深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的通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