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长城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6 22:1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目标实施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PPT)
3、欣赏完图片,你们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读(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作者从那几个特点来表现长城气魄雄伟的?
2、交流汇报:
长——(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
(PPT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
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板书:长)
(2)(PPT第一自然段)一万三千里的长城,可真是气魄雄伟啊。谁能读出这种气势?(指名读)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板书:高大坚固)
(4)作者是怎样介绍长城的高大坚固的呢?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
——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
——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PPT了解)
(5)从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长城主要用于(军事)
3、小结:作者通过由远及近的顺序,从长和高大坚固两个特点表现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板书:气魄雄伟)我们能读出这种气势吗?(齐读)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猜猜作者想到了什么?(板书:劳动人民)
3、(PPT)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小结: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2)从“没有。。。没有、一步一步地抬上”说明当时的劳动人民他们的劳动工具非常(落后)
(3)在工具落后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靠什么才修筑完成这万里长城的?(血汗和智慧)
(3)小组读:(PPT)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联系课文内容填空:(PPT)
“多少”表示(无数)。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他们真是太伟大了。
(6)让我们怀着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板书:
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板书:伟大的奇迹)
四、课外拓展:
出示外国领导人对长城的评价。
五、作业
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板书:

气魄雄伟
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劳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