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学入门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是一门研究周围自然环境的学科
B.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C.科学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D.科学无所不能,有了科学技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2.健康的小明为自己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
A.质量50千克
B.身高160米
C.体温37℃
D.1分钟心跳75次
3.学习科学经常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下列操作及事故处理中,错误的是( )
第3题图
A.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酒精灯用后及时吹灭
C.烫伤后用大量冷水冲洗
D.被化学试剂灼伤,用流水缓缓冲洗
4.把手指伸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则这杯水的温度很可能是( )
A.75℃
B.55℃
C.35℃
D.15℃
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900纳米=900×10微米=9000微米
B.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C.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
D.1.8米=1.8×1000=1800毫米
6.-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二十度
B.零下摄氏二十度
C.负摄氏二十度
D.零下二十摄氏度
7.下列几种用刻度尺测物体边长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8.下列几种测量工具中,其刻度线的分布不均匀的是( )
A.刻度尺
B.温度计
C.量杯
D.量筒
9.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
A.燃烧匙
B.试管
C.蒸发皿
D.量筒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C.试管和烧杯都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
D.用剩的药品不要乱丢,要放回原试剂瓶里
11.目前,全球的气候在变暖,近1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大数字。对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作出解释
12.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8℃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第一次为38.5℃,第二次为39.5℃,第三次为39.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第一次正确
B.只有第三次可能不正确
C.只有第三次正确
D.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确
13.下列关于量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量筒不能直接拿到天平上测质量、也不能用于加热
B.在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C.量筒通常做的又细又长,是为了提高测量精确度
D.量筒可以直接用来测量液体密度
14.下列有关仪器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15.小明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五次数据是4.53cm,4.54cm,4.63cm,4.54cm,4.53cm,则塑料球的直径应该是( )
A.4.54cm
B.4.535cm
C.4.53cm
D.4.55cm
16.关于如图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16题图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20.0℃
17.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18.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如果操作不当,会使测量值有偏差,这是应该避免的。下列各项测量,如果其他操作都正确,仅此一项操作有错,则结果与相应操作相符的是( )
A.质量测量中,未将指针偏左的天平调平就直接称量,会使测量值偏大
B.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前,没有用力甩体温计,会使测量值偏小
C.用皮尺测量长度时,皮尺拉得过紧,会使测量值偏大
D.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如果视线俯视,会使测量值偏小
19.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可以看到的结果是(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示数相同
20.测量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最小刻度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在计算课本的张数n时,应包括封面和封底
C.测课本总厚度时,应把封面、封底除外,然后把课本压紧,才能用刻度尺准确测出
D.用总厚度除以课本的页数(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就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如图所示,利用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性质,可以向这种溶液中滴加果汁,观察哪种先使溶液褪色,来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第21题图
A.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B.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量必须相同
C.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
22.有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管内水银面的位置在刻度3℃处,放在沸水中(标准大气压)水银面位置在刻度103℃处。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杯水的温度时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在59℃处,那么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62℃
B.59℃
C.56℃
D.53℃
23.一个油漆匠给某人家面积为12平方米的地板刷油漆,用去油漆6升(1升=0.001立方米),其油漆的平均厚度是( )
A.5毫米
B.0.5毫米
C.0.05毫米
D.5微米
24.原来在量筒中盛有50毫升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明倒完后俯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
A.大于15毫升
B.等于15毫升
C.小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25.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请你帮她判断一下,认为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测过正常人体温的体温计,消毒后没有甩直接测量高烧病人的体温
偏小
二、填空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20分)
26.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第26题图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
(2)可以直接被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
(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
27.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进行正确的操作是科学探究的一项重要技能:
(1)图1是指纹的一些图片,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我们可以借助________(填写一种仪器名称),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
(2)图2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mm,测得《科学》课本188页的总厚度为9.4毫米,则每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_厘米。
第27题图
甲、乙、丙三位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三位同学读数如图所示。
第28题图
甲同学读数________20毫升;乙同学读数________20毫升;丙同学读数________20毫升。(填“等于”、“小于”或“大于”)
29.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原理工作的。气象人员按气象要求测得某地一天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日的最大温差(最高与最低温度之间的差距)为________。
第29题图
30.如图所示,是一个医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该位置时,针筒内部的容积。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_____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数)。
第30题图
病毒是比细菌还要微小的生命结构,它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图中所示为某病毒在30万倍显微镜下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该病毒的实际宽度为________m,使用透气孔径为3.0×10-7m的N95型号口罩________(填“能”或“不能”)有效遮挡该病毒。
第31题图
(4分)在测金属丝直径时,采用了如图的方法进行测量。根据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第32题图
(1)图中细金属丝紧密排绕而成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
(2)细金属丝的直径约是________毫米(精确到0.1毫米)。此方法解决了普通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金属丝直径的困难,你认为此方法还具备的优点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30分)
33.体育课上老师安排男女同学分组打篮球,小华发现男女同学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时,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与大家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材料有关。
于是,小华用两只充足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质地板上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球的型号
下落高度/cm
地面材料
反弹高度/cm
1
#6
120
木质
80
2
#7
120
木质
80
3
#7
120
水泥
90
4
#7
150
水泥
110
(1)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_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2)通过他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3)(6分)上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制订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34.下表是小科同学探究“大豆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时的记录数据。(每组种子50粒,大小相近,均有发芽能力)
组别
空气
水分
光照
温度/℃
种子萌发情况
①
充足
适宜
光照下
20
都能萌发
②
充足
干燥
黑暗中
20
不萌发
③
充足
适宜
黑暗中
0
不萌发
④
充足
适宜
黑暗中
20
都能萌发
⑤
缺乏
适宜
黑暗中
20
不萌发
(1)如果要探究“大豆种子萌发需要光照”的假设,应选择________两组进行比较。
(2)若设置②④实验组,则实验要验证的假设是
。
(3)根据上表实验记录,小科认为大豆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请写出小科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2014年11月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今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为了驱散雾霾天气,北京及周边16城启动史上最大范围车辆限行,使北京的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蓝色,被坊间称为“APEC蓝”。而PM2.5就是引起雾霾的元凶之一。
(1)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2.5微米=________米。
(2)PM2.5不易沉降,且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影响很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市民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少)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中午(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①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③根据实验结论,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36.(金华中考)阅读有关科学发展的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为了更深入观察微观世界,人们不断地发展显微技术。随着科技发展,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将人类对生物的认识推进到更微观的层次……
(1)显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下列属于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好处的是( )
A.塑料的发明使环境污染加剧
B.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便信息处理
C.手机的发明,使人们方便交流
D.高铁的应用,缩短了人们的时空距离
(2)根据以上信息,谈谈你对科学发展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第1章 科学入门检测卷
一、1-5.DBBCB 6-10.DDCDA
11-15.BBDDA 16-20.DAADC
21-25.ACBAB
二、26.(1)g (2)d (3)c (4)h
27.(1)放大镜 (2)35.0 0.01
28.等于 大于 小于
29.热胀冷缩 16℃
30.3.00 6.67 31.1.1×10-7 不能
32.(1)2.00 (2)1.4 减小误差
三、33.(1)3、4 (2)下落高度 地面材料 (3)建立猜想和假设 获取事实与证据
34.(1)①④ (2)大豆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水分 (3)根据①④对照实验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时,有光照和无光照的大豆种子都能萌发
35.(1)2.5×10-6 (2)①取平均值 ②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高(或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有关) ③少开车,低碳出行等
36.(1)B、C、D (2)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或科学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科学方法或科学发展需要不断质疑或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