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第2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
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C.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2.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某种外力作用的结果,这种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砂石沉积作用
D.冰川搬运作用
3.(邯郸中考)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板块碰撞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4.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太行山的崖壁中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状岩层,这能说明( )
A.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后来才下水
B.远古人类曾把螺蚌带上山崖
C.这里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
D.地形是稳定不变的
5.关于地形变化,下面不正确的是( )
A.地形都是在变化的
B.地形的变化有的很激烈,有的很缓慢
C.生物也能使地形发生变化
D.地形的变化都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6.喜马拉雅山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 )
A.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B.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C.非洲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D.印度洋板块分裂
7.下列地形区中,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①喜马拉雅山 ②内蒙古高原 ③黄土高原 ④华北平原 ⑤长江三峡 ⑥海南岛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①②⑥
8.对埃及的“狮身人面像”造成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
A.风
B.流水
C.海浪
D.冰川
9.地球内力对地形变化的作用相对于外力来说是强烈和短暂的,它作用的结果主要是( )
A.形成巨大的山脉或裂谷
B.形成大沙漠
C.削低高山,填平深谷
D.形成大平原
10.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A.浙江千岛湖 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
D.喜马拉雅山
11.下列地形变化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12.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13.下列地形类型的形成与流水的冲刷有关的是( )
①珠江三角洲;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③冰斗谷;④流动沙丘;⑤黄土高原破碎地表;⑥三峡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14.(重庆中考)“水滴石穿”这个成语,从引起地貌变化的作用角度理解应属于(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D.以上都不对
15.中国罗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区常常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蘑菇石”,引起该地质现象的原因是( )
第15题图
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
C.风蚀作用
D.砂石堆积作用
16.读地貌景观图,回答:
第16题图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______。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2)地貌景观乙和丙的成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A.流水堆积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内力作用,地壳内部活动
D.流水侵蚀,冲刷作用为主
B组 自主提高
如图为北纬30°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M为陡崖,其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
第17题图
A.流水侵蚀
B.岩层断裂
C.风蚀作用
D.泥沙堆积
18.下列地貌类型成因正确的是( )
A.三角洲——流水溶蚀
B.风蚀城堡——风沙沉积
C.角峰——冰川侵蚀
D.临安瑞晶溶洞——流水冲刷
19.下列地理现象中,可用“沧海桑田”来描述的是( )
A.山体滑坡
B.泥石流
C.青藏高原上发现古代海洋生物化石
D.沙尘暴
20.如图所示地表形态都是在地球内力或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请据图回答:
第20题图
(1)分别写出各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A.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
(2)总结一下,在地球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地表形态变化的特点。
21.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第21题图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人类活动
C.流水侵蚀、人类活动
D.流水侵蚀、外力搬运
22.(岳阳中考)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如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回答:
第22题图
(1)材料提供的图中板块a是________板块;板块b是________板块。
(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
(3)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为__________。(填岩石类型)
(4)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第2课时)
1-5.CBDCD 6-10.BDAAA 11-15.BCCBC
16.(1)A、C (2)D C、D 17-19.BCC
20.(1)内力 内力 外力 外力 (2)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加大,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21.A
22.(1)印度洋 亚欧 (2)流水侵蚀 (3)沉积岩
(4)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挤压,使山抬高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第1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高峻挺拔”和“一望无际”分别形容的地形是( )
①山地 ②平原 ③丘陵 ④盆地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甲地海拔为8848米,乙地海拔为-400米,则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
A.8448米
B.8848米
C.9248米
D.400米
3.如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a处表示( )
第3题图
A.山顶
B.峭壁
C.山脊
D.山谷
4.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的地形部位是( )
A.山顶
B.鞍部
C.山脊
D.山谷
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能反映山谷地形的是( )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
A.同一等高线表示的各点海拔相等
B.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时则为山脊
C.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时则为山谷
D.等高线密集处为缓坡
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第7-8题图
7.图中A点的海拔是( )
A.350米
B.300米
C.250米
D.200米
8.梯田一般修建在坡度较缓的山坡上,图示地区最适宜修梯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图(单位:米)中海拔最高的区域是( )
第9题图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0.(福鼎中考)把等高线图与表示其形态的地形部位素描图用直线连起来:
11.(株洲中考)根据如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第11题图
(1)请你把图上的比例尺改为数字式:1∶______,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___米。
(2)用直尺量一下,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地实地直线距离是________米。
(3)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_方向。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________;试估算山顶甲的海拔________。
(5)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计算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
(6)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7)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8)估算E的相对高度(深度)是________。
12.地球陆地的表面由五种地形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丘陵。平原海拔一般在________以下,________的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B组 自主提高
13.读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 )
第13题图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14.如图为一局部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分布示意图,a至b点为河流主干。所有支流中,实际不存在的是( )
第14题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深圳中考)读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5题图
A.甲、乙、丙、丁表示山顶的是甲地
B.乙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55米
C.地面坡度最缓的是丙所在的地形图
D.最有可能出现河流的是丁地
16.读图并回答问题。
第16题图
(1)丙村所在的地区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
甲村所在的地区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
(2)标出本地最高的山峰,海拔________米。
(3)甲村和乙村之间修一条公路,经过A处还是B处施工容易?为什么?
参考答案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第1课时)
1-5.BCBAB 6-9.ADCD
10.
11.(1)5000 50 (2)150 (3)西南 (4)海拔高度 400~500米 (5)295米 (6)B (7)鞍部
山谷 峭壁 (8)200~400米
12.山地 高原 平原 盆地 200m 丘陵
13-15.CCB
16.(1)盆地 山谷 (2)图略 600-700 (3)B处容易,因为从两条平行等高线之间穿过,坡度缓,施工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