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6 22:1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喜欢漂亮的衣服吗?你喜欢美丽的风景吗?你喜欢美丽的校园吗?你喜欢美丽的生日蛋糕吗?生活当中,我们都喜欢美丽的事物,那么,有这什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
  二、体会早先村庄的美丽
  1、课件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说说最喜欢小村庄哪个地方。(板书:美丽)
  2、是啊,我跟你们一样也喜欢这个美丽的小村庄,那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段吧!  
  3、很好。听到大家的朗读老师也陶醉其中了。现在我请你再看这段话,你除了发现小村庄特别的美,你还有什么发现?
  4、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
  三、
品味小村庄的最终命运
  1、
课件出示被破坏后的小村庄图片。
  2、
指名读最后一段。
  3、
读了这一段,你了解到了什么?(板书:什么也没有)
  4、
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四、
合作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是什么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
  2、
是洪水卷走了小村庄,是因为人们把树吹掉了,才不能挡住洪水,是他们自己害了自己。
  3、
为什么说是村民自己毁掉小村庄?请你分成四人小组,找找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毁掉的,画出对应的句子,并说说你画这句话理由。
(生分组学习,师巡视、参与学生学习活动)
  4、
小组汇报,及时总结,引导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还有“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板书:斧头
  B: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村民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砍掉了树木,所以才会造成今天的局面。
  C: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你为什么要画这一句,你的理由是什么啊?
  生:因为小村庄的人们一直在砍伐树。
  师:啊,一直在砍树,你从哪一个词知道的?
  生:“不断”。
  师:啊,“不断”,还有呢,针对时间是哪个词?
  生:“一年年,一代代”。
  师:“一年年,一代代”说明小村庄的人们一直在什么啊?
  生:砍树。
  那么些村民这样长时间的,无休止的砍树,有没有想到后果呢?最终灾难终于降临了……
  再次读4段。
  五:品读第四段,理解“咆哮”一词。
  1、指名说词语意思,江河奔腾或人暴怒叫喊。
  这里是谁在“咆哮”?
  生:洪水。
  2、(多媒体课件渲染洪水“咆哮”情境)
  3、为什么洪水这么咆哮,这样肆虐?
  因为小村庄的人不爱护自然界的树木,随便地乱砍乱伐
  这是因为人们不爱护大自然,遭到了报应
  因为村民乱砍树,所以现在没有树木来抵挡洪水了
  4、
现在老师告诉同学们的是,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的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那你想对村民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
  六、布置作业
1、观察日记.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2、设计保护环境的标示语。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山村
      美丽  砍伐  什么也没有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故事情节简单却寓意深刻:教育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 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三、说教学重难点:
当我接触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震撼于故事那令人痛心的结尾,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对孩子们进行环保教育;但是如果只是单纯、机械地加标签、带帽子,这样容易使语文课变成说教课,变成帽子课。因此只能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去体会,去思考。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低。所以,我把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从而感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
五、说学法
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理念,我采用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读书积极性。另外,通过圈点勾画法,培养学生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对比,震撼心灵。
首先让孩子们回忆说出对故事的整体感知。然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读句子,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闻到了什么想象画面,并课件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与《珍珠泉》课文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小村庄的“美”。然后出示课件(美丽的小村庄)。通过直观画面,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认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板书:什么都没有了)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声音、画面直接刺激学生们的视觉听觉感官,震撼学生的心灵,再结合对相关文本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灾难的可怕。(出示课件) 看了视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通过想象人们在洪水中的挣扎悲泣,从而,使孩子们领悟到洪水给人们带来的严重恶果,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样不但抓住了文章的要领,还确定了下一步学习目标。
(二)文本对比,读中释疑
《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依据这一教学理念。 (阅读提示)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再加以个性化的朗读训练,和想象力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在探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过程中,重点抓住一组形成对比的句子来感悟。(出示课件)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着重朗读理解三个“变成了”,启发学生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树木还会变成什么 每一次对文字的理解后都要进行个性化朗读,这样就能把孩子们的心灵感悟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初步理解出斧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幸福;然后扩展: 孩子们,你现在就是小村庄里的小村民,你看到了村里造起了一栋栋房子,家里多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应有尽有的家具,你们觉得这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头
(课件)“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在教学这句话时,我抓住了两个“不断”,引导学生透过画面,想象文字后面隐藏的内容,比如:你体会到了什么 后面的省略号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却又在暗示着什么 这又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子
从这两个句子的对比学习中,孩子们就很自然地明白了:村民们在用斧头得到许许多多东西的同时,也失去了更多的宝贵的财富;从而感悟到人类在利用自然造福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帮助孩子们将从读文中积淀的强烈的情感得以升华,我设计了:正是有了这不停地砍伐,小村庄才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告诉老师,( )都没有了。是啊!师:什么都没有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河水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一栋栋房子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那些锋利的斧头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袅袅的炊烟没有了,森林中忙碌的身影没有了,斧子凿木的声音没有了,人们的生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生:齐读最后一段,通过老师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文本,也使情感得以升华.
(四)个性作业,深化主题
  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人文性、具性的和谐统一。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作业,力求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造空间,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观察日记.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2、设计保护环境的标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