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上 第3课《古诗两首》(课件+教案+练习+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五上 第3课《古诗两首》(课件+教案+练习+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15:25:36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3课《古诗两首》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两首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课件出示美丽的山中景色图片。让学生的心情先得到释放,然后去感受美丽的景色会使自己的心情舒畅。 师: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是不是你现在的心情都是舒畅的呀,因为美丽的景色不仅能美化我们的眼睛,还能美化我们的心情!现在,就请你们跟着老师走进今天要学的古诗吧。 欣赏图片,感受美丽的山景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习第一首古诗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一、学习生字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生字:骑 振 蝉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二、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1.出示古诗的正确读法。师示范朗读。这首诗的作者是贾岛。2.课件出示贾岛的图片和内容: 贾岛(779—843),唐代著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字阆仙,河北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因为作诗时总喜欢字斟句酌,推敲字句,几乎到了如痴如狂的境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因而人称“诗奴”,也被称为“苦吟诗人”。“推敲”的典故正是与贾岛有关。师: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再来感受一下这首古诗吧。3.课件播放《寻隐者不遇》的视频。4.学习诗句。(1)先学习题目的理解。课件出示题目:寻隐者不遇,理解“寻”、“隐者”和“不遇”的含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2)课件出示句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课件出示解释。童子:小孩,这里指隐者的弟子。言:回答说。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松树下,我询问了年少的童子(“你的师父去了哪里?”)。他回答说:“师父已经去山中采药了。”(3)课件出示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童子)还对我说,(他的师父)就在这座大山中,可山中云雾弥漫,不知道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师问:根据对诗句的理解,你能想象出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吗?我们来表演一下。小组讨论,表演环节,上前表演。诗人问:你师父干什么去了?童子答:师父采药去了。诗人问:到哪里采药去了。童子答:就在这座山里。诗人问:他到底在山中的什么地方?你能帮我找到他吗?童子答:山中云雾很浓,我也不知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5.理解诗句。师问:这首诗中每句话都体现了诗人的一种感情,你能带着不同的感情,再次朗诵一遍这首古诗吗?课件出示句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第一句表现了作者满怀期望的心情;第二句表现了作者一听师父不在,感到失望的心情;第三句听到师父就在山中,又有了一线希望;第四局可是由于云雾太浓,又不知道到底在哪,最后彻底失望了。师问: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我”访隐者,在松树下碰到一个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那是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父的去向,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师父就在这座山里,山上云雾迷蒙,他也不知道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三、学习古诗《所见》1.课件出示古诗的正确读法。师示范朗读。这首诗的作者是袁枚。课件出示袁枚的图片和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补遗》《新齐谐》《续新齐谐》。师: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再来感受一下这首古诗吧。课件播放《所见》的视频2.学习古诗。(1)课件出示句子: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2)课件出示句子“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课件出示解释欲:想要。  捕:捉。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忽然想要捕捉正在鸣叫的知了,就闭住嘴,静静地站住了。3.分析古诗课件出示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引导学生从蝉这种动物身上找到答案)生举手回答:夏季。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意欲捕鸣蝉”这句诗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出来。有“鸣蝉”,说明蝉的叫声很大很响,只有夏天的时候,蝉才会在树上叫个不停。等到了秋天,它们就成了“寒蝉”了,也就不再高声鸣叫。师小结(翻译全诗):夏天,在树林中,牧 ( http: / / www.21cnjy.com )童悠闲自得地骑着黄牛,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知了在树上欢唱。牧童听到了知了的叫声,忽然想要捉住它,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师问:《所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从每句诗的含义去做总结。指生回答。师小结:主要写了牧童的一件趣事。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牛背上唱着歌,当看到鸣蝉时,就想捉住它,于是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表现了牧童的天真活泼、无拘无束的特点。四、巩固提升师问: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孩童趣事的古诗呢?课件出示《花影》和《小儿垂钓》 男女生必读;同桌互读。生跟读。认识作者。根据字词的解释,翻译整句话的意思。根据字词的解释,翻译整个句子。引导学生通过对字词的理解,翻译整个句子。学生想象诗人和童子之间的对话,并表演给大家看。有感情朗读古诗。感受诗的含义。生朗读。认识作者。观看视频。根据字词的解释,翻译整句话的意思。引导学生根据字词的解释,翻译整个句子。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特点,回答问题。翻译全诗的含义,再回答问题。生举手回答自己知道的有关描写孩童趣事的古诗。 扫除生字、词障碍。掌握古诗的正确读法。让学生了解作者,为理解古诗做铺垫。锻炼学生自己翻译出整句诗句意思的能力。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去分析诗句。锻炼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每句诗的感情,带着感情朗诵古诗。再次理解古诗的内容。掌握古诗的正确读法。让学生了解作者,为理解古诗做铺垫。锻炼学生自己翻译出整句诗句意思的能力。引导学生知道蝉是夏天的动物。锻炼学生从诗的翻译中去提炼主要内容。考查同学们平时对古诗的积累。
课堂小结 《寻隐者不遇》写了隐者沉醉于山林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所见》短短二十个字,能让我们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使整首诗都活了起来。 总结本课所学。
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振:振荡。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云深:山上云雾缭绕的地方。 即学即测。
作业布置 1.背诵这两首古诗。2.理解这两首古诗的诗意,并默写。 课后巩固。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说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cǎi yào chù yǐn yù
( ) 不知( ) 寻( )者不( )
mù zhèn lín yuè mínɡ chán yù
( )童 ( ) ( ) 意( )
二、组词。
骑( ) 振( ) 蝉( )
倚( ) 震( ) 婵( )
三、补充诗句。
  1.( )此山中,( )不知处。
2.( )捕鸣蝉,( )闭口立。
四、先解释带点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言师采药去。
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
1.《寻隐者不遇》是( )代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作品,古诗记叙了诗人( )这件事。诗中通过诗人与( )的问答,得知那位隐者已经( )。从而突现了诗题中“( )”一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所见》是( )代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作品,诗人通过( )、( )、( )、( )这四个动词,鲜活地呈现出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闲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心情。同时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21cnjy.com
六、综合训练。
1.《寻隐者不遇》中哪句诗句体现了隐者的去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见》中哪两句写了优美的田园风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拓展应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了孩童趣事的古诗?请写一写。(写出一首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默写古诗。
寻隐者不遇 所见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采药 处 隐 遇
牧 振林樾 鸣蝉 欲
解析:本题考查了课文中重点词语的书写。
二、组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本题考查了形近字的组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意“骑”的偏旁是马字旁,读qí,“倚”的偏旁是“亻”,读yǐ;“振”和“震”都可以组词振荡和震荡,也可组词震动和振动,但“振”有搬动、挥动的意思,“震”有威震的意思;“蝉”是虫字旁,所以是一种动物,“婵”是女字旁。21教育网
三、补充诗句。
  1.只在 云深
2.意欲 忽然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的掌握。
四、先解释带点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言:回答说。
诗句的意思是回答说:师父到山上采药去了。
意欲:想要。 
诗句的意思是: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古诗中重点字词和重点诗句的解释。注意“言”不只是说,而是“回
答说”的意思。
五、填空。
1.唐 贾岛 寻访隐者 隐者弟子 到山中采药 不遇
2.清 袁枚 骑 振 捕 立 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中作者和诗意的理解。
六、综合训练。
1.言师采药去
解析:言师采药去的意思是:(隐者的弟子)回答(诗人)说,师父到山上采药去了,所
以说明了隐者的去处。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解析:这句话写出了牧童骑着黄牛,还唱着欢快地歌,歌声回荡在山林中,描绘出了一
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七、拓展应用。
花影
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课外古诗的掌握。
八、默写古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古诗的掌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古诗两首
苏教版 五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美丽的景色不仅能美化我们的眼睛,还能美化我们的心情!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zhèn

chán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 问童子,
言师 采药去。
只在 此山中,
云深 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贾岛(779—843),唐代著名诗人,字阆仙,河北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因为作诗时总喜欢字斟句酌,推敲字句,几乎到了如痴如狂的境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因而人称“诗奴”,也被称为“苦吟诗人”。“推敲”的典故正是与贾岛有关。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寻隐者不遇》
寻:寻访。
隐者:隐士,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的意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童子:
言: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树下,我询问了年少的童子(“你的师父去了哪里?”)。他回答说:“师父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小孩,这里指隐者的弟子。
回答说。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只:
云深:
处: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就,表肯定。
指山上云雾缭绕的地方。
地方。
(童子)还对我说,(他的师父)就在这座大山中,可山中云雾弥漫,不知道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感情朗读
(满怀期望)
(感到失望)
(一线希望)
(彻底失望)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我”访隐者,在松树下碰到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父的去向,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里,山上云雾迷蒙,他也不知道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
翻译全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所 见
清·袁枚
牧童 骑 黄牛,
歌声 振 林樾。
意欲 捕 鸣蝉,
忽然 闭 口立。
《所见》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补遗》《新齐谐》《续新齐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牧童:
振:
林樾: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放牛的孩子。
振荡。
林中成阴的地方。
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欲:
捕: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想要。
捉。
鸣蝉:
正在鸣叫的知了。
忽然想要捕捉正在鸣叫的知了,就闭住嘴,静静地站住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夏季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从“意欲捕鸣蝉”这句诗可以看出来。有“鸣蝉”,说明蝉的叫声很大很响,只有夏天的时候,蝉才会在树上叫个不停。等到了秋天,它们就成了“寒蝉”了,也就不再高声鸣叫。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夏天,在树林中,牧童悠闲自得地骑着黄牛,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知了在树上欢唱。牧童听到了知了的叫声,忽然想要捉住它,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翻译全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主要写了牧童的一件趣事。他在牛背上唱着歌,当看到鸣蝉时,就想捉住它,于是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表现了牧童的天真活泼、无拘无束的特点。
《所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孩童趣事的古诗呢?
花 影
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寻隐者不遇》写了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所见》短短二十个字,能让我们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使整首诗都活了起来。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
振:
鸣蝉:
云深:
振荡。
正在鸣叫的知了。
山上云雾缭绕的地方。
作业布置
1.背诵这两首古诗。
2.理解这两首古诗的诗意,并默写。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 问童子,
言师 采药去。
只在 此山中,
云深 不知处。
所见
清·袁枚
牧童 骑 黄牛,
歌声 振 林樾。
意欲 捕 鸣蝉,
忽然 闭 口立。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