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大气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大气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9-07 16:01:31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MING
XIAO
KE
TANG
01知识管理
01基础题
02中档题
04拓展题
01知识梳理
01考点追踪
02复习精练
02知识对比
03实验突破
01实验报告
02实验突破
04典例点拨
01专题概述
02专题训练




第2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大气的存在
概念理解: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就叫大气层,由氮气、氧
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
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组成,主要集中在
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大气作用:(1)保护地球;(2)保温作用;(3)是人类不可
缺少的资源;(4)大气中的水蒸气是形成云
的重要条件;(5)为飞机的飞行、鸟类的飞翔
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2.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变化;大气温
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在
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
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
的增加而降低;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
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3.大气的分层
分层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
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
层、暖层和外层,各层的温度随高度上升的
变化分别是下降、升高、下降、升高、升高
4.对流层
对流层的厚度: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
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
对流层的特点:;最显著的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规律: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拓展:(1)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

(2)平流层是臭氧集中层,能大量吸收太阳
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3)暖层里的气温高达1000℃以上。
(4)外层的空气稀薄,在1000千米以上的高
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
千米处接近真空。
在大气成分中既有保温作用,又是植物光合作用重
要原料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2.如果没有大气层,则下列现象中可能在地球上发生
的是
①地球上到处是陨石坑②地球上没有水③天空
背景变成黑色④生命都从地球上消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火山喷发会影响到航空运输业,这主要是因为火山
灰能够进入到大气层中的
(A)
A.对流层和平流层B.平流层和中间层
C.中间层和暖层
D.暖层和对流层
4.对流层的主要特点
(C)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适于高空飞行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1节 大气层
01  知识管理
1.大气的存在
概念理解: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就叫________,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组成,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________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大气作用:(1)保护地球;(2)保温作用;(3)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4)大气中的水蒸气是形成云的重要条件;(5)为飞机的飞行、鸟类的飞翔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2.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____;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______________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________趋势;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
3.大气的分层
分层依据:大气温度在________方向上的变化。
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各层的温度随高度上升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流层
对流层的厚度: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________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________千米。
对流层的特点:最显著的是有强烈的________运动。
对流运动规律:热空气________,冷空气________。
拓  展:(1)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100米。
(2)平流层是________集中层,能大量吸收太阳________,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________。
(4)外层的空气稀薄,在1
000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5
000千米处接近真空。
02  基础题
1.在大气成分中既有保温作用,又是植物光合作用重要原料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2.如果没有大气层,则下列现象中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是(  )
①地球上到处是陨石坑 ②地球上没有水 ③天空背景变成黑色 ④生命都从地球上消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火山喷发会影响到航空运输业,这主要是因为火山灰能够进入到大气层中的(  )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中间层
C.中间层和暖层
D.暖层和对流层
4.对流层的主要特点(  )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适于高空飞行
5.平流层顶部温度较底部高的原因是(  )
A.云层反射
B.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C.空气散射
D.臭氧吸收紫外线
6.下列有关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臭氧不吸收太阳辐射
B.水汽和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备条件
C.对流层上暖下冷,有利于空气对流
D.中间层由于上冷下暖,因而对流强烈,雨雪等天气变化复杂
7.读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流层厚度由________向________逐渐变薄。
(2)有大气对流运动是________。(填代号)
(3)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__,有电闪雷鸣现象的是________。(填代号)
(4)D层气温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中档题
8.大气垂直分层中,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
A.高层大气
B.电离层
C.平流层
D.对流层
9.有关对流层特点的叙述有: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③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0.下列关于大气作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阻碍太阳的热辐射
B.阻碍夜间地球热量散失
C.抵挡来自天体的侵袭
D.不断提供氧气,满足生物生命所需
11.下列地区大气中臭氧含量最多的是(  )
A.南极地区上空
B.青藏高原地区上空
C.北极地区上空
D.赤道地区上空
12.2016年1月23日受最强寒潮侵袭,杭州气温低至-9
℃。为应对极端低温天气,若采用集中供暖气的方法为居民供暖,住房中都设计安装暖气片。为了通过对流加热空气,暖气片应该安装在(  )
A.房间的中央
B.靠近地面的墙上
C.任何地方都可以
D.靠近天花板的墙上
13.如图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有利于飞机平稳飞行,又能对地球上的生物起保护作用的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读图,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逐渐升高,气压逐渐降低
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60~20

04  拓展题
15.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  )
A.近地面:高纬度气压高,低纬度气压低
B.近地面:高纬度气温低,低纬度气温高
C.水汽含量:低纬度多,高纬度少
D.高空气温:低纬度低,高纬度高
16.关于大气层的气温变化特点,下列各图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
17.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层冷却较快,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称为辐射逆温。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出现在午后;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一般出现在黎明以前。则c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  )
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凌晨
18.“神舟九号”飞船在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于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准确降落,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实验再次获得圆满成功。
(1)飞船降落依次穿过大气各层次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的运动方式以平流运动为主的是层,其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
(3)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________。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1节 大气层
知识管理
1.大气层 1
000 2.变化 -84~2
500
℃ 上升 降低 升高 3.垂直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外层 下降 升高 下降 升高 升高
4.8 17~18 对流 上升 下沉 臭氧 紫外线 上升 1
000
基础题
1.C 2.A 3.A 4.C 5.D 6.B 7.(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赤道 两极 (2)A (3)B A (4)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中档题
8.D 9.C 10.D 11.D 12.B 13.B 14.D
拓展题
15.B 16.C 17.A 18.(1)外层 暖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2)平流
升高 (3)对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