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古诗两首一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古诗两首一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08:5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三年级 语文 上册教科版6 古诗两首出 塞王昌龄名的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京兆 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预习检查1、学生齐读《出塞》。
2、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字词乐园塞 秦 汉 胡字词乐园塞:“宀”扁而宽,“土”第二横稍长。秦:上部三横间距均匀,下部不宜过大。汉:“又”横起笔向右上斜,撇、捺舒展。胡:左高右低。“月”的撇向“古”下穿插。字词乐园教jiāojiào教课教导多音字:塞sàisāi塞外塞车多音字:字词乐园 但使 不教
胡马 度阴山课文详解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尤其是一些反映战争的诗歌,读起来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这样的诗歌,它就是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1、学生按节奏齐读诗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2、“塞”是什么意思?谁来介绍“出塞”?这首诗是谁写的?介绍一下王昌龄。 “塞”就是塞外边疆的意思,“出塞”就是指去塞外边疆。王昌龄,我知道——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3、带着对诗题和诗人的了解,再来读一读诗歌。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4、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读好诗歌,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诗歌,注意读准诗中的几个多音字。
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5、指名读诗。(注意正音:人未还huán 飞将jiàng 不教jiào。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6、指名读,读后再说说诗的大意。(提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7、读诗要读出诗中的景、读出诗中的情。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行,注意诗中的景。
8、指名读诗句,说说诗中的景。 明月 关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9、将士们不远万里来到边关保家卫国,一年过去了还不能回来,读—— 十年过去了还是不能回来,读—— 二十年过去了还是不能回来,等待他们的结果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10、想到将士们常年征战,不能与亲人团聚,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这时,一位英雄人物浮现在诗人的眼前,他是谁呢?读一读诗的后两行,看看你从哪个词语中能够读出来。飞将在(介绍李广)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11、听了同学的介绍,你觉得李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你想到的一个词语来说说。平息战争图解结构出塞叙事抒情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忧国忧民
渴望和平概括主题 《出塞》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希望朝廷启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写法点拨 典故指在诗文里引用古书中的故事和词句。在写作时,人们历来就喜欢引用典故。在本课中,作者引用了典故——飞将李广。借这一历史人物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和力度,扩展了诗歌表现力的空间。拓展提升 李广(?-前119年),
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
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
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
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
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
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对抗匈奴,令其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心灵感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塞》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赤诚的爱国热情祖国统一,人民安定,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愿望。随堂练习1、根据意思填空。
《出塞》一诗中表达诗人渴盼李广式的英雄再现,保卫国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随堂练习2、用“/”。划分节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作业1.背诵课文。 2.积累爱国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