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之二赠汪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之二赠汪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08:5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三年级 语文 上册教科版 9 古诗三首赠汪伦 李白(701年—762年)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预习检查1、齐声朗读《赠汪伦》。
2、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字词乐园赠 汪 岸 踏 桃字词乐园左窄右宽的字: 赠 踏 桃
汪: 第五笔在横中线上。
岸:“山”宽扁,竖居中,“厂”撇要伸展。字词乐园将jiāng将来将领多音字:行xíng行走银行hángjiàng字词乐园将欲行 踏歌 不及课文详解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一定会背诵很多古诗吧?那李白你们肯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李白写的送别诗《赠汪伦》。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1、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赠《刘景文》“赠”是“送”的意思。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性格豪爽,常常备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2、汪伦是谁?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3、指导学生按节奏齐读。 赠汪伦
李白 | 乘舟 | 将欲行
忽闻 | 岸上 | 踏歌声
桃花 | 潭水 | 深千尺
不及 | 汪伦 | 送我情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4、指导看书本上的插
图,问:船上的是谁?岸上
的是谁?你是从哪行诗看出来的? 船上的是李白,岸上的是汪伦。从“李白乘舟将欲行”可以看出。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5、汪伦是用什么方式为李白送别? 踏歌。踏歌是古代的一种舞蹈,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边歌边舞的一种歌舞形式。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从这行诗看,应该选哪个?
闻:( )A用鼻子闻 B有名望的 C听见6、理解“闻”的意思。C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7、“忽闻岸上踏歌声”,“忽”字换成“又”或“才”好吗? 不好。“忽”字可以表现“踏歌声”的出现是出乎意料的,“才”与“又”无法表达这种惊喜,所以不能换。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8、重友情的汪伦让李白有什么感慨?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9、这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汪伦和李白之间深厚的情谊。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10、当你登上小船准备离开,回想起汪伦每天热情款待,一起饮酒作诗,望着眼前深深的潭水,一定会感叹? 即将分别,李白正想到以后天各 一方,不知何时再见,不禁感慨万千。图解结构赠汪伦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深厚概括主题 本文描写了汪伦踏歌为李白送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写法点拨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运用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情感,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拓展提升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心灵感悟 古诗中也有很多表现这种离愁别绪的,我们把这一题材的古诗称为送别诗。送别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一颗夺目的珍珠,因为当时交通不便,传递信息也很困难,可以说是离别容易,相见难啊!古人常用送别诗传递友情,倾诉心声。随堂练习1、给带点的字注音。( )( )( )
( ) ( )友情将来赠送新闻乘舟qíngjiāngzèngwénchéng随堂练习2、一字组多词。李( ) ( ) 情( )( )
乘( ) ( ) 闻( )( )姓李 桃李情况 心情乘车 乘船闻听 新闻作业1.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和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