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三年级 语文 上册教科版9 古诗三首
别董大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
,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
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预习检查1、齐声朗读《别董大》。
2、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字词乐园雁 纷 莫 董字词乐园雁:“厂”撇要充分展开,两个“亻”左短右长。
纷:“纟”的提要与右部“刀”的撇避让。
莫:“日”写得略扁,“大"横要长,撇、捺伸展。字词乐园 黄云 白日 曛 知己课文详解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请回答。课文详解一、导入新课 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今天,我们跟随高适去感受一下古人的心胸。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1、 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齐读诗句,注意节奏。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2、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注意“曛”这个生字,是个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3、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等。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这首诗的意思,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诗中写了什么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5、“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凄凉、寒冷、空旷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6、听老师读诗句,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7、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此景别董大,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愁”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8、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前路还会有知己好友吗?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不要担心你前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天下哪个人不认识你呢?诗句于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表明了作者与董大友情之真挚。图解结构别董大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凄凉劝慰情谊深厚概括主题 《别董大》通过描写与董大分别时的环境与气氛及对朋友的劝慰,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写法点拨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拓展提升描写送别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心灵感悟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随堂练习1、诗中最能体现友情的句子是: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随堂练习2、《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别董大》三首诗的作者是—————、————、——-—。他们都是———朝的诗人,三首诗都是————。 王维 李白高适唐绝句作业1.背诵课文。2.抄写生字和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