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古诗两首(1)山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古诗两首(1)山行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08:5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三年级 语文 上册教科版13、古诗两首(1)山行 杜牧(803-853)
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预习检查1、指名朗读《山行》。
2、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字词乐园斜 枫 霜字词乐园斜:“余”捺变点,“斗”竖为悬针竖。
枫:左右要紧凑,右部横斜钩不要太弯。
霜:上部扁宽盖下,下部“木”“目”等分。 字词乐园 寒山 石径
白云生处
霜叶 坐课文详解一、导入新课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再读感悟山行:在山上行走。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为什么称为寒山?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白云生处”换成“白云深处”行吗?为什么? 不行。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白云生处”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课文详解“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出了什么? 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二、课文理解。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课文详解 合作讨论:“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几层意思?
二、课文理解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课文详解 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二、课文理解课文详解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
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
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二、课文理解图解结构山行瞭望远景—辽阔深远 驻足观赏—秋比春美晚秋美景图概括主题 《山行》通过一幅秋景图,既颂扬了秋天的美丽,又让人体验和意识到秋天的萧条中也有勃勃生机。写法点拨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指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方法。在文学创作中,通过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化抽象为具体,使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得到增强。拓展提升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月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描写秋天的诗句。心灵感悟 这首诗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美景!大有“人在画中游”之感。让我们感受到秋景的魅力无与伦比。随堂练习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1.填空
远上寒山石径斜,
( )( )
霜叶红于二月花。随堂练习2、《山行》向我们展现了一幅( )图,作者登山看到的景物有石径、白云( )、( )。 枫林山林秋色人家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和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