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三年级 语文 上册教科版四 块 糖 陶行知(1891-1946)中国教育家。安徽歙县人。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形成了“生活教育”的思想体系。他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著作编为《陶行知全集》、普及教育等。预习检查1、指名朗读《四块糖》。
2、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字词乐园糖 ( )( )
砸 ( )( )
善 ( )( )
良 ( )( ) 练习组词白糖 糖水砸破 砸坏和善友善优良良好字词乐园挨āiái挨近挨批多音字:近义词:担任---担当当即---立刻反义词:奖励---惩罚善良---凶狠字词乐园创办 当即 制止 挨训
惊疑 欺负 善良 随即字词乐园创办:开始办。
当即:立即,马上就。
制止: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行动)。 挨训:受到批评、训斥。
词语解释:字词乐园惊疑:惊讶疑惑。
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善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
随即:随后就;立刻。词语解释:课文详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四块普通的糖,使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主动认识并改正了错误。在他的手中,这四块普通的糖有了神奇的魔力,而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学习课文,去感受陶行知帮助他人的精神。一、导入新课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1.陶行知送出四块糖时说了什么话?每块糖产生了什么效果? (1)第一块糖:你按时来到这里……效果:王友惊疑地接过糖。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2)第二块糖:你很尊重我…… 效果:王友更惊疑了,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3)第三块糖: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效果: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并 感到后悔。(4)第四块糖:你能主动认识错误……效果:结束对话。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2、默读课文: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陶行知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用四块糖使犯错的学生主动承认错误。课文详解3、思考回答:课文为什么以“四块糖”为题?二、课文理解 “四块糖”是本文的线索,这四块糖既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艺术,又使王友主动承认了错误。课文详解4、王友为什么会流下悔恨的眼泪?二、课文理解 因为陶行知并没有批评他,而是一再地鼓励他,这使他更加内疚、自责,自己毕竟犯了错,出手打人都是不对的。陶行知越是鼓励他,他心里越是不安、自责,越觉得对不起大家。所以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课文详解5、你觉得陶行知是怎样一位校长?二、课文理解 示例:我觉得他是一位懂得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善于帮助他人,具有独特的育人艺术的校长。图解结构四
块
糖 守时(奖一块糖) 尊重别人(奖一块糖) 正直、善良(奖一块糖)尊重他人主动认错(奖一块糖) 体谅他人 帮助他人 育人有方陶行知概括主题 本文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用“四块糖”使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故事,表现了陶行知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善于帮助他人的精神。写法点拨 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以小见大就是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细小之事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本文虽选择了陶行知生活中一件小事来写,却深刻表现出他的幽默风趣、关爱他人的性格和“德育为首”的育人艺术。拓展提升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的名言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3、爱满天下,乐育英才。心灵感悟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陶行知没有严厉地批评,没有喋喋不休地劝导,而是在犯错误的学生身上找优点予以鼓励,使他主动承认错误。正如诗中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随堂练习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真没想到,在墙角的石缝中,( )长出了一颗向日葵。 (果然 居然) (2)想不到他的这一研究( )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成果 成绩)居然成果随堂练习2、课文回顾厅。
《四块糖》表现了陶行知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的特点和精神。
体谅他人。善于帮助他人认识和改正尊重他人,错误。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和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