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屋一:看不见的爱课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屋一:看不见的爱课件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09:0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三年级 语文 上册教科版 看不见的爱快乐读书屋作者简介 赵宇宁,祖籍北京,1973年3月出生于新疆石河子,兵团作家协会会员,天涯诗社会员。1997年被石河子文联授予诗人称号,2007年被兵团授予“与祖国 同奋进,兵团青年文化名人”荣誉称号。 主要作品组诗《巴间沟的秋天》,散文《一把好锨》等。预习检查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字词乐园瞄 晌 噢 频 率 逐 致 袭 犹 豫字词乐园左窄右宽的字:瞄 晌 噢 豫 犹袭:上下结构,布局紧凑。左右均匀的字:频 致字词乐园屏píngbǐng屏风屛住多音字:近义词:逐渐--反义词:傍晚--早晨渐渐字词乐园粗糙 安详 悄声
怔住 半晌 喃喃
关键 频率 节奏
天幕 疏朗 笼罩课文详解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不见的爱》这篇课文。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来细细品味这看不见的爱。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1、读课文,感知了这个故事。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描写了一个双目失明的小男孩,在妈妈的指导下用弹弓打玻璃球的情景,体现母子二人身处逆境而不气馁的的精神。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2、故事的起因是是什么? “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儿在空地用弹弓打玻璃球。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3、“我还从没见过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他有时能把弹弓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孩子的妈妈说出实情埋下伏笔。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4、“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那母亲的眼神有什么特点? 那妇女的眼神是温柔、慈爱的,是饱含母爱的眼神。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5、“小男孩儿总是打不中,可他还在不停地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锲而不舍、充满信心、不断努力的孩子。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6、“我怔住了”的原因是什么? “我”没有想到小男孩儿是一个盲童。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7、从“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中可以看出小男孩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怎么样? 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正常。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8、“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具有统领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是母亲
对孩子的鼓励和期望—
—希望孩子身残志坚。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9、小男孩的母亲是不是一定要孩子打中玻璃球?说说理由。 不是,她要让孩子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懂得凡事只要尽力去做,总有成功的一天。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10、课文为什么以“看不见的爱”为题目? 盲孩子看不到妈妈的表情、动作中流露出来的爱。而妈妈始终是“安祥地微笑着”“轻轻地递”,用她那深沉的、博大的爱鼓励孩子,使孩子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执着的做事。这种爱虽然看不见,却能感觉到。以此为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图解结构看不见的爱打玻璃球—屏住气—总是打不中盲童—妈妈---------信任提示总会打中的关键是做了没有坚持打—重复—终于打中了锲而不舍 无私母爱概括主题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双目失明的小男孩在妈妈的鼓励和提示下用弹弓打中玻璃球的故事,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同时也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坚定信念,才能成功。写法点拨 本文通过对母亲的特征性动作进行描写,以“递石子”这一典型动作,细致入微地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母亲对盲童深沉、博大、无私的母爱。拓展提升 这首诗是唐代
诗人孟郊最为脍炙
人口的诗作。全诗
六句三十字,采用
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母亲在临行前为孩子缝衣服的场景,凸显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心灵感悟 母亲的爱蕴含在安详的微笑里,蕴含在轻轻的动作里,蕴含在平静的话语里。这爱就像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使盲童有了持久的动力和信念,从而自信、幸福、健康地生活着。让我们祝愿天下的母亲一生平安!随堂练习 1、给加横线字注音:
(1)、只有瞄( )准了,才能打中靶心。
(2)、都已经晌( )午了,妈妈还没有下班
(3)、为了躲避猛兽的袭( )击,小动物们都多了起来。
(4)、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毫不犹豫( )地帮助他们。miáoshǎngxīyóuyù随堂练习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 )地微笑。( )地说 ( )的弹弓 ( )的星星安详喃喃粗糙疏朗作业1.熟读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和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