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诗二首囚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0诗二首囚歌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09:2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六年级 语文 上册教科版10 囚歌
叶挺(1896-194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军扣押,遭监禁,于1946年3月获释出狱。预习检查1、指名朗读《囚歌》。
2、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字词乐园躯字词乐园棺字词乐园近义词:自由--- 永生 ---永存自在字词乐园反义词:紧锁 ---敞开自由---拘束课文详解谈话导入:
课文的作者是谁?一、导入新课叶挺。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1、第1节中的“人”和“狗”指什么? 这里的“人”和“狗”都有特殊的含义:“人”指坚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者面临着敌人的威逼利诱。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2、第2节中的“自由”指什么? 这里的自由指真正的自由,即人类的解放,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每个人的解放。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3、如何理解“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
爬出!”的感叹号? 感叹号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决不做狗、决不投降的铮铮铁骨。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4、诗中的两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解释说明。5、“地下的烈火”指什么? “地下的烈火”指革命。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6、“活棺材”“一齐烧掉”指什么? “活革命”比喻自己身处的监狱,也比喻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一齐烧掉”写革命者为了革命的胜利,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图解结构敌人威逼利诱立场坚定甘愿献身-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囚歌拒绝利诱
坚贞不屈人的门 紧锁狗洞 敞开渴望自由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概括主题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在牢狱生活中对生命、自由和尊严的思考,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坚贞不屈、甘愿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写法点拨 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拓展提升
皖南事变 1941年1月6日,当新四军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心灵感悟 叶挺将军的诗让我们感受到革命者宁死不屈,斗争到底的精神;惠特曼的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抱负和理想。这两首诗让我们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力量。随堂练习 1、辨字组词。
锁( ) 躯( )
销( ) 驱( )锁链销毁身躯驱赶随堂练习2、按要求写句子。
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改为陈述句)人的躯体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和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