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两首》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两首》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11:02:11

文档简介

5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能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交流中体会诗人的心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积累古诗名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领悟古诗词的语言魅力,感悟诗中的哲理。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题西林壁》。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当我们写了精美的文章,想跟别人分享习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愉悦时,我们会把文章发表在报纸、杂志、广播、网络上。在古代印刷条件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把诗题在墙壁上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宋朝著名诗人苏轼游览庐山后,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这首诗吧!
(二)预习要求
1.根据注释阅读并尝试理解全诗。
2.同桌互相交流诗句的意思。
(三)检测学情
1.朗读诗歌,整理感知。
(1)自读诗句,要求读准读通,读出诗的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诗词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3)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出不理解的地方。
2.认知贯通,理解诗意。
(1)教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①请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明确:横着看是连绵不断的山岭,站在侧面看就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远看、近看、俯看、仰望,景象各不相同。
②找出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
明确:横、侧、远、近、高、低。
③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景象?
明确:因为站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所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见庐山的景象也不同。
(2)教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解词释义
识:认识,知道。
面目:面貌、相貌。
缘:因为。
②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明确:(我)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
③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谈谈你的感悟。
明确:抒发了作者对庐山的喜爱之情。感悟:旁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者清,当局者迷;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冷静地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课堂小结
作者用睿智的目光观察庐山,用短短的28个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仅描绘了一幅迷人的图画,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这一切源于他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源于他对生活的透彻认识。通过学习这首诗,希望大家能客观全面地去认识生活。
教学板书: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游山西村》。
二、导学过程
上一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题西林壁》,我想检查一下大家会不会背诵这首诗,请同学们齐背《题西林壁》。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村》,作者陆游,这首诗写于1167年,当时因陆游极力拥护张浚北伐,收复失地,结果被投降氵辰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弹劾,被罢官回家。他当时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心中自然十分沮丧和郁闷。那么乡亲们又是怎样招待这位远方归来的游子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这首诗。
(二)预习要求
1.自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全诗。
2.同桌互相交流诗句的意思。
(三)检测学情
1.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确定朗读的节奏。
启发学生回忆《题西林壁》的朗读节奏,迁移明确《游山西村》的节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学生独立诵读。
(3)师生共同理解诗意。
2.认知贯通,理解诗句。
(1)学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琢”。
①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写作的背景。
②乡村们是怎样招待这一远方归来的游子的?
③读这两句诗,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又仿佛听见什么?哪个字体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好客?
明确:乡亲们热情招待诗人饮酒,并要诗人不要因酒色浑而笑话他们。“足”字。
(2)学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受到了乡亲们热烈欢迎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弯弯。柳暗花明指的是柳荫深深,鲜花明艳。
②看着眼前的美景,想着山西村村民的热情,陆游除了看到桃红柳绿、美丽的小山村外,其实他还看到了什么?
明确:他还看到了同样淳朴的民风,新的景象和自己充满希望的前途。
③这两句诗有何特色,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明确: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山村的自然风光,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对偶工整,在写景中寄寓一定的哲理:身处逆境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也许希望就在不远的前方,情况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3.课堂小结
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题西林壁》这首诗意思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易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的道理的感悟上,讨论学法后让其探讨这首诗的含义,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
在学习古诗《游山西村》时,我充分发挥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从实际出发,激情导学,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联系生活情景,大胆想象,张扬个性,构建文本意境。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横   识


2.近义词。
识——认   面目——面貌
3.反义词。
横——竖
高——低
远——近
浑——清
4.课文中心
《题西林壁》作者抓住庐山的不同姿态来谈感受,赞美了庐山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
《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
( http: / / www.21cnjy.com )欢悦一片的景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展现了一幅生活美好的图画,赞扬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