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上北京版4.16《山中杂诗》课件(5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二年级上北京版4.16《山中杂诗》课件(5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13:3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学习目标1. 了解作者
2. 朗读背诵诗歌
3. 领会情感,翻译诗歌
4. 赏析诗歌,品味名句
5. 触类旁通,学会运用吴均(469~520) 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书法自成一体,称谓 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pián)体文"。南朝“吴均体”,自学检测练山际见来烟——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云从窗里出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这首小诗经单纯 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它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白描补救强化练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 山中杂诗吴均
吴均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品评】   这是描写日落景象的一首小诗。黄昏时分,山边暮霭弥漫,竹林中透出落日余辉——这是头两句所描写的画面。“山”而特意点出是“山际”,“竹”而特意点出是“竹中”。这别致的观赏角度使画面平添了几分幽谧气氛。在苍茫暮色中,倦飞的鸟儿纷纷归巢,栖息在茅檐下;山风吹拂,晚云飘浮,仿佛是从窗里飘出。整个画面透出一股飘逸出尘的韵味,展示着诗人闲淡自得的情怀。 山中杂诗吴均
吴均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山中杂诗吴均
吴均山。。。。, 竹。。。。。 鸟。。。。, 云。。。。。 迁移应用练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
拥有独到的观察视角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你能从吴均的《山中杂诗》中找到这样的句子吗?
《山中杂诗》写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的是:
你最欣赏哪一个动词?
默写一首山水田园诗:闲适自得云从窗里出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如:“飞”,写出鸟的轻灵. 窥: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如:孟浩然《过故人庄》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5.“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6.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象。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答: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答: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4.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竹里馆王维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崇信佛教。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 ”。 王维(701-761),字 ,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孟诗佛自学检测练注释:1.幽篁: 。
2.啸: 3.深林:
4.相照: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指“幽篁”。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自学检测练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或弹弹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补救强化练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或弹弹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竹里馆王维独。。。。。,
弹。。。。。.
深。。。。。,
明。。。。。。 补救强化练1、景怎样?人怎样?(引诗中意象回答) 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谁独坐?谁来相照?是人伴月,还是月伴人?
月夜竹林的幽静,以 反衬。
默写。《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是: 景幽静,人宁静琴音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李白,字 号
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代表作有:太白青莲居士诗仙自学检测练《静夜思》《赠汪伦》《朝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的气质。后两句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了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我们读着这首诗,就仿佛是欣赏一幅立体而富于变化的人物风景画,这诗情画意,实为作者之高手妙作。 默写孟浩然的一首诗:迁移应用练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李白,字 号
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代表作有:太白青莲居士诗仙自学检测练【押韵】韵脚
秋、流、州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自学检测练翻译 半轮秋月悄悄爬上峨眉山头,皎洁的月影映入平羌江中,与滔滔江水一道奔流。
那天夜里,我从清溪驿出发驶向三峡,幽黑的峡谷隔开了你我,怀着无限的思念,我独自赶赴渝州。补救强化练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评析】
青年李白胸怀大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是一首写他自己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迁移应用练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草原送别》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提示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的自然规律,这就是(用自己的话说):随着季节变化,植物要发生生理变化。 生命的力量是非常旺盛的 。(意思大致对就可以)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押韵:
声 城 情自学检测练翻译 不知是谁家的玉笛吹出凄切的声音,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阳城。今夜想必每个人都听到了那哀怨的《折杨柳》曲子,谁的心中不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补救强化练 洛城就是现在的洛阳,在唐代称为东都。一个春天的夜晚,诗人客居在这里。夜深人静,喧嚣的都市归于沉寂。忽然间,不知何处传来凄清婉转的笛声,在春风中氤氲开来,弥漫了整个洛城。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古人离别常 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被它唤起家园故人之思,又能推己及人 ,感慨天下在外漂泊的游子 :补救强化练折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
【评析】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词(刘禹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D 迁移应用练归纳总结1.朗读背诵
2.翻译诗歌
3.品评赏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