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和其他骨头一样,人的骨头又硬又结实,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头的外显特点:灰白色,坚硬,结实。骨头的内部结构:骨髓,血管。
6、骨骼具有(支持运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11、关节的运动方式与相应的关节名称:
①.屈伸: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
②.旋转:桡尺关节(前臂)
③.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
12、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3、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运动而实现的。
15、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6、肌肉除了同骨骼一起完成运动以外还能保护(骨骼)和(身体)。
17、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收缩后的肌肉摸上去又紧又硬,还会变短。如果肌肉连接着两块骨头,那么当肌肉收缩时,两块骨头就会相互靠近。
18、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肠胃蠕动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9、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我们的身体健康。
20、应该如何注意骨骼,肌肉的保健: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②.多吃含蛋白质高,钙高的食品;③.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1、经常运动的好处有:①.可以改善人体的柔韧性;②.增强体力,体力充沛;③.延缓衰老;④.身体匀称;⑤.增强心脏功能,增大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
22、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韧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增强体力的运动项目:举重、游泳。
增强柔韧性的运动项目:体操、伸展肢体、游泳。
增强耐力的运动项目:羽毛球、自行车、慢跑、游泳。
23、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24、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钙含量高的食品有:豆、奶类。
25、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牢记下面的内容:
肩关节——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膝关节——屈伸
桡尺关节——屈伸
指关节——屈伸
肘关节——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颌关节——屈伸
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减小摩擦力)
髋关节——屈伸
汽车轮胎上的纹路(增大摩擦力)
轴承中的小钢珠(减小摩擦力)
车轮上的防滑链条(增大摩擦力)
流线型的船体(减小摩擦力)
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增大摩擦力)
鞋底的花纹(增大摩擦力)
判断题:
1、所有的调查都可以独立开展。(对)
2、所有的预测都是正确的。(错)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
4、所有的调查都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目标。(对)
5、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物体。(对)
6、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椅子为参照物,司机动了,方向盘也动了。(错)
7、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错)
8、在斜坡上滑落的木块是直线运动,小朋友立定跳远时从脚的运动轨迹看属于曲线运动。(错)
9、骨骼就是指某一块骨头。(错)
10、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对)
11、肌肉占到身体重量的40%。(对)
12、人体静止不动时,身体内的肌肉也停止运动。(错)
13、多吃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对)
14、我们感觉骨骼、关节、肌肉的主要办法是摸。(对)
1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对)
16、不同的运动项目锻炼的效果也不一样。(对)
17、骨骼是一个完整的骨架,一块或一群都不能称为骨骼。(对)
18、膝关节的活动方式只能是屈伸;上臂的活动方式只能是旋转;肩关节即可以屈伸也可以旋转。(对)
19、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对)
20、蚕丝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第二肌肤”的美称。(对)
21、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对)
22、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不会产生摩擦力。(错)
23、球、轮胎、泳衣、弹簧等物体都具有弹性,当我们对物体施加了力使其发生形变时,它们才有了弹力。(对)
问答题:
1、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
答:大米7克、面粉9克、黄豆36克、绿豆24克、豆腐7.4克、白菜2克、茄子2.3克、苹果0.4克、花生27克、猪肉9.5克、牛肉20克、人乳1.5克、牛乳3.3克、鸡蛋15克、鲤鱼17克、对虾21克。虽然人乳、牛乳、鸡蛋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但它们所含的必需氨基酸量基本上与人体相符,所以营养价值较高,是膳食中最好的食品。
2、经常运动有哪些好处?
答:运动能提高大脑的指挥能力,运动能延缓运动器官老化,运功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运动能增强呼吸功能,运动能增强消化和吸收功能,运动可以预防高血压。
3、怎样预防运动受伤?
答:一、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二、做好放松和整理活动。三、大重量训练要适可而止,用大重量训练,如果没有把握,最好请人保护。四、加强医务监督和训练场地安全检查。五、注意身体的警号。六、认真总结预防伤害的经验。
4、请举出生活中包含两种以上复合运动的物体有哪些?
答:在圆形操场上跑步,直升飞机起飞、易拉罐滚动
5、生活中哪些东西也是摆或是摆动?
答:钟表,秋千、节拍器
6、生活中对物体施加力以后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例子!
答:气球、橡皮泥、面粉
7、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如何利用物体的弹性的?
答:打篮球,跳水,乒乓球
8、力是无形的,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感受力的存在?
答:看力所施加的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改变和形状改变。
第二单元
养蚕
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蚕是靠(气门)来呼吸的。
4、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5、蚕蜕皮时有约一天时间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
6、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7、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两)天时间。
8、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大约(5)厘米长,(3)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1.5—2.5)克。
9、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10、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头上的一对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11、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12、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
13、一个蚕茧的蚕丝约为(1500)米长,最长的可达(3000米)。
14、抽丝要经过这样几道程序:⑴.摘掉蚕茧表面乱丝;⑵.把蚕茧在开水中浸泡;⑶.细刷搅动,找出丝头;⑷.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15、蚕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蚕卵)、(蚕)、(蚕蛹)、(蚕蛾)。
16、象蚕这样,一生经过几次变化,各个阶段的外形、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的现象叫(“变态”
)。
17、蚕蛾和蝴蝶的相同点:⑴.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⑵.头部都有一对触角;⑶.胸部都有三对足;⑷.有两对翅膀;⑸.一生都要经过几次变化。
18、蚕蛾和蝴蝶的不同点:⑴.蝴蝶能飞,蚕蛾不能;⑵.蝴蝶采吃花粉,蚕蛾不吃东西;⑶.蝴蝶有彩色花纹,蚕蛾没有。
19、你会辩认蚕蛾的雌雄吗?请将辨认方法记入下表。
性别特征
雄蚕蛾
雌蚕蛾
触角
较大
较小
腹部
较小,直筒状,8个环节
较大,圆筒状,7个环节
翅膀振动情况
两翅不断振动
两翅振动少而慢
其它
身体颜色较深
身体颜色白,尾部具有香水囊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开行着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山在后退。
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栏),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风向)。
13、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也在缓慢生长或运动,如指甲的生长等。
14、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15、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6、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7、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
18、可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19、在一个摆中,重物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一次)。
20、伽利略根据教堂的吊灯不停的摆动,发明了“脉搏计”。以后又出现了摆。
21、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得越快。
22、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摆角大小)没有关系。
23、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1、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2、力有(大小)和(方向)。
3、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力(作用在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
4、我们可以利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5、(牛顿)发现了地球引力,力的单位是(牛顿)。
6、(地心引力)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
7、弹簧秤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
处)。(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3)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
8、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9、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10、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的方向(相反)。9、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10、在弹性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11、生活中利用物体弹性的例子:(玩跳跳球)、(撑杆跳高)、(拍球)、(弓箭)等。12、(地球引力)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11、说明重力普遍存在的例子:树叶总是落到地面、人能安稳地居住在地球上、球扔得再高总要落回地面……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3、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14、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
15、鲸或海豚的身体形状都是两头尖,中间大,这种(流线型)的体形有利于克服阻力。
16、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⑴.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⑵.使接触面变光滑;⑶.把运动物体的外形做成流线型;⑷.减轻物体的重量
17、生活中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地方:汽车轮胎上的条纹、车轮上的防滑链条、鞋底的花纹、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
18、生活中需要减小摩擦力的地方: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轴承中的小钢珠、流线型的潜艇和船。
19、降落伞下降的过程中主要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的作用。
20、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主要与(伞面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伞面(越大),下降速度越慢;物体的重量(越轻),下降速度越慢。
第五单元
调查与预测
1、某个地方有哪些东西存在,某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是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关系。这时,我们应该采用(调查)的方法。
2、调查的常用形式有:(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
3、在科学探究中,推理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释;而预测是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推测。
4、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珍妮)。
5、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根据)地推论。
6、在生活中成功预测的事例有:
①.乌云从天边飘过来,预示着将要有一场雨。(依据: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⑵.冬天往冰冷的玻璃杯里倒热水,杯子可能会爆裂。(依据:由于受热不均匀,热胀冷缩会导致杯子爆裂。)
乡(镇):
学校: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