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11:0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古诗四首》第1课时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沧海( ) 碣石( ) 竦峙( ) 澹澹( ) 萧瑟( )
2、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杨花落尽子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理解。
(1)课内阅读
阅读《观沧海》一诗,完成下列题目。
1、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明之行,若出其中,心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外古诗欣赏
读辛弃疾《西江月》词,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明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转溪头忽现”什么景象?(用词中的一句调整语序后问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夏夜风光?反映了夜行人怎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cānɡ jié sǒnɡ zhì dàn xiāo sè
2、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本诗的诗眼是“观”。“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二)课外古诗赏析
1、夏季。从“鸣蝉”“蛙声”“稻花”可以看出。
2、社林边的旧时茅店。
3、这些词语描绘了一幅幽静、欢快、丰收的夏夜风光图。反映出了夜行人平静、欢快的心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