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账单》说课稿
说教材
《母亲的账单》是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这篇课文把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表现得极为动人。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回归自己的思维空间,不必被迫接受大人给予的思想意识,不必被圈定在固有的思维框架中,而是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尽情地体验与畅想。巧妙地对彼得进行教育的事,表达出了母爱的无私、无价、无声。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要揣摩任务的内心变化,切身的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无语言表的环境中,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读13个认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能力目标: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文章中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和深切的爱。培养独立的阅读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私和无价,懂得主动帮助父母做事。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必备学习策略,在本科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不但课余唤醒学生生活的真实体验,而且、激发学生蠢蠢欲动的内心的情感。在教学中,从读中感悟,从情境中体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完母子二人的账单后,我通过言语进行情景创设,通过引读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心灵的触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我又通过声情并茂地激情朗诵,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用情感来引领学生,唤起学生心灵的感动,让学生时刻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营造的情感氛围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在文本的熏陶感染下,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法采用合作探究法,实际操作法,朗读感悟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账单学具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说课)
七、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我设计如下流程:第一环节:情感导入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检查生字,第三环节:整体感知课文
第四环节:解读账单,感悟母爱
第五环节:主题延伸,情感升华
一、情感导入
1、背诵《游子吟》(课件出示)
2、导入:是啊,母爱无处不在,它缝进了游子的衣服里,它渗入了母亲为我们做的饭菜里,今天,我们要去学习一篇课文——《妈妈的账单》,看看这位妈妈的爱藏在了哪里?这样设计唤醒学生头脑中的原有记忆,通过朗朗上口的古诗,引发学生思考故诗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感受,同时自然的走进今天母爱为主题的语文教学中。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按照教师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读要求:
(1)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
(2)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把他划下来反复地读,把课文读通顺。
师:现在开始吧!
2.检查反馈
(1)老师从书里摘了一些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你能读吗?自己试一试。(课件出示词语)
小彼得
报酬
索取
收款
款项
慈爱塞进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
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怦怦直跳
(2)学生来做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些词语。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水平不断加深,而且有所感悟,当学生做到了这点,对生字词的理解也能略知大概了。在理解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整体感知课文。
小老师当的不错,如果我请你们再去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行吗?(课件出示)
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词语(出示以下词语:账单
索取
报酬
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同桌合作)
师:哪位同学能够用上老师提示的词语说一说?
生:小彼得写了一份账单向妈妈索取做事的报酬,妈妈给了他报酬,使他如愿以偿,但也收到了妈妈的一份账单,小彼得看后羞愧万分。
三、解读账单,感悟母爱
(一)初读账单
1、师:刚才有同学提到课文中出现了两份账单,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文章,找到它,并快速读一遍。
学生自由读文章。
2、师:文中出现了哪两份账单?找同学读一下。(板书:小彼得、母亲)
(指名学生读帐单)
(二)比较账单
1、师:下面,就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两份账单(课件出示账单),你会发现这两份账单的内容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
(板书:60芬尼、
0芬尼)
随机解释“芬尼”。(课件出示:“芬尼”解释)
2、妈妈的账单如此特别,请再来仔细阅读妈妈的账单。
3、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如果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为什么是0芬尼?(不亲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母爱能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板书:无价、无私
4、师:让我们有感情地读妈妈的账单
学生齐读。
(三)补充账单
1、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还应该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十年,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十年的幸福生活,包含着多少数不清的心血和付出?十年了,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为了孩子的成长,妈妈付出的何止这些?(教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想想起了天冷的时候,妈妈(
)
想起了自己过生日的时候,妈妈()
想起了生病发高烧时,妈妈(
)
想起了自己有了一点进步时,妈妈(
)
想起了(
),妈妈(
)
……)
2、师:是啊,妈妈默默地付出,却不求丝毫的回报,可见母爱的无私、无价。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份账单吧。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引读,体会彼得心理
1、师:从大家的朗读中,我知道大家已读懂了这份母爱。和我们一样,小彼得读着读着————(板书羞愧万分)
带动学生读第七自然段。
2、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课件出示画线句子)
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仔细品读这段话,完成自学提纲:
哪些词语体现了小彼得羞愧万分?将这些词语读一读。
为什么小彼得怀着“一颗砰砰直跳的心走近母亲”?
这段话中,表现出小彼得因羞愧万分而后悔内疚,所采取的行动,请你找出来,并同学练习表演一下。
3.回报自学成果。再次朗读,感受小彼得的羞愧万分。
4.师:此时此刻,母子俩虽然都没有说话,但小彼得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他在心里默默地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师:听着小彼得心中的忏悔,我们感到妈妈用账单对他进行了一次无声的教育。板书:无声
本环节遵循了孩子们的思维模式,没有直接将本课的中心硬性地塞进孩子的大脑,而是让孩子们一步步,在品读对比中感悟,理解。对账单的理解采取了三个步骤:初读是自由读,意图是想让孩子们初步地感受帐单的内容;接着是对比账单的不同,最后是体会感悟,其中溶进了对母爱的体味。切身去体会母爱的伟大,从而突出孩子做法的渺小,出现了最后小彼得的做法:羞愧。整篇故事在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资助学习中水到渠成的完成。
四、主题延伸,情感升华
1、师:真是“大爱无言,真爱无声”!就是这样一张总额为零却满载母爱的账单,改变了孩子,甚至改变了他这一生对爱的理解……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2、师:天底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用无私、无声的爱小心地呵护着我们;天下的孩子也都是一样的,我们幸福地享受着妈妈的爱。课件出示句子。全班激情朗读。
3、结束语
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让我们一起说——生:妈妈,我爱你!师: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同学们,母亲为我们无私的奉献,我们也要回报这份无私的爱,如果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应该是“一辈子”!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完成这一辈子的回报。(课件:韵律操:感恩是最美的心)
拓展课文内容,将知识带进孩子们的生活,感受母爱,用给故事换一个题目,引导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说的欲望,并且将知识与运用结合,抓住机会对孩子们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掀起在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浓浓的母爱,进入到了课堂的高潮阶段。浓浓的母爱在孩子们的心里流淌出来,将情融汇到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最后,将对母亲的爱的感激之情化作一刻感恩的心,通过一节生动的韵律操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将情感升华。
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对比时板书设计:
母亲的账单
儿子
(60芬尼)
羞愧万分
母亲
(0芬尼)
无价、无私
这样设计将母亲的账单和小彼得的账单都呈现出来,很清晰地进行对比,将母亲的爱显而易见的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