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丰碑》是小学语文教科版第七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感人至深的场面,使学生深受教育和启发,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注意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丰碑》讲述红军征途故事:寒冷冬队伍冰雪行进军需处棉衣全发给战士自穿着单薄破旧衣服云山冻死歌颂红军战士一心为公、尽职尽责、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丰碑》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但是课文没有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写军需处长,
而是细致地描写了将军的神态和动作,感情真挚浓烈,有力地衬托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在我们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的教材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抓住重点词句,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正确
理解“丰碑”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等方法体会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人物内心世界,激发对军需处长的崇
敬之情。
4.体会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理解“丰碑”的含义。2、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侧面描写的写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积累及基本的学习方法,已经能够在处理朗读方面有了一定的能力、质疑探究和小组合作等发面的磨合,需要利用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课堂上教师只要做好引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辅助他们多元化的学习,相信会得到好的效果。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朗读品味、想象等方法,以读代讲,结合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通过音乐渲染和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自读入境,美读品味,体悟写法,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除继续运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外,着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由神态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反复诵读、想象等方法,做到自己独立学习的程度。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丰碑》课件。
七、教学时间:2课时,本次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设计安排。
八、教学流程:
这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人物内心世界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出示学习指引,引入新课
1、《丰碑》是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上课伊始请学生学生扫读“学习指引”,使学生在走入课堂之前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为学生顺利体会本课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2、板书课题。
提问问题:在哪里见过碑,丰碑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同查看课前预习情况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并读一读找出的描写将军和军需处长神态的词句。
(三)自读自悟,初步体会文章感情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默读描写将军和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边读边体会,并把体会简单的写下来。
2.同学交流。
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作出回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交流感悟,体会军需处长的精神
1.学生结合将军的神态变化,体会将军的愤怒。学生在自读自悟后,简单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主要通过感情朗读将军吼的话来加深感受。
2.引导学生反复读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一个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的同时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重点理解词语:“贴”、“镇定、安详”、“单薄破旧”体会这些词语表现出军需处长的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出示课件)配乐有感情的讲述,激发学生的正能量情感。在让学生配乐朗读,在读中感受战士们对军需处长的敬爱,感受军需处长高大的形象在我们心中依然树立。
4.体会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时的复杂心情。找到表现将军是我神态动作的词语,体会奖金此时此刻的心情。
这样的设计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实现了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对话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了精神的交流,心灵上产生了碰撞,从而突破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领悟丰碑的含义。
有了上面学习的铺垫,学生对文中称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理解已
水到渠成。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畅所欲言表达对课文中丰碑的特殊含义的理解。
总结,
教师简单总结深化主题。
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军需处长的敬仰之情。。既深化了学生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布置作业。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开故事会。
七、说板书设计:
图画式的板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理清文章脉络。体会军需处长的精神品质,体会红军战士对军需处长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