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一鲁科版练习:第1章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一鲁科版练习:第1章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9-07 15:4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8分)
1.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其上标有: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积 ④压强 ⑤刻度线 ⑥酸式或碱式这六项中的(  )
                
A.②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①③⑤
解析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在一定温度下有固定的容积,其刻度线在瓶颈上,不受压强的影响,对于酸碱均适用。
答案D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钠、氢气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②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绿色的氯化铜
③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退色
④久置的氯水,因氯气几乎完全挥发掉,剩下的只有水
A.①
B.①②
C.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Na在Cl2中燃烧时生成白色烟,无雾产生,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雾,无烟产生;②CuCl2为棕黄色固体;③液氯为液态的氯气,为纯净物,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退色;④久置的氯水中,因HClO分解,已变为稀盐酸。
答案D
3.下面关于金属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游离态存在
B.钠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C.将一块钠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成NaOH
D.钠钾的合金于室温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解析若将一块钠放置于空气中,钠最终变为Na2CO3。
答案C
4.某同学用Na2CO3固体配制0.10
mol·L-1
Na2CO3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你认为该同学的错误有(  )
A.②③
B.④⑤
C.①⑥
D.①⑦
解析称量Na2CO3固体时,应将被称量物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①错误;定容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处相切,⑥错误,故C项正确。
答案C
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16
g
1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
B.标准状况下,22.4
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
C.20
℃,1.0×105
Pa,同体积的O2、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
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A项16
g
18O2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一个氧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则含有氧原子的个数小于NA,A错;B项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B错;C项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C正确;D项所得溶液中含NA个Na+,可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
mol,但这时候溶液不是1
L,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D错。
答案C
6.1.2
mol氯气与化学式为A的单质完全反应生成0.8
mol的氯化物AClx,则x的值为(  )
A.1
B.2
C.3
D.4
解析xCl2+2A2AClx
x
2
1.2
mol
0.8
mol
x==3。
答案C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氧含有6.02×1023个微粒
B.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约等于6.02×1023
C.硫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CO2的摩尔质量为44
g
解析A错在使用摩尔时没有指明微粒的名称,或为1
mol氧气约含6.02×1023个氧气分子,或为1
mol氧原子约含6.02×1023个氧原子;B正确;C错在把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混同,应为硫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错在摩尔质量的单位,应为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1。
答案B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B.Na2O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生成NaOH
C.Na2O2和Na2O均可以露置在空气中保存
D.NaCl的性质稳定,可用作调味品
解析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的同时,还产生O2,可以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A正确;Na2O和Na2O2投入水中均可与水反应产生NaOH,B正确;因Na2O2和Na2O均可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所以二者均不能露置在空气中,C不正确;NaCl是常用的调味品食盐的主要成分,D正确。
答案C
9.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
g·cm-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为(  )
A.
B.
C.
D.100VρM(MV+2
240)
解析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000
mol·L-1=
mol·L-1。
答案B
10.为配制0.01
mol·L-1的KMnO4消毒液,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溶解搅拌时有液体飞溅
B.取KMnO4样品时不慎在表面沾了点蒸馏水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定容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解析溶解搅拌时有液体飞溅,损失溶质,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A不正确;取KMnO4样品因表面沾了点蒸馏水,使称量的KMnO4实际质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B不正确;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C符合题意;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使溶液浓度偏低,D不正确。
答案C
11.在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A.98
g
H2SO4
B.56
g
Fe
C.44.8
L
HCl
D.6
g
H2
解析在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中,气体的体积最大,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由于HCl为2
mol,而H2为3
mol,故答案为D。
答案D
12.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中,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导学号59340052)
A.3∶1∶1
B.6∶3∶2
C.1∶2∶3
D.1∶1∶1
解析n(HCl)=0.1
L×1
mol·L-1=0.1
mol,钠与盐酸反应时,无论HCl是否足量,钠均能完全反应。
由2Na~H2 n(H2)=n(Na)=×0.3
mol=0.15
mol
Mg、Al与盐酸反应时Mg、Al均过量
Mg+2HClMgCl2+H2↑
2
1
0.1
mol
n(H2)
n(H2)==0.05
mol
2Al+6HCl2AlCl3+3H2↑
6
3
0.1
mol
n(H2)
n(H2)==0.05
mol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同温同压下,Na、Mg、Al反应放出H2的体积比等于放出H2的物质的量之比,即0.15
mol∶0.05
mol∶0.05
mol=3∶1∶1。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6分)目前,世界上多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生产金属钠:2NaCl(熔融)2Na+Cl2↑。已知物质A、B、C、D、E、F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
(1)试根据上述变化写出A、B、C、D、E、F的化学式:
A    ,B    ,C    ,
D    ,E,F    。
(2)请写出C+DNaCl以及E+FNaCl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解析本题以框图推断的形式综合考查钠、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由题中转化关系NaClA+BNaCl,并结合所给信息可知A、B分别为Na和Cl2中的一种。又因为B+FeD,所以B为Cl2,则A为Na,其他物质可依次推断出。将推断出的各种物质代入框图进行验证。这一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很重要,可以发现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答案(1)Na Cl2 NaOH FeCl3 Na2CO3 CaCl2
(2)①3NaOH+FeCl3Fe(OH)
3↓+3NaCl
②Na2CO3+CaCl2CaCO3↓+2NaCl
14.(10分)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一些含氯产品。
(1)①中钢瓶中应贴的标签为    。
A.腐蚀品
B.爆炸品
C.有毒品
D.易燃品
(2)下列有关漂白粉和漂白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是纯净物,漂白液是混合物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C.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
D.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2O2
(3)工业上利用Cl2制盐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Cl2溶于水可制得氯水,检验一瓶氯水是否已经完全变质,可选用的试剂是    。
A.硝酸银溶液
B.酚酞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解析(3)久置氯水的成分为稀盐酸,新制氯水中含有Cl2、H2O、HClO、H+、Cl-、ClO-、OH-,新制氯水和稀盐酸均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均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遇酚酞溶液均无明显现象。新制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退色,而稀盐酸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只变红色。
答案(1)C
(2)B
(3)H2+Cl22HCl D
15.(12分)(1)现有34
g某气体,它们的摩尔质量为17
g·mol-1。则: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该气体所含分子数为    NA。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④该气体完全溶解于500
mL水后稀释到2
L,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将100
mL
0.5
mol·L-1
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到250
mL,稀释后c(Na+)=    mol·L-1。
(3)    g
H2O中的氧原子数目与标准状况下22.4
L
CO2中的氧原子数目相同。
解析(1)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n==2
mol。
②该气体所含的分子数N=n·NA=2NA。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n·Vm=2
mol×22.4
L·mol-1=44.8
L。
④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
(2)因为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稀释后c(Na+)=
=0.4
mol·L-1。
(3)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即两者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则有×2,解得m(水)=36
g。
答案(1)①2 ②2 ③44.8 ④1
(2)0.4
(3)36
16.(14分)某同学欲配制18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CuSO4溶液。(
)
(1)完成该实验用到的仪器主要有:    、    、    、烧杯、玻璃棒、药匙。
(2)如果用CuSO4固体来配制,应该称量固体的质量为    。如果用CuSO4·5H2O来配制,应该称量固体的质量为    。
(3)写出整个实验简单的操作过程:计算→    →溶解→    →洗涤→    →摇匀。
(4)定容时的正确操作是:待容量瓶中的液体液面距离容量瓶的刻度线1~2
cm时,改用    滴加,并且目光要平视刻度线,至        ,定容完成。
(5)下列操作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①配制的过程中有少量的液体溅出烧杯。(  )
②使用前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且没有干燥。
(  )
③定容时俯视液面。(  )
④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过量,马上再用胶头滴管吸出。(  )
解析配制180
mL溶液时,由于配制的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的规格不符,应选用规格比溶液体积稍大的容量瓶进行配制,所以应选用200
mL的容量瓶;在计算时溶液的体积应用200
mL进行计算,如果用CuSO4固体来配制应称取3.2
g,如果用CuSO4·5H2O固体来配制应称取5.0
g;溶液配制的顺序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定容时,待容量瓶中的液体液面距离容量瓶的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并且目光要平视刻度线,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定容完成。
答案(1)托盘天平 2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2)3.2
g 5.0
g
(3)称量 转移 定容
(4)胶头滴管 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5)①偏小 ②无影响 ③偏大 ④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