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文档属性

名称 17.1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14: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茅屋为秋风所破歌YW·八年级语文上册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文章憎命达”,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挂 罥 塘 坳 丧 乱
juànàosāng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 深秋八月,狂风怒吼,卷走了我的草屋上的几层茅草。茅草飘飞,飞过浣花溪,散落在江边,高的挂在高大树林的枝头,低的落在池塘和洼地。háomáojiāoshāoào翻 译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狠心这样当面做盗贼,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燥再也喊不出声来了,只好回来靠着手杖自己叹气。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群童抢茅 无可奈何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狂风停息,乌云像墨一样黑,秋日的天色灰蒙蒙的接近黄昏。被子用了多年冷得像铁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因为屋顶漏水,床上没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长夜沾湿 忧思不绝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如何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彻底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高高兴兴的,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岳一样呢?
唉!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种高大的房子,即使我的茅屋被狂风吹破,我自己被冻死了也心甘情愿!课文结构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
群童抢茅 无可奈何
长夜沾湿 忧思不绝现实自己 理想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关心民生忧国忧民推己及人水到渠成风、白天、屋外、事雨、黑夜、屋内、人赏析第一诗节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秋风破屋” 你能想象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吗? 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赏析第二诗节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群童抱茅”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赏析第三诗节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夜雨湿屋” (长夜沾湿、长夜难眠)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
“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赏析第四诗节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祈求广厦”由此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 诗人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为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这首诗之所以光焰万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首》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苏联〕别林斯基 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变成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会感到欣慰。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朱德参观杜甫草堂的题词。我们但愿杜甫草堂长留人世,杜甫诗篇光芒千秋永照 。 读诗,就是读作者的人,读作者的心,读作者的思想,读作者的人格。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