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樵夫,别砍那棵树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樵夫,别砍那棵树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15:2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樵夫,别砍那棵树》学案
【课标要求】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在语言运用、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几篇诗歌的思想内涵,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品味作者的感情。
2.根据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3.感受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韵味。
【学习重点】
1.让学生朗读作品,体味诗歌意境和语言风格以及诗人的感情。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
【学习难点】
与诗人情感达到共鸣,体会作品深意。
【自主学习】
这首诗本身是写自己对一棵老树的感情,实际上它所唤起的是人们对往事的追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在这棵老树身上,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当然不同的读者在老橡树身上可以发现不同的东西,对于诗歌主题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一、基础积累
⒈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参天(

嬉戏(

心弦(

樵夫(

⒉辨字组词。
斧(

抚(

谅(

蔽(

爷(

妩(

凉(

弊(

【学生疑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1.“那棵树”与“我”有着怎样的关系 请简要概述。
2.第2节中“它的光荣和名声”,指的是什么
3.第3节可以看出橡树能勾起作者怎样的情思
4.“老树啊!你还能顶住狂风暴雨!”中的“狂风暴雨”比喻什么
5.这首诗表面是写对一棵树的感情,实际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简要谈谈。
⒍“我年轻时它遮蔽过我,我现在得保护它”,“我”现在保护它仅仅是因为它曾经遮蔽过“我”吗?为什么?

“原谅我愚蠢的泪水”,诗人为什么流泪?
⒏诗中的老橡树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说说你的理解。
⒐细读全诗,说说诗人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⒑这首诗被作为环境保护的口号,请你为保护环境也拟一条标语。
【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⒈ cān

xián
qiáo
⒉ 斧头
爷爷
抚摸
妩媚
原谅
冰凉
遮蔽
作弊
(答案不求唯一)
【问题探究】
1曾经使我阴凉,让我回忆美好的童年。
2光荣和名声是指树为人类、为自然作出过巨大贡献。
3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向往,对亲人的无限敬爱。
4.比喻
比喻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坎坷和不幸。
5、实际唤起了对无忧无虑童年生活的向往,对手足亲情的追忆,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⒍不仅仅只是遮蔽过“我”,它还给了“我”美好生活的回忆,保护它,就是坚守这份美好。⒎诗人被树下的美好生活所感动,流下了泪水,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请求樵夫,可见诗人对老树的深厚感情。这泪水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愚蠢的,但它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⒏老树象征着小时候的美好时光,象征着家庭的温馨,也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东西。
⒐开头是义正词严的制止,退而恳求,再发展到近乎哀求,最后诗人表示要誓死保卫未老橡树,与它共存亡。
⒑如: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②请爱护这片圣洁的净土。
③绿色,生命的色彩,保护环境,高尚的举止。
④手上留情花自在,脚下留情草如茵。
《樵夫,别砍那棵树》导学案(教师用)
【学习目标】
1、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体会诗歌中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感情。
【学习难点

老树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乔治·珀金斯·莫里斯(1802~1864),美国记者、诗人和戏剧家,19
世纪
20
年代,他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他最著名的是他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一首就是《樵夫,别砍那棵树》。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
【预学环节】
1、给加点字注音。
樵夫(

遮蔽(

心弦(

拯救(

2、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朗诵技巧★★★
①停顿。
②重音: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③表现激动、愤怒等内容速度较快;悲伤、失望、哭泣等内容速度较慢。
④语调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
⑤情感要充沛。
【讨论环节】
1、
诗歌开头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开篇入题,发出真诚的呼吁,表达对老树的深情。
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
因为诗人与老树有深厚的感情(真挚的情感)。(延伸: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第一节:我年轻时它遮蔽过我,是我先祖亲手种在他的小屋边;第二节:承接首节,进一步说明不让樵夫砍哪棵树的原因——“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处”——贡献大;“它的根已在土里扎牢”——扎根牢;“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已成材。第三节:回忆童年一家人在树下度过的美好时光。
3、诗人对樵夫的态度是怎样的?试用四字词语概括后填空。
(和平劝说)
→(
动情责问
)→
(真诚恳求)

(严厉警告)
怎样理解“当我还能伸手拯救它时,你的斧子别伤着它。”这句诗?
表示了只要“我”还在,就要誓死保卫那棵树,与它共存亡的决心。
第四节诗人在写法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效果?
这一节由前两节的第三人称换成了第二人称,直抒胸臆,对老树诉说衷情,表达对老树的深切依恋和热情的赞美,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这首诗表达作者的什么愿望?
老树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纯真童年的向往、对往事的追忆,作者希望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珍视。
【展示环节】
根据讨论环节进行。
【检测环节】
一、基础知识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遮蔽.(

樵.夫(

嬉.戏(

参.天(

心弦.(

拯.救(

抚.摸(

扎.
固(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D
)。
①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和法制的教育,使他们切实_______
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严格依法办事。
②这篇小说,除了别的优点之外,还有一个十分_______的特点,就是比
较准确地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动而又形象的群众语言。
③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对于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就不能_______,
否则,对国家对人民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尊敬
明显
接收
B.尊敬
显著
接受
C.尊重
明显
接受
D.尊重
显著
接收
“尊敬”和“尊重”都含有“重视、敬重”的意思,都是褒义词。词义上,“尊敬”重在“敬”;“尊重”着重在“重”,表示不轻看的意思。
适用对象上,“尊敬”主要用于人;“尊重”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
“明显”和“显著”都是形容词,都有“显露出来,能使人看得
明白,了解得清楚”的意思。词义上,“明显”是指事物的形状清楚地显
露出来,不模糊、不隐晦;“显著”是鲜明而突出地显露出来。用法上,“明显”一般只是在把已经明摆着的事情提示一下的时候用;而把事物的特点突出出来时,则用“显著”。
“接受”和“接收”都是动词,都含
有“收受”的意思。词义上,“接收”是“收受、接纳”的意思;“接受”
着重在“受”,即“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使用上,“接收”可用于事物,
也可用于人;“接受”多用于抽象事物。
选出有语病的一句(
C
)。
别墅和它的主人一样,显得那么质朴,这又何尝不是这位作家创作和
人生的写照呢!
B.
正因为阻力极其微弱,所以这里是远程火箭和人造卫星活动的好场所。
C.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
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对“ 的事件”进行“批评教育”不搭配。)
D.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制开发。
二、阅读课文,回答第
1~5
题。
诗人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诗人与老橡树有深厚的感情。
说说诗人为什么会对这棵老橡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因为这棵树给我留下太多的美好回忆。它是我祖先亲手种下,现已长成
参天大树,孩提的我常在它的树荫下玩乐、嬉戏,在这里妈妈吻过我,
爸爸抚摸过我。一切美好的回忆都与它有关,所以我对这棵老橡树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棵熟悉的老树,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中“它的光荣和名声”
指什么?
指树为人类为自然做出过巨大贡献。
“野鸟在这儿歌唱时,你还会把树枝弯下”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老树的什么精神?
拟人
甘愿奉献
“老树啊!你还能顶住狂风暴雨!”中“狂风暴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具体指什么?
比喻
比喻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坎坷和不幸。
《樵夫,别砍那棵树》导学案(学生用)
【学习目标】
1.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2.体会诗歌中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感情。
【学习难点

老树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乔治·珀金斯·莫里斯(1802~1864),美国记者、诗人和戏剧家,19
世纪
20
年代,他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他最著名的是他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一首就是《樵夫,别砍那棵树》。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
【预学环节】
给加点字注音。
樵.夫(

遮蔽.(

心弦.(

拯.救(

2、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注意把握朗诵技巧①②③④⑤★
①停顿。
②重音: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③表现激动、愤怒等内容速度较快;悲伤、失望、哭泣等内容速度较慢。
④语调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
⑤情感要充沛。
【讨论环节】
1、
诗歌开头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
3、诗人对樵夫的态度是怎样的?试用四字词语概括后填空。

)→(

→(
)→(

怎样理解“当我还能伸手拯救它时,你的斧子别伤着它。”这句诗?
第四节诗人在写法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效果?
6、这首诗表达作者的什么愿望?
【展示环节】
根据讨论环节进行。
【检测环节】
一、基础知识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遮蔽.(

樵.夫(

嬉.戏(

参.天(

心弦.(

拯.救(

抚.摸(

扎.
固(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和法制的教育,使他们切实_______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严格依法办事。
②这篇小说,除了别的优点之外,还有一个十分_______的特点,就是比
较准确地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动而又形象的群众语言。
③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对于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就不能_______,
否则,对国家对人民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尊敬
明显
接收
B.尊敬
显著
接受
C.尊重
明显
接受
D.尊重
显著
接收
选出有语病的一句(

别墅和它的主人一样,显得那么质朴,这又何尝不是这位作家创作和
人生的写照呢!
B.
正因为阻力极其微弱,所以这里是远程火箭和人造卫星活动的好场所。
C.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D.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制开发。
阅读课文,回答第
1~5
题。
1、诗人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的原因是什么?
说说诗人为什么会对这棵老橡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那棵熟悉的老树,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中“它的光荣和名声”
指什么?
“野鸟在这儿歌唱时,你还会把树枝弯下”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老树的什么精神?
5、“老树啊!你还能顶住狂风暴雨!”中“狂风暴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具体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