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导航2017—2018年四清导航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人教) 习题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四清导航2017—2018年四清导航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人教) 习题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9-08 10:18:44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1节 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测量温度的仪器是________。
2.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摄氏温度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________,沸水的温度定为________,在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________。
4.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选择:根据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观察:________和________;(3)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4)读数:让温度计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__。
5.体温计的量程通常为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玻璃泡内所装液体是________;读数时,体温计____(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冷热程度温度计热胀冷缩摄氏度℃0 ℃100 ℃1 ℃量程分度值稳定相平35~42℃
0.1 ℃水银能温度计、摄氏温度1.(6分)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是50 ℃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
C.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
2.(6分)根据科学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最低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273 ℃,这个温度读作(  )
A.零下273度     
B.零下摄氏273度
C.负273摄氏度
D.摄氏负273度CC3.(8分)如图所示是两支温度计测出不同物体的温度示意图,甲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示数是__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差________℃。1-8210温度计的使用、体温计4.(6分)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能用体温计直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B.可以用体温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体温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液面垂直A5.(6分)某市出现了首例“手足口”病例之后,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晚检,并报告检查情况,其中就用到了体温计。若有一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示数如图所示,用这支体温计先后给两个体温分别是38.2 ℃和39.1 ℃的感冒病人测量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38.8 ℃39.1 ℃6.(8分)(2016~2017·高邮市月考)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有以下几个步骤,其中错误的是______;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________。(只需填写序号)
①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②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③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④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读数
⑤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
⑤②①③④一、选择题(1×4分+4×5分=24分)
7.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感觉较热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B.0 ℃的冰和0 ℃的水,冷热程度不同
C.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D.冰的温度一定是0 ℃C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D9.(2016·扬州)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D10.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测得沸水温度是95 ℃,测得冰水混合物温度为15 ℃。现用它来测某液体温度,读数是29 ℃,该液体的真正温度是(  )
A.17.5 ℃       
B.19 ℃
C.23.75 ℃
D.14 ℃A11.(2017·合肥模拟)两支内径粗细不同的温度计,下端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将它们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则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示数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细的升得低,示数也小C二、填空题(12×3分=36分)
12.(2017·安徽模拟)如图所示体温计的分度值为________℃,示数是________℃。一个粗心的护士没有将水银柱甩下,而直接用它去测量体温是37 ℃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0.137.637.613.如图所示是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该体温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液体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体的热胀冷缩将玻璃管做得更细一些14.(2016·靖江模拟)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将瓶中气体密封住。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___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若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________℃。热胀冷缩左015.(2016~2017·启东市月考)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1)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图中的A)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________。
(3)此温度计_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29 ℃及其以上的温度。
(4)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上移动,说明温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玻璃泡不能降低课件19张PPT。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各状态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
2.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要______热,凝固要______热。
3.固态物质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它们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晶体在熔化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晶体物质凝固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非晶体熔化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固液液固吸放晶体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保持不变吸放保持不变吸不断升高相同的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1.(4分)从高山上流下来的是________态的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是________态的水;寒冷的冬天,冰和雪是________态的水。随着温度的变化,物体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液气固物态变化2.(3分)下列物态变化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太阳使积雪熔化
B.把白糖加入水后溶化成糖水
C.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油
D.春暖后,江河中的冰化成水
3.(3分)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先凝固,后熔化
C.凝固 D.先熔化,后凝固BD熔化、凝固特点4.(4分)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C.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B5.(4分)(2016·淮安)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 晶体的凝固过程
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D. 非晶体的凝固过程B6.(4分)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还说明冰是一种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7.(6分)(2017·肇庆模拟)2016年初,一场极寒天气造成部分城市巨大的经济损失。雪灾造成大量电线、电杆被积冰压断倒塌,其“元凶”主要是冻雨。冻雨是一种过冷雨滴,当雨滴与地面、地物等物体相碰时会立即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此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凝固熔化晶体凝固放出8.(12分)下面是研究海波熔化时记录的实验数据:(1)在图甲中作出海波的熔化图象;图略(2)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海波熔化用了________min; 348(3)从计时开始,经过5 min,海波的温度是______℃,状态是________;
(4)此实验是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的,把盛有海波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便于准确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试管内的搅拌器的作用是使固体粉末________。48固液共存态使海波受热缓慢均匀受热一、选择题(6×5分=30分)
9.下列现象不属于凝固的是(  )
A.夏天吃冰棒解热
B.制作蜡像
C.冬天,湖面结冰
D.用钢水浇铸钢轨
10.萘的熔点为80.5 ℃,则80.5 ℃的萘处于(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AD11.(2016·天津)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B12.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 ℃、-30 ℃、-39 ℃,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 ℃,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三种温度计均可A13.北方的冬天,下过大雪后,常用装满盐水的洒水车,给主要马路喷洒盐水,使雪熔化,这是因为(  )
A.盐水是热的,把雪熔化了
B.盐水降低了水的凝固点
C.盐水升高了水的熔点
D.盐水吸收太阳的热量多B1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
B.一点都没熔化
C.全部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B二、填空题(9×2分=18分)
15.2016年1月14日吉林市横跨松花江的清源大桥下出现一根巨大的冰柱,如图所示,原来是上面的供暖管道长时间滴水形成的,形成冰柱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此过程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凝固放出16.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如图所示),以防止地窖里的菜冻坏。这是因为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会________成________,在此过程中,水会________热量,该热量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可以避免冻坏蔬菜。凝固冰放出17.利用冰________能致冷可以对中暑者降温,但是要注意,由于冰块吸热,使冰周围的空气变冷,冷空气比热空气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头部的________(填“上”或“下”)面。熔化上18.(2017·红塔区模拟)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熔化放出三、实验探究题(12分)
19.(2016·湘潭)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填“吸”或“放”)热。
(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态。(均填“固”或“液”)
(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上表所示。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BC吸液固相同不同课件17张PPT。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 汽化1.物质从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________,它与液面上的________有关;液体沸腾的条件是:(1)达到________;(2)继续________。
3.同一种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______、液体的________,液体表面附近的____________有关。
4.液体蒸发时,要从自身和周围物体________热量,使自身及周围物体的温度________,因此蒸发有________作用。液气蒸发沸腾沸点气压沸点吸热表面积温度空气流动速度吸收降低致冷汽化现象1.(5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汽化的是(  )
A.铁块变成铁水
B.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
D.新鲜白菜慢慢干瘪A沸腾2.(5分)如图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OA段表示水沸腾,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加热4 min后,停止加热,水保持沸腾
C.因供热不足,水始终没能沸腾
D.AB段表示水沸腾,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3.(2分)小华发现妈妈每次煮粥时,将水烧开后,便用微火加热,并保持水开着。小华问这样做的原因,请你帮小华的妈妈作出解释;在通常情况下水沸腾后,只要保持继续加热,温度就会________,而改用小火不但能达到效果,还能节约能源。保持不变4.(12分)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中a、b所示。则图中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中__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________℃。
(2)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 ℃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98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蒸发5.(6分)通过观察下图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______、液体的________和液体表面的________有关。表面积温度空气流速6.(4分)(2017·高安市模拟)“退热贴”属于物理降温用品,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发热退烧、消夏及高温作业等情况,如图所示,退烧贴中的水分通过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_体表热量,可以起到降温作用。汽化吸收7.(6分)(2016~2017·泰州月考)为了节约用水,农村的一些地区采用了科学的灌溉技术,即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减小了水面上空气的______,从而减慢了水的________。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同时也能减少水分向地下的________。流速蒸发渗漏一.选择题(5×5分=25分)
8.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D.蒸发需要吸热,沸腾时温度不变,因此不需要吸收热量
9.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
C.把湿衣服上的水拧掉一些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DA10.图中,小敏同学做“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她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入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小敏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的空气流速有关
D.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A11.(2016·西宁)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A12.(2016·烟台)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C二.填空题(10×2分=20分)
13.洗发后,打开吹风机上的“热风挡”可以使头发很快变干,其中的原理是热风既可以加快水周围空气的________,又可以使水的________升高,从而加快水的蒸发。
14.(2017·思茅区模拟)在炎热的暑假里,张华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6 ℃,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流动速度温度不变蒸发吸热15.(2016~2017·宝应县月考)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在患者身上擦上酒精,并把患者扶到通风处,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道理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6·枣庄)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______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__(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______℃,只有当___________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酒精容易蒸发,蒸发吸热增加空气流动,加快蒸发60不会60醋全部汽化三.简答题(7分)
17.(2016·南宁)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他刚从水中出来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感觉特别冷(如图所示)。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答:当小明刚从水中出来时,身上的水分会蒸发,蒸发吸热,当有一阵风吹来时,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所以冷的感觉就会更加明显。四.实验探究题(8分)
18.(2016·厦门)小芳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1)请指出图甲中操作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芳再次实验时采取提高水温和减少水的质量的两项措施节省了加热时间,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能体现那两项措施的时间温度图线。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课件18张PPT。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 液化1.物质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叫液化,液化要________热。
2.所有气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液化;另外,在一定温度下,____________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的最大好处是________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3.生活中常见的水雾(或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小液滴,是液态的水。气液放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压缩气体体积体积液化液化现象及液化的两种方法1.(4分)(2016·日照)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 B.夏天,湿衣服晾干
C.秋天,草粘晨露 D.冬天,湖水成冰
2.(4分)对于烧开水时看到的“白气”,正确的说法是(  )
A.这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这是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
C.这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是水蒸气凝固成的小水珠CC3.(4分)如图是某同学在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中拍摄的晨雾照片,雾的形成过程属于(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熔化A4.(4分)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D5.(4分)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所示)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汽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后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放热液化6.(6分)如图甲所示壶上方的玻璃板上一会儿就出现了许多的小水珠是由于高温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形成的,如图乙所示压缩乙醚蒸汽可以看到有液态乙醚出现,说明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__________。液化压缩体积液化7.(8分)(2016·绵阳模拟)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8.(6分)林则徐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据说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洋人请他吃冰淇淋,他看到冰淇淋上方雾气腾腾,以为很烫,就用嘴吹,洋人以此取笑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林则徐回请洋人喝汤,由于滚烫的汤上覆盖了一层油膜,油膜的上方什么也看不到,洋人端起就喝……林则徐用自己的智慧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林则徐看到的“雾气”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现象;因为油膜的隔绝,阻碍了汤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这种物态变化需要________(填“吸”或“放”)热。液化放出上水蒸发(汽化)吸热液化蒸发吸一、选择题(5×6分=30分)
9.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B.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C.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
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容易结冰是凝固现象
10.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
A.液化现象       B.熔化现象
C.汽化现象 D.凝固现象CA11.(2017·平顶山模拟)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凝固
B12.牙科医生用金属小平面镜观察诊断牙病的时候,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医生总是先将平面镜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微烤一烤,然后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给平面镜消毒
B.以免太凉对口腔产生刺激
C.以免镜面上产生水雾而影响观察
D.增强镜面反光能力C13.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C.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C二、填空题(12×2分=24分)
14.(2016·济宁)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__的缘故。(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液化汽化15.开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会有大量“白气”从壶嘴里喷出,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白气”与壶嘴之间总存在着一段空白的位置,如图所示。在这段空白区域里的物质是________,当它的温度降低后,便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气”。水蒸气液化16.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减少热散失,缩短加热时间,通常在容器上加纸盖,这样又会使水的沸点________,因而在纸盖上要开一个小孔。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________(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升高②液化放热17.(2016~2017·宝应县月考)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图中金属盘底部的水滴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在金属盘中加入________(填“冰块”或“热水”)。液化冰块18.(2017·武昌区模拟)小明刚坐进爸爸从地下车库开来的小车内,发现前面挡风玻璃有一层厚厚的“哈气”,他分析:当时室外空气暖暖的、湿湿的,小车从地下车库开出来的,车内温度比室外低,所以________(填“车内”或“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上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了“哈气”,这哈气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挡风玻璃前面的雨刮器刮去。车外液化能三、简答题(6分)
19.(2017·高安市模拟)五一节放假,早晨小明帮助妈妈准备早餐,当他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火腿,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火腿自己也会变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答: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火腿液化成小水滴附在火腿上,因此火腿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由于火腿的温度仍然很低,不断有水蒸气液化,因此擦不干。当放置一段时间后火腿温度升高,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小水滴汽化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火腿变干了。课件16张PPT。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4节 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华。
2.升华过程要________热,凝华过程要________热。固气气固吸放升华和凝华1.(3分)如图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雾凇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B2.(3分)衣柜里防蛀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C3.(4分)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  )
A.肉中的水会结冰
B.库内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
C.肉中的冰会熔化
D.肉中的水会蒸发4.(3分)寒冷的冬天,公园里的冰雕作品会慢慢变小,这是________现象;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包装纸上会出现一层“白粉”,这些“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B升华凝华5.(3分)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因为灯丝________所致;灯泡壁会变黑是因为钨蒸气遇到玻璃壁________形成的。升华凝华6.(3分)如图所示的漫画中,两同学讨论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汽化(或蒸发)升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7.(5分)冬天,0 ℃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________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在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________(填“内”或“外”)表面结的冰花,是________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
8.(6分)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就很快变成气体,这是________现象,这一过程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一部分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成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这是________现象。升华吸内凝华放升华吸收凝华熔化9.(10分)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的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棉线上出现____________;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酒精灯及其火焰碘粉和棉线固态碘粉变少固态碘粉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5×6分=30分)
10.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11.(2016·泰安)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 ④初春,冰雪消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C12.(2016·潍坊)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天冰冻的衣服在室外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壶中的水烧开后,壶嘴冒出的“白气”为水蒸气
C.夏天看到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D.深秋的早晨草叶上会出现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固而形成的
13.(2016·孝感)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
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
C.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AB14.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A15.(2016·南昌)如图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2)和(3)三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3.升华吸热 1.凝固放热2.汽化吸热16.(2017·黔东南州模拟)“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发生________而形成的,此过程需要________热量;雪后,由于冰雪________吸热,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凝华放出熔化17.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着。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__①__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__②__成小水滴或__③__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__④__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上面四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________(填序号)。汽化液化凝华熔化①④三.简答题(8分)
18.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室外活动时经常会长出“白眉毛”或“白胡子”。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形成的原因。
?答:人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人的脸上,形成了“白眉毛”或“白胡子”。课件8张PPT。第三章 物态变化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1.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面图中的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B2.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52.3℃。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下列哪种温度计来测量(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  )
A.酒精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 D.水银或酒精温度计
3.生活中水有几种不同的“别名”,如①冰、②雪、③雾、④凇、⑤雹、⑥霜、⑦露。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属于凝华形成的有①②④⑤⑥
B.属于液化形成的有③④⑦
C.属于凝固形成的有①⑤⑥
D.属于液化形成的有③⑦AD二、填空题
4.夏天,奶奶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不一会儿鸡蛋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依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奶奶将鸡蛋煮熟后捞出来,刚开始鸡蛋上有水还不烫手,水干后就很烫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液化汽化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5.(2016·泰州)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碘锤”,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汽会________。升华熔化凝华6.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________热量。有水滴出现放出三、简答题
7.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气”,冬天茶杯里的热水也会冒“白气”,请你分析这两种“白气”的成因?答:雪糕冒“白气”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到雪糕周围的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雪糕周围;茶杯里的热水冒“白气”是茶杯中的水先汽化成水蒸气上升到较高位置后遇冷空气再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四、实验探究题
8.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石棉网的高度由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来确定。根据图甲可知烧杯中水沸腾时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现有甲、乙两组同学在某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乙所示。则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酒精灯外焰96b中水的质量比a多课件13张PPT。第三章 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易错盘点     表面积0热胀冷缩35~42熔点吸易错盘点                   
?
易错点一:温度计的读数
易错现象:
1.读温度计示数时,易忽略温度计的零刻度线,有时把低于0 ℃的温度读成了高于0 ℃的温度。
2.利用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测量计算实际温度,由于找不准对应的比例关系而出错。【例1】如图所示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__,读作__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__,读作________。
【分析】由于图中没有提供0 ℃对应的刻度,做题时没有观察温度计数字大小的排列特点及分度值,而凭直观得出错误的结论。甲图液柱对应的温度是0 ℃以上,乙图液柱对应的温度是0 ℃以下;分度值都是0.2 ℃。   零下1.8摄氏度2.4 ℃ 2.4摄氏度-1.8 ℃【例2】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将此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 ℃;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8 ℃。若将温度计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6 ℃,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  )
A.25 ℃       B.28 ℃
C.24 ℃ D.以上结论都不对
【分析】由于准确的刻度和不准确的刻度都是均匀的,所以对应的长度是成正比的。设室内的实际气温为t,由题意可以作出如图所示的分析图。由此列出比例式: = ,算出t=25 ℃。A举一反三
1.在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与一刻度尺平行地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经过适当时间,温度计中水银面到达刻度尺上的4 mm刻度线。将冰水混合物加热到沸腾时,水银面与204 mm的刻度线对准,那么当沸水冷却到50 ℃时,水银面对准的刻度线是(  )
A.96 mm      B.100 mm
C.102 mm D.104 mmD易错点二:熔点、凝固点、沸点
易错现象:
1.误认为晶体温度处于熔点时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2.不能正确运用熔点、凝固点、沸点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9 ℃,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 ℃。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测量气温,要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由于(  )
A.固态酒精比固态水银的熔点高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分析】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也就是说要用它测温度,它必须是液体,因此最高温度不能超过沸点,最低温度不能低于凝固点。我国北方最低气温可达-40 ℃,所以必须选择凝固点低于-40 ℃的液体。D举一反三
2.2017年1月11日,安徽黄山下了2017年首场雪,雪后的路面结冰,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往冰面上撒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________。公路上的积水在寒冷的天气里,常会在公路表面形成一层薄冰,这个过程在物理上称为________。熔点凝固易错点三:生活中“白气”的形成原因解释不清
易错现象:
对“白气”“冰花”“水雾”等现象及其成因不能正确理解。【例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分析】冬天,室内温度比外界温度高,在室外温差较小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内侧放热液化成雾,形成小水珠;当室内外温度相差较大且夜间气温低于0 ℃时,室内水蒸气直接在玻璃内侧放热凝华形成冰花。B举一反三
3.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