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亚欧文明 (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中古亚欧文明 (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07 19:36:44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册(YL) 教学课件第4课 中古亚欧文明第一单元 世界古代史 思考:公元7-8世纪的唐王朝曾经出现过哪些盛世?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同时期的日本与西欧是怎样的呢?学习目标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2.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3.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4.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一、日本大化改新 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随后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平城京(奈良)遗址平城京的重要建筑西大寺遗址(公元765年)日本遣唐使来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渐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材料二: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1.背景:2.内容:(1)政治: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打破世族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2)经济:一切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政府把国有土地按一定面积划分,授予农民。土地不准买卖,死后归还。长弓大铠武士造型日本武士“大化改新”使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从原来的 “神道”向“武士道”演变3.作用: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汉倭奴国王金印 公元57年中国东汉光武帝赐予 1784年在日本志贺岛发现759年鉴真主持建造的唐昭提寺 中日两国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但近代中国却变成了日本侵略和掠夺的对象。现在的日本不但不反思这段历史,反而做出了很多损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请你运用历史事实给日本政府写一封劝诫信。以史为鉴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习他人之长,克服自己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发扬光大,善于学习。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却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历史的启示人物:孝德天皇、中臣镰足 日出之国和服武士道精神百家论坛你还知道日本的哪些知识?说说看。 现在日本人的哪些方面保留了中国唐朝的一些痕迹?课外学史 从“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的1200年左右的时间,是日本的封建社会时期。由于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年的交往,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日本的围棋、书法、茶道,一直到天皇即位,都有中国文化在背后闪烁。许多在中国已经消失的文化,在日本却很好地保存下来。所以要研究中国文化,必须学会日语;同样要研究日本文化,汉语也非学不可。 ??日本人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并将这一特性加以发挥,创造出自己的日本文明。日本人在电器方面的研究开发就是这一民族特性的极致体现。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查理·马特改革主要内容: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采邑制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 封主与附庸的关系:每一层的上下级之间都是领主与附庸的关系,都是从属关系。封主要保护附庸,附庸对封主要宣誓效忠,交纳贡物,打仗时应召出征。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小 封 建 主大封建主帝 王给予土地和保护给予土地和保护提供农耕土地效忠和提供军队效忠和服兵役服劳役和耕种(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西欧 封 建 等 级 制 度 国王大 贵 族 中 等 贵 族 骑 士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后,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但是,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必承担什么义务。如: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内,甚至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他的小封建主。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后,出现了“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局面,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理解。典型的西欧封建庄园服徭役 这是一幅想象画。图中左边站着的是封建主的随从,他们顶盔披甲,手持武器;背后站着的是陪封建主说笑,供他消遣的人。基督教会势力的膨胀丕平献土 “丕平献土”后,国王和教会的联系加强,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梵蒂冈教皇国 罗马天主教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思想文化上形成一元垄断。 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1.时间:11世纪前后。 2.背景:西欧各国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工商业城市普遍兴起。 3.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 三、西欧城市的兴起4.特点:西欧的封建城市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封建主掌握着城市的权力。 5.西欧城市反封建主的斗争: (1)时间:11-12世纪。 (2)原因:封建主任意向城市居民勒索赋税,摊派徭役。 (3)结果:法国不少城市通过斗争建立了自治的公社。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市及其控制的城郊农村,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欧洲封建社会城市一角中古意大利城市 东西方的城市有何不同之处?哪里的更为先进? 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中国城市一般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因此它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东 罗 马 帝 国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占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改称为伊斯坦布尔。1.灭亡16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帝国。2.扩展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日本的大化改新西欧背景内容意义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城市兴起君士坦丁堡陷落1.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B2.规定建立天皇封建国家,将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将部民转为国家公民的是( )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B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 A.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东征 D.查理·马特改革 D4.对右侧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C5.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C.国王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D.伊斯兰教是西欧封建杜会的精神支柱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