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6 爬山虎的脚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6 爬山虎的脚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21:0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学文、看图和实际观察,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教具学具】
1.教具:丝瓜和葡萄的谜面文字幻灯片、舒缓的背景音乐。
2.学具:爬山虎的图片。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感受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感受爬山虎的叶子的美丽,激发对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植物?长长的藤,绿绿的叶,趴在墙上一片片,大街小巷都能见。(爬山虎)你还注意到爬山虎还有哪些特点吗?(爬山虎各地都有,也叫巴山虎,常春藤。夏天开黄绿色的小花,茎和根可以入药,是绿化和美化环境的常用植物。)
2.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读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播放朗读录音)请同学们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请同学来当老师,领读下列词语。ppt课件出示下列词语:
3.组织讨论: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爬山虎?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梳理文章叙述顺序,明确:
第1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
第3-5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
三、学习第1自然段,感受爬山虎的茂盛。
1.请同学们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爬山虎长得茂盛,能爬。)
2.检查学生课前对爬山虎图片的搜集情况。
四、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叶子美。
1.启发谈话:爬山虎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板书:叶子)
2.请同学们思考后读出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的变化词句。(嫩红、嫩绿、绿得新鲜)
3.“波纹”原指什么?“漾起波纹”是怎样的情景?叶子为什么会漾起波纹?(水面轻微起伏而形成的水纹。可用于其它形状类似水纹的表面。爬山虎的叶子在风轻拂下,就像波浪漾起的样子。)
鼓励学生朗读: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
4.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种动态的美,当没有微风的时候,叶子又是怎样一副模样?
(叶子静态的美在于:它绿的新鲜,匀称整齐。)
5.作者写了叶子的颜色,叶子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些与爬山虎的脚都无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无关的东西呢?
(明确:在写脚前要先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可使文章逐步深入,显得有条理。另外,爬山虎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满墙的绿叶,将叶子写美了能激发人们的阅读欲望。)
【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P27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爬山虎“爬”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该过程。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
要求边读书,边画一幅简笔示意图。
(1)学生交流。(学生出示简笔画,同时用自己的话口述;教师视学生理解和表达的情况进行评价和点拨)
(2)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别的事物来比喻这细丝呢?
二、集中剖析
1.播放第4自然段的朗读录音,同学们完成下列任务:
(1)画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
(2)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过程按顺序说一说。(先自行阅读
准备,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最后指名在班上说。要求说话时有条理,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或配合一些动作)
2.
多媒体课件展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老师讲解:爬山虎的脚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因而产生了拉力,这拉力能使它在墙上贴紧。
3.组织讨论: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没长出一只脚,就巴住墙,因而不能用“一步一步”。)
三、了解变化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说说爬山虎的脚的变化过程吗?
相机板书:
没触着墙:枯萎
触着墙:灰色
牢固
2.文中有句话说明了爬山虎的脚巴墙很牢固,我们找一找。(最后一句话)
(找出相关语句,尝试用“……要是……休想……”造句。)
3.真是值得敬佩的爬山虎啊!风雨无阻,攀登不止,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有什么新的感受吗?(体会不屈不饶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交流:爬山虎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使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里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这说明什么?(作者是个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人)
2.讨论: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哪些启发?(观察要细致全面;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观察;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3.读“阅读链接”,谈感想。
【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P27课后练习第三题。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
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的新鲜
匀称整齐
位置:长在茎上
形状:六七跟,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
怎么爬:触



没触着墙:枯萎
触着墙:灰色
牢固
【教学反思】
1.用课件导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了爬山虎的样子。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爬山虎的叶子静态美和动态美,从而领悟文章的语言美。
3.用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爬”的过程,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解决了教学重点。
4.文中对叶子的描写十分美,要通过多读使学生感受这种美,在感受美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作者有序的观察方法有初步的体会。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