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春望》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1(3)《春望》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22:1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五年级 语文 上册吉林版春望 作者: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即位,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投奔唐肃宗,结果在投奔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三月,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预习检查1、朗读《春望》。
2、认读生字和词语。字词乐园溅 烽字词乐园搔 簪字词乐园溅:左窄右宽,“贝”窄小,整体要紧凑。
烽:左窄右宽,“丰”横画间距均匀。
字词乐园草木深 抵
城 时 浑字词乐园草木深:草木茂盛。
抵:相当于。
城:长安城
时:时局。
浑:简直。词语解释:课文详解一、导入新课 长安城是唐王朝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曾是人们向往的繁华城市。而当安禄山发动叛乱、长安沦陷之时,人们眼中的长安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随杜甫曲看看吧。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1.齐读古诗《春望》。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2、学习重点字词   国:国都   破:沦陷   城:长安城   感时:感伤时局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恨:遗憾、不满意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战乱。 抵:相当于。 浑:简直。 胜:能承受。
簪: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3、课文题目是“春望”,有什么作用呢? “春望”为题既点明了写诗的时间,又给人以意境悠远之感。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4、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5、如何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6、诗人看到了如今的都城,想到了从前的都城,那么诗人此时此刻留下的泪水应该是怎样的泪水呢? 悲愤的,愤怒的,伤感的,思亲的······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7、思考:每联描写的事物。国破、城春、草木、花、鸟、烽火、家书、白头。图解结构春望草木深不胜簪忧国忧民花溅泪感时 忧国抵万金思乡 念家概括主题 全诗围绕着“望”字展开,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而满城荒凉,在此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沉重的忧伤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乡的思想感情。写法点拨 巧用反衬手法
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如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就是运用这种手法。写法点拨 如何运用反衬
1、以乐景衬哀情。
2、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3、以虚衬实。拓展提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漫感》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心灵感悟 山河壮美,而国破家亡,怎不叫人悲痛呢?国家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存亡,我们有责任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让我们携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随堂练习1、填空。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 )。
感时花溅泪,
( )。


   恨别鸟惊心城春草木深随堂练习2、解释下列词语词。
抵:
浑:
草木深:
城:
时:相当。草木丛生。简直。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时事,时局。作业1.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和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