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五年级 语文 上册吉林版 从军行 作者:王昌龄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本课学习的是其四和其五。预习检查1、朗读《从军行》。
2、认读生字和词语。字词乐园漠 洮 擒字词乐园漠:“莫”中间“日”宽扁,“大” 横长托上。
洮:“兆”第一笔是竖撇,与竖弯钩 协调 。
擒:“禽”上面撇、捺宜伸
展,盖住下方。
字词乐园卷juànjuǎn画卷卷起来多音字:字词乐园金甲 楼兰 穿
玉门关 黄沙 辕门
吐谷浑 孤城 字词乐园青海: 青海湖。
金甲: 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楼兰: 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穿: 磨破。
词语解释:课文详解一、导入新课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听着这首歌,你是否能感受到戌边将士们保卫边境的拳拳爱国之心?即使时间改变,这样是心情却不会变,今天我们就领略一下唐代军人的风采。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1.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注意读出停顿。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是叙述军旅战争的歌辞。2、解释诗题:
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3、细读古诗,感悟意境。
青海湖上浓云遮暗了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远望只有茫茫荒漠中的孤城玉门关。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3、细读古诗,感悟意境。
(2)诗歌的后两句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戌边将士在极为艰苦的边地出生入死,竟致铁甲磨破,但仍然无怨无悔,发出了豪气干云的誓言。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感悟每句诗,理解重点的字词。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旅征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4、结合诗句理解诗意。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5、感悟每句诗,理解重点词语: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课文详解6、[诗情诗意]二、课文理解
青海湖上浓云遮暗了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远望只有茫茫荒漠中的孤城玉门关。黄沙早已磨穿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铠甲,不消灭楼兰的侵略者誓不回还。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7、认真读诗,注意停顿。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8、[字词注释]
大漠:指广阔无边的沙漠。 辕门:军营正门。
洮河:黄河支流,源于青海省,东北流经甘肃省临洮县,入黄河。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9、[诗情画意]
这是一首描写边关将士军旅生活的七绝。茫茫沙漠,风沙滚滚,天色昏暗,旗帜翻卷指引着大军紧急出营门。交锋部队昨夜激战在洮河的北面,刚刚传来捷报:他们已活捉了敌人的首领。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诗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图解结构从军行一二爱国情怀乐观向上 写景—暗、孤、遥
叙事—百战、穿金甲后续部队—准备出发
前锋部队—战果辉煌保卫边境
杀敌立功概括主题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边塞生活的七言绝句。第一首诗通过艰苦的战场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战争的气氛,歌颂了边关将士以身许国、誓破强敌的豪情壮志。第二首诗描写了边关战士的军旅生活,表现了他们高昂激越、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写法点拨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对描写对象进行描绘刻画。《从军行》(二)写一场大捷,用“已报”引出部队胜利,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写法点拨 如何运用侧面描写呢?
一是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二是以对面写正面。三是以反面写正面。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拓展提升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的《从军行》心灵感悟 我们读着这两首诗,感受着戌边将士们的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和平是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学习,报效祖国。 随堂练习1、填空。
黄沙百战穿金甲,
( )。
大漠风尘日色昏,
( )。
红旗半卷出辕门不破楼兰终不还随堂练习2、理解下列词语。
黄沙: 金甲:
穿: 还:沙漠 磨破铁衣、战袍归来作业1.背读课文。2.抄写生字和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