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18 颐和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18 颐和园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21:3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颐、耸、阁、舫、眺、堤、态”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具学具】
1.教具:一张颐和园的地图和颐和园著名景观的幻灯片。
2.学具:生字卡片、有关颐和园的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导引法、朗读法、体验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文生字,会写本文生字。正确读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古代文化遗产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历颐和园全景
1.PPT出示颐和园的部分风景图。
师:同学们,这些图片美不美?这就是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板书“颐”字,强调“颐”的笔顺)
2.师:在《长城》一课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建筑的雄伟壮观,它包容一切的博大气势令我们震撼。同样,在中国还有一种建筑艺术也令世人瞩目。它集建筑艺术精华于一身,精雕细琢、雍容华贵,这就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次“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二站——颐和园,去领略颐和园里美丽的景观吧!
二、倾听朗读,了解游览之景点
1.了解游览地点。
(听结合相关画面的配乐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二站——颐和园,已经游览完了,谁来告诉大家,导游带你们游览了哪几处景点?(学生边说师边归纳板贴图片: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知道叙述顺序。
(l)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用“
”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2)开火车读画出的每一句话,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并找出关键词,理清叙述顺序。(板书:按游览顺序叙述)
3.启发思考:本文开篇说“北京的颐和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接着就逐个地讲述园中景观,最后又说“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这是一种什么布局方式?(和学生一起归纳出本文的布局特点:总分总)
三、自读课文,初感颐和园“大”“美”
1.感受颐和园总的特点。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轻轻走进颐和园的画面,细细感受语言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感受。一起读课文的第一句话,用一定的语气读出句子的意思。
(板书:美丽、大)
2.请大家自读课文,画出说明“大”“美”的内容,同桌相互交流。(学生朗读、交流)
四、细细品读,欣赏长廊的“长”“美”
师:我们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城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廊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1.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2.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补充资料配乐朗读,激发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豪之情)长廊北依万寿山,面向昆明湖,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在1992年被认为是世界最长的长廊,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廊上的横槛和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一万四千多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虫鱼、人物典故,都来自于中国古典名著。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指名学生朗读)
指导朗读,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师小结:要把颐和园的美读出来,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办法是朗读时,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注意说明“大而美”的词语。用这种方法,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壮观的“佛香阁”。
五、师生共读,领略“佛香阁”之壮观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共读第3自然段。(师生共读)
师:佛香阁高41米,并且它又是建在60多米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山坡上的,这时作者站在山下向上看,佛香阁就显得更高了。排云殿位于万寿山中部,是慈禧太后做寿时接受拜贺的地方,可以想象得出那宏大的气势。
师:作者是怎样写美佛香阁的呢?谁来汇报?你们可以结合搜集到的资料,或者你亲身见过的感受来具体讲讲。
抬头一看——那就是佛香阁。
(佛香阁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很耀眼。)
(耸立——高高地建立在山上,说明了佛香阁很高。佛香阁高41米,八角三层四重房檐,很是壮观。)
师:对,这就是佛香阁最突出的特点。(随机板书:耸立)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八角宝塔形写出了佛香阁的形状。指图解释。)
(琉璃瓦的表面很光滑,呈黄色,是古代皇帝专用的。)
2.下面的一排排——就是排云殿。随机观察插图。
(从一排排可以知道排云殿面积很大,占地很广。)
随机板书:金碧辉煌
3.指导朗读:由于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黄色,显示出金碧辉煌,很有皇帝的尊贵。让我们一起共读。(师生共读)
【作业布置】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情朗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感受语言的准确、生动。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特点写景物的方法。
3.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感情朗读,复习前文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了被誉为“人间天堂”的颐和园,在初读课文以后,制作了颐和园的导游示意图,知道了作者的游览顺序是——(学生根据板书回答:先写长廊,然后写万寿山的佛香阁和排云殿,接着写昆明湖和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
师:我们还领略了长廊的长而美——(学生接读课文第2自然段。)
师:当我们走完长廊后,就来到万寿山下,抬头一看,好雄伟啊,这是什么呢?
(学生接读第
3
自然段。)
二、对话文本,细品语言
师:让我们继续登上万寿山。
1.静心细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美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l)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有黄色的,绿色的屋顶,朱红的宫墙,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很美。)
(葱郁——说明了树木很茂盛,很绿。)
PPT
出示插图。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老师板书:静、绿)
(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昆明湖很平静,湖水很绿、很清澈,湖面很光滑,游船即使行驶过也不留痕迹。)
师:老师已经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真想带着陶醉的感觉读一读。(朗读时故意把“滑”读成“划”。)
师: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是不是用错了?大家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学生自读,体会)
学生可能的回答:
(1)“昆明湖静得像一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我认为句子中的“滑”字用错了,游船、画舫在水中行走应用“划船”的“划”字。
(2)我觉得书上的“滑”字没有错。游船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舫是专为人们用来观赏湖面上的景物的。因为湖面上和万寿山、十七孔桥的景色太美了,所以游船、画舫行驶得很慢,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水上行驶,倒像在冰上慢慢滑动似的。只有这样,游人才能尽情地欣赏。因此,这里的“滑”字展现了昆明湖“美”的特点。
(3)我觉得,这里用“划船”的“划”也可以,但用“滑”字就使昆明湖显得更静、更美了,让人回味无穷。
师:是的,这个“滑”字用得真是巧妙,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回味无穷。大家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感悟出了它的妙处,把书读活了!让我们欣赏书中的插图,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吧。(学生读)
师:(过渡)听到同学们对语言的品味,我似乎已经置身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之中了。在颐和园中还有哪些美景令你们陶醉呢?继续汇报。
(1)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数不清的垂柳。”
(杨柳随风飘舞很好看。数不清——说明了树木很多。)指小组读。
(2)
“湖中心……宫殿的一角。”(岛上树木很多,树木很茂盛。“葱绿”说明树木很多,显得很绿。)个别读。
(3)
“这座石桥……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师:(随机出示PPT)你们看看,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是石狮子的各种姿态,这些石狮子各具形态,多美,多有趣呀,齐读。(板书:有趣)你还能够想象出这些石狮子有什么姿态吗?(指名说)
PPT出示: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
)
,有的(
)
,有的(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3.小结补充:
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我们利用搜集来的资料尽量组织好自己认为动人的语言,补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前面。
(美景有: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师: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
生:(齐接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三、真情喷涌,表达情感
师:作者的文章写完了,同学们表现自己的时候到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对颐和园美的体会、感悟和体验尽情地表达出来。
1.选择学习。
(1)做美读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做小导游:带领大家欣赏美丽的景色并作介绍。
可选一处景点,可以一人或合作展示。
2.分享收获。
(1)美读家展示。
师:老师为你配上音乐,其余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感受。
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如此美的景色,你想把它留在记忆中吗?咱们试着背一背你喜欢的内容。(注意提升式点拨和激发学生竞争式展示。)
(2)小导游展示。
师:各位游客带上摄像机、或者照相机跟随导游到万寿山和昆明湖游览,听小导游介绍。听完介绍,游客们会选择在哪儿留影呢?
师小结:今天我们同作者一同游览了颐和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长廊,体会到了长廊的美、长;游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欣赏了佛香阁的雄伟壮丽、排云殿的金碧辉煌;登上万寿山,看到了一碧万顷的昆明湖;移步下山,更领略到了十七孔桥的宏伟气势。
3.融情赞美,升华感悟。
师:在即将离开颐和园的时候,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有些舍不得呢!让我们再一次领略颐和园的美丽吧。(播放颐和园风光片)颐和园占地300多公顷,景点繁多,除了那金碧高耸的佛香阁、水天空阔的昆明湖、技艺精美的长廊彩绘,更有那宛若飞虹、跨向绿水之中的十七孔桥,一线西堤,纵贯南北;后山后湖,松涛阵阵;买卖宫市,酒旗临风,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颐和园真是太美了。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骄傲、自豪……)
四、总结写法,迁移运用
师:课文写得真美,你想不想仿照课文的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方法,尝试着写一篇像《颐和园》这样的美文?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本文的写作方法。(师生一起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运用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师:同学们,让我们课后利用节假日走出教室,去公园、去名山大川、去田野村庄、去名胜古迹,用课文的写法,写自己的一次游览活动。
【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第90页课后作业第题1、2、3题。
2.课下完成教材90页小练笔: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板书设计】
18
颐和园
长廊
长、美
佛香阁
耸立
万寿山
排云殿
金碧辉煌
昆明湖
静、绿
昆明湖(十七孔桥)
有趣
【教学反思】
1.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与学生的生活极为遥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不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振,所以在教学的许多环节采用了或学生或教师延伸的一部分背景材料。这样的延伸材料的补充不是常识课性质的知识堆垒,目的在于:一能使学生在拓展视野的基础上“得意”而不“忘言”——目的不仅在其负载、传达的内容(意),更在语文本身——言语表达的形式(言),有利于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二是与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一致。这样的延伸瞄准了衔接的“靶”,留住了语文的“根”,有效地促使学生言语和情感同构共生。本教案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
2.引导学生对昆明湖静和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悟提升可以再高一个层次。在这一个环节,教案只是将学生的品读感悟预设到感受到美和静就戛然而止了,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恰当地想象:“如果此时,你正坐着一叶小舟畅游在这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上,欣赏着两岸如画的风景,心情怎样?带着你的感受,咱们再读——”如果将这种感受提升到心情美上,学生品读起来一定会有更有味道一些。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