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21 搭石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21 搭石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22: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教学目标】
1.认识“谴、惰、俗、协、序、绰、伏”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裤、惰、稳、俗、衡、序、伏”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美的。
【教具学具】
1.教具:课件(乡村搭石照片、课文演示文稿),钢琴曲《秋日私语》的录音带。
2.学具:生字卡片。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导引法、品读法、感受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文生字,会写本文生字。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谈话导入
1.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师在音乐声中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在公园的小浅河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用小石头搭成的小路,有谁在上面走过?(有过此类经历的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导入课文:大家在流水中踩着石头过河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心里一定会觉得很有趣吧。不错,公园里的这些石头就是供游人踩着玩的。然而在有些地方,这些石头却有另外的作用,根据它们所起的作用,人们叫它们“搭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搭石。)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看透过这些朴素的农村生活的画面,你能感受到什么?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词语。(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1.PPT出示:谴责、懒惰(带点字为生字)
指名读,读准字音。
PPT出示句子:“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句子。
“惰”字哪些地方容易写错?你有哪些书写建议?(学生举手回答)
2.PPT出示:俗语
师:课文中说家乡有一句俗语,是哪一句?(学生回答)
PPT出示:“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交流)
师:“俗语”就是“俗话”,是广为流传的语句,往往简练而形象。大多数俗语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师:你还知道哪些俗语?说说看。(学生举手回答。)
3.
PPT出示: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
师:请查查字典,看“绰”字是什么意思?(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师: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谁来读一读这诗一样的语言?
指名读,PPT出示下文: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PPT出示:伏下身子、理所当然、联结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理所当然”的意思。(学生回答:按道理应当这样。)
师:课文中,人们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学生读一读相关语段后回答。)
PPT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5.PPT出示:汛期、挽裤、间隔、溪水猛涨
师指导:“挽裤”就是把裤子挽起来的意思。“间”在这里读四声,是多音字。“涨”也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三声。
三、读通课文,粗知大意
1.再读课文。
师:这些生字、词语在课文中你能流畅地读准它们吗?再来读一读课文,不好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
2.选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较长,请你任选一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指名学生读文。教师相机指导、点评。)
3.想象画面。
师:这篇课文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请你再默默地浏览一遍,读着读着,哪些画面浮现在你的眼前?(学生默读课文,想象画面。)
4.指名说一说。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有关段落。
如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溪中。教师即可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的有关语句。
四、回顾教材,课堂小结
师小节: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当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会映人眼帘:(播放课件,出示相关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向我们展示着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蕴含着看不见的心灵的“美”。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去品味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美的意境。
【作业布置】
1.读准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洪、暴、猛、涨、裤、惰、稳、俗、衡、序、伏”,并在练习本上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文字想象画面,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去发现美。
【教学过程】
一、再读全文,想象画面
1.指几名学生分段朗读全文。(学生感情朗读。)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2.师: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3.小组交流,互通有无。
二、寻美悟情,品读体会
指名学生发言,说说自己找到的美。重点体会下面几处:
1.第1自然段——乡村秋景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看着插图说一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乡村秋景图。
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请从第
2~4
自然段中仔细品味。
2.第2自然段——摆搭石的老人
想象: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是怎样做的?满意离去时又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心情?可能会有哪些动作?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第3自然段——行人走搭石
你走过搭石吗?有什么感觉?
想象村里的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你从哪儿体会到“美”?除了可以听到的音乐的美,可以看到的画面的美,还可以感受到怎样的美?
4.第4自然段——理所当然的事(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
村里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第
4
自然段。
三、揭示中心,提升情感
1.回归整体。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讨论,我们不但看到了家乡的搭石构成的一道道风景,也感受到了村里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些美丽的画面:
教师导语,指名学生口述:
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每到秋天,天气变凉,人们便
,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瞧,一位上了年纪的人,发现搭石不稳,

一行人走在搭石上,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2.理解尾段。
PPT出示下文,齐读: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
情感。”
你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指几名学生回答)
师:正如同学们体会到的那样,这一块
( http: / / www.21cnjy.com )块、一排排的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相处的情感纽带。
3.摘录佳句。
这篇课文语言朴素而秀美,值得我们咀嚼和回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句很多。请你再次默读全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说说喜欢它的原因。(指几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所画的语句,说一说喜欢它的原因。)
师小结:这篇课文的作者刘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个有名的诗人,他的作品质朴纯真、简约淡雅,被人们亲切地誉为“农民诗人”“草根诗人”。他曾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他的作品来自生活,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他善于从平凡的、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感受美,这是我们要向作家学习的。
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我们这一期的板报主题就是“寻找生活中的美”,希望同学们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平凡事物中的美,并用你的笔表现它,让我们的板报更加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第105页课后作业第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2.课下完成教材105页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
21
搭石
乡村秋景
摆搭石
美的画面
摆搭石的老人
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搭石
走搭石
溪边让路
美的心灵
背老人过溪
【教学反思】
1.本文以“搭石”为媒介,描绘了农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中充满温情的几个镜头,文字虽不艰深,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加上本文语言美、画面美、人性美的特点,教案确立了围绕着“文中流淌着怎样的美”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交流和讨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出美的语句,为后面的详细品析作好准备。
2.
本课多处内容都似淡雅的山水田
( http: / / www.21cnjy.com )园画,可以摘录出来仔细品味。为了阅读方便,教师可视教学条件制作多幅演示文稿,边读词语边读文,边想象画面边读文。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不因反复翻书而耽误时间、割裂情感。但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凡是能看书阅读的,就不要都做成课件。在学习第
1
自然段时,就要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感受乡村秋景的美。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