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语文园地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语文园地六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7 22:1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一是训
( http: / / www.21cnjy.com )练学生围绕“感谢”和“安慰”进行交际,表达中能突出重点。二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理解图意或对往事进行回忆整理并能进行有序表达的能力,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2.了解、实践由字明词、由词析句的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3.朗读并背诵古诗《过故人庄》、自读自悟成语故事《杏林春满》,强化积累,渗透和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古诗、成语)情感。
【教学重点】
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进行合理的细节联想与想象,尝试习作。
【教具学具】
1.教具:PPT课件;老师写1~2篇下水范文;“胜似亲人”的挂图。
2.学具:1~2首课外积累的古诗或1~2则成语故事
【授课类型】综合练习课
【教学方法】导引法、练习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让学生面对面感谢,模拟情境表示感谢,进行安慰。
2.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迁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PPT课件:“语文园地六”几个不同颜色的字动态地显示在画面上。
2.老师边播放课件边表述:同学们,今天,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六”,在这个“园地”里,我们将学习“感谢和安慰”;走进“胜似亲人”;认识会读书的“小林”和“小东”;再次亲近“古诗”和“成语”(老师边说边点击鼠标,各块面分别呈现在画面上)。
二、明确要求
1.(播放PPT课件:“感谢和安慰”闪动并居于主要位置,话外音:“欢迎同学们!”)师:同学们,我们先走进“感谢和安慰”。
2.自读材料。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看看它给我们提了些什么要求,你是怎样理解的。
3.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4.全班交流。
(1)你怎样理解“感谢”?你“感谢”过别人吗?别人“感谢”过你吗?
学生交流后明白:帮助了别人,别人就会“感谢”帮助者;“我”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我”就应该去“感谢”别人。
(2)你是怎么理解“安慰”的?你“安慰”过别人吗?别人“安慰”过你吗?
通过交流,学生知道:当别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到了意外打击或者伤害时,心里非常痛苦,这时候,我们应该去“安慰”他(她)。同样,当你因为多种原因感到伤心和痛苦时,别人也会来“安慰”你。
(3)回顾前面学过的课文,说一说:假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钱和那位捐赠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会怎么说?假如你看到了卡罗纳,你会怎么说?(老师指名部分学生说一说。)
三、分组交流
1.回顾一下,我们在口语交际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通过交流,可明确以下几点)
(1)声音洪亮、使用普通话;先想后说,通顺流利;表情自然,仪态大方;情节完整,突出重点。
(2)听的时候要专注,学会抓重点和要点。
2.师:请大家独立思考自己想说的内容。
说“感谢”或者“安慰”均可,根据自己的经历决定。当然,说自己“感谢”“安慰”别人或者别人“感谢”“安慰”自己也可以。
(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3.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要求人人都表达,个个都要说。当然,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注意巡视,多采用鼓励、指导、肯定的方式来激励、引导学生。
四、模拟表演
1.学生自约或者自然分成两人一组。
2.小组内协商确定好模拟表演的内容(或“感谢”或“安慰”)。
3.进行故事情节的准备或再造并进行训练。
4.两人一组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模拟对话。
5.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全班学生观摩后进行适度评价。
要求:
(1)做好场景布置。
(2)鼓励学生自荐上台表演。
(3)学生模拟表演后,师生要共同给予评价(从多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
(4)通过点评式鼓励,可给时间让学生再想象、加工一下,力争表现更形象、具体。确保一组比一组表演得具体。
五、总结回归
1.通过今天的“口语交际”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分别从方法上、知识上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2.请大家回去以后,把今天课上发生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说说图意,构思习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胜似亲人》的挂图。
2.师:这幅图你们见过吗?在哪儿见过?(学生答:在书中见过。)
3.师:那么老师为什么要挂出来呢?(预习过课文的学生知道这就是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提到习作,部分学生会表现出畏惧的情绪。)
4.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习作训
( http: / / www.21cnjy.com )练内容,不过,大家不要害怕,我们先来看图,看谁能给画中的两个主人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部分学生的兴趣又上来了。)
二、学生说图
1.学生交流各自所取的名字。
2.为什么要给她取这个名字?说说各自的理由。(同桌互说,教师巡视,并收集信息。)
3.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也非常丰富(老师举出学生给她们所取的名字),那么,咱们再动动脑筋,仔细看看挂图并琢磨一下,看看她们在干什么?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如此亲密呢?(学生开始独自思考、想象)
4.老师有代表性地指几名学生说说,通过这些学生的说(可能不太成熟),使学生明白以下问题:
PPT课件出示以下内容:
(1)她们不是亲人,可能是邻居,但她们不比亲人差。
(2)她们之间一定发生过互相帮助、关照的故事,从画面上看,小女孩正在帮老奶奶洗衣服(重点)。
(3)从她们的服饰上看,不是一个民族的。
5.教师相机板书: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6.学生再进行独立想象,想象一下她们之间到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了一些什么,看谁能让画面“动”起来。独立想象后,可让学生列一个大致的“说”的顺序(提纲),并独自试着进行练习。
7.分组进行交流,看谁想象最丰富,最具体。当然,学生中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的,也可以说自己的故事。
8.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教师指导看图。
(1)仔细观察画面,老奶奶正在干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奶奶正搂抱、抚摸着小姑娘。)
(2)老奶奶为什么要搂抱、抚摸着小姑娘?请仔细观察画面,好好想一想。(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小姑娘帮助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感谢她。)
(3)事情可能发生在什么时候?(可能,也可能……)
(4)小姑娘是怎样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呢?(学生想象洗衣过程。)
(5)师相机追问:小姑娘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拿起衣服就洗吗?小姑娘正在洗着衣服,我们又仿佛可以听见传来……(声音);我们又仿佛可以看见小姑娘脸上……;同时,小姑娘洗衣服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6)师:当小姑娘洗好衣
( http: / / www.21cnjy.com )服,回到院中将满满一篓衣服被单晾好时,老奶奶回来了,老奶奶见到眼前的这一切又会怎么感谢小姑娘呢?请同学们再次看图中一老一少搂抱的情景。
你能否用上词句宝库里的好词好句,把接下来发生的事说具体呢?
PPT出示下面的词句宝库:
●动作描写:
○小姑娘:晾
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
○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抬起手
用袖口擦了擦眼角

搂在怀里
轻轻地抚摸着
爱抚地拍拍

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小姑娘的白嫩红润的脸蛋。
●神态描写:
○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嘴巴抿着

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意。
○老奶奶:眼角有些湿润了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语言描写:
○小姑娘:您说哪里去了,帮您做点儿事是应该的。以后,我还要 帮您做更多的事呢!
○老奶奶: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哪!我该怎么谢你呢?

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
三、指导构思
1.展示(朗读)老师的下水作文。
(1)老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写作的过程:你们想知道写前、写中、写后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吗?
老师介绍自己的写作过程后,板书写作思路。(写作思路见板书设计)
(2)让学生评判一下老师的习作,看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2.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故事写下来。(可直接在作文本中写,无须打草稿)
3.写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可引导学生说出来)
(1)注意格式。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可以按照前面说图时的“提纲”写)
(3)你认为哪个地方要重点叙述,就把这个地方写具体一些。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前一课时的构思完成写作,做到内容具体。
2.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讲评,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和欣赏评价他人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静心书写
给足时间,让学生静心想象、书写,老师可适当地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
二、加强指导
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
1.对于非共性的问题,在巡视的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与提醒,促使其改正。指导时尽量不要影响其他学生。
2.对于共性的问题,老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向全班学生加以提醒,引导学生或注意或纠正。
三、习作讲评
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本次习作评判的要求:
A.你描述、想象的是否是图上的“胜似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故事(或者是否是类似于图上故事的亲身经历)。
B.格式正确吗?
C.语句通顺吗?
D.你的习作中突出“胜似亲人”的事迹是否具体、明了?
E.你认为你的习作哪里最成功?
1.自我评价。
学生完成作文后,允许学生大声地诵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此基础上独自地进行修改(你发现了多少处问题)。然后从内容(本次习作的要求)到细节给自己的习作写上评语,并打上等级。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就在原文中进行修改(尽量用统一的修改符号和格式)。
2.同桌互评。
同桌间(两两间)交换习作认真地互读,要求如下:
(1)找出同桌习作中写得最好的地方并做上标记。
(2)指出你认为值得改进的地方或做标记或做旁批。
(3)评阅完以后,将你的观点和同桌进行交流。
(4)客观地写出评语(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自主修改。
根据同学的意见,对作文再进行修改(就在原文上改)。
4.教师评讲。
教师择取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进行讲评,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有进步的同学要充分地加以鼓励,对于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委婉甚至直接地指出来,同时,对于学生间的评语(同学互评),值得肯定的要充分肯定。
5.学生再进行自读自改,定稿自己的习作。
四、体验成功
根据条件的不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个性化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誊写后在班级或者学校“习作园地”里进行张贴。
2.将习作打印后发送到专业习作网站或者粘贴到其他(包括自己的)网上“习作园地”里。
3.根据本次习作的特点,将习作带回去给家长欣赏。
4.工整誊写后装入自己的“习作档案”里。
【作业布置】
1.誊正习作。
2.写一写生活中反映人间真情的真实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习作提示:先回忆自己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或听到的、看到反映人间真情的事,从中筛选出最难忘的事,并想一想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结果怎样,自己的感受如何,想清楚了再动笔。)
【板书设计】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开头:老奶奶生活孤苦伶仃(交代式开头)
胜似亲人
中间:小姑娘帮老奶奶洗衣服(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把情节写具体)
结尾:经常帮助,胜似亲人(点题式结尾)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成语故事、日积月累)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2.引导学生用“我的发现”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对成语故事《杏林春满》的阅读理解中。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读书)
2.那么大家会读书吗?由于学生可能对怎么才叫“会读书”知道得不多,因此,老师可引导学生交流后进行归纳:
(1)能读流利,读通顺。
(2)遇到难以理解的词、句能独立试着理解。
(3)对实在不懂或者不完全懂的问题能主动请教同学、老师。
(4)能读出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生可围绕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讨论。(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
4.师:我们今天来认识两位爱学习、会读书的同学。(出示PPT情景课件:“小林”和“小东”走向画面,分别作简要的话外音介绍。)
二、细读感悟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我的发现”。看看小林和小东各自都发现了什么?(强调独立地读书,并养成圈、点、批、画的习惯,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2.在自读并基本找到他们各自的“发现”的基础上:
(1)同桌或小组内交流: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两人一组,情景式对话朗读。
3.全班性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将各自的“发现”表达出来。
(1)小林的发现:不懂“挽”字的意思,通过查字典,知道了是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从而知道“挽裤”,就是把裤管卷起来的意思。
——通过查字典,可以帮我们理解字、词。
(2)小东的发现:将“战车千乘”放到句子中去读、思考,不仅理解了词的意思,更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气势。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利于体会句子甚至全文的意思。
三、反思体验
1.请同学们说说看,你平时是这样做的吗?
可对照前面学过的课文进行举例。老师先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以反思的时间,然后指名部分学生说说,以起到开拓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目的。再让学生相互说一说,鼓励学生谈经验,说教训(更有效的启迪)。
2.全班性交流。
以体验小林和小东的学习方法为主。交流中,尽量让学生举出实例,这样能使大多数同学在反复的启迪中形成自己今后读书的方法。
3.除了小林和小东的发现以外,你还有哪些发现?
要广泛地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在平时读书中的发现,说时要尽量做到有理有据。
四、自主实践
1.自读《杏林春满》。
(1)初读,看看你能否读懂,对不懂、不理解的问题,请做上标记。
(2)利用小林、小东的读书方式或者工具书独立地对短文中不懂的地方进行理解。
(3)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理解。如咨询、讨论等。
理解的重点:
①词语:报酬、眺望、救济。
②句子:他为什么“感到十分欣慰”

2.交流。
(1)同桌或小组内进行交流。
①你读懂了吗?怎么读懂的?
②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2)全班性交流。
①了解内容,明白含义。(学生再读“杏林春满”,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a.交流阅读收获:“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
c.“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
②联系生活,畅谈启发。
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 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如:李时珍、林巧稚、抗击“非典”的医生……)
3.激发动机,练讲故事。
师:这样有意义的故事,好多比你们小的同学还没听过,说不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还没听过,请你们回去讲给他们听听并告诉他们这个成语的含义。
4.课后延伸,积累成语。
师:请同学们平时读更多的成语故事,并把读过的成语摘抄下来。
第五课时(日积月累)
【课时目标】
1.读熟、背熟《过故人庄》。
2.利用前面掌握的阅读方法,自主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了,大家都还记得吗?除了在学校学的古诗,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古诗?(学生开始议论,试背)
2.以小组为单位互背、赛背。
3.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学过的古诗就要记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言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我们再来积累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日积月累——《过故人庄》。
二、初读古诗
1.PPT出示诗的全文,学生试读。(老师要注意视、听)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指名读(找出问题,以利引导)。
3.老师或者指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范读《过故人庄》。(也可以利用配以音乐甚至画面的课件进行范读)
三、熟读古诗
1.请大家自己边读边利用工具书(包括前面掌握的阅读方法)自主地理解诗意(也可以问老师和同学)。
2.请同学们互相读一读,纠正误读的情况,交流诗意。
3.全班齐读或者分组朗读(强调韵味)。
4.相互背一背。
四、综合练习
1.自主约定学习小组(老师可作适当干预、调整)。
2.在小组内可背、可读、可讲。让每个成员自由发挥。
学生讲的时候,可用描述性的语言,这样更形象、生动。
大意: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田舍做客。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座青山在城墙外时隐时现。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事。告别时盼望重阳佳节的到来,那时,我还要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3.全班进行交流
(1)齐背。
(2)谈感受,谈疑惑。老师适当点拨。
4.师: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以及朋友的欢聚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面,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和在农村生活的情趣。此诗可称是孟浩然的代表作,全诗用平淡之语写平淡之事,恬淡之中见亲切。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美酒,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世俗名利、荣辱得失全如过眼烟云,抛在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普通简单的事情却被诗意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你们能把诗中的景色画下来吗?试试看!(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画出诗中的景色)
【教学反思】
就《语文园地六》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来看,遵循了让学生学“真实的语文”的宗旨。形式新颖,效果实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师的指导体现了有序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拓展性。如“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以理解“感谢”和“安慰”为切入点,有利于学生围绕中心表达。另外,老师还适度地把学生引向“园地”以外,如回家把“感谢”和“安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习作完成后,把自己的作品整理后发给媒体等。
2.注重了整合,体现了综合性。如训练了“我的发现”以后,为巩固形成的经验,老师引导学生练习阅读“成语故事”。
3.语文园地六中的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是看图作文,二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本教案的习作课偏重于对看图作文的指导,忽视了对写表现人间真情的真实故事的指导。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