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5.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周恩来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周恩来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
1.教具:PPT课件、课文朗读磁带,关于租界、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图片。
2.学具:生字卡片、周恩来的相关资料。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感受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朗读大伯和周恩来的对话,体会人物心理,感受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请同学们先听一个小故事。边听边思考:里面的主要人物是谁?讲了一件什么事?(PPT播放周恩来立志小故事)。(学生边听故事边思考)
2.哪个同学能说说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周恩来
立志
3.师:谁在课前了解过周恩来?(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PPT播放周恩来图文资料)
4.师:这样一位伟人在少年时代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大家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写这几个字。(
师写课题,生书空课题)
5.师:一起读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课题)
6.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呢?(学生自由交流)
7.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周恩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少年时就立下的志向。周恩来能成为一个伟人,与他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从小就立下大志是分不开的。他立下这个志向的时候,还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到底是什么促使他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文,注意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字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请看大屏幕,认识这些字词吗?咱们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火车读一读。注意了:字词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们也是有感情的,试着结合你的理解,用心读一读。(PPT显示下面字词)
生字:帝、伯、范、闯、租、凡
嚷、巡、惩、妇、振、义
词语: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
抱负、胸怀、喝彩、
得意扬扬、
振兴中华、帝国主义、风和日丽、
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
师:请大家把生字词带到课文里,再快速地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快速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自由交流)概括:少年时的周恩来在外国人租界因亲眼所见中国人地位低下,因此有感而发中国人只有读书才能挺起脊梁,所以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三、细读课文,探究原因
聚焦“中华不振”
(1)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呢?课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原因。请把它找出来?(学生自由找出“中华不振”)
(2)
师:“中华不振”这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正好与“中华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PT显示“中华不振”)请大家齐读这个词。(学生齐读)读这个词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来,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个词。(学生再读)
(3)师:让我们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去看看当时的中国到底是怎样的不振。
(多媒体播放历史背景资料)
师:观看完短片,相信你的内心感受又不一样,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个词(PPT再次显示“中华不振”,学生齐读)
四、回顾教材,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作业布置】
1.读准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帝、义、伯、范、闯、租、
嚷、巡、惩、妇、振、凡”并在练习本上正确书写。
2.抄写词语: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
得意扬扬、振兴中华、帝国主义、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2.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
一、抓住词句,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让我们跨越时空,回到那段令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痛心的历史,用心去感受一下周恩在租界里亲眼目睹的那一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7、8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作上记号。
2.交流反馈。师: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中华不振”,找到一处的同学再认真读,仔细找,可能你会有新的收获。你们到找到哪几处?
(以下是学生交流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打乱PPT顺序)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师:当你看到这句话,哪个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快跃入你的眼帘——(PPT“闯”字变红)。通过这个“闯”字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发表意见)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行走,本来可以堂堂正正的,居然还要闯。从这个字可以看出——中华不振。(学生齐读)
师:抓重点词理解句子,这是学习的好方法!咱们继续交流。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
(PPT“大不相同”变红)
师:这里与中国的别处有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大不相同?中国的别处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学生交流:房屋破旧不堪,到处是断垣残壁;街道冷冷清清;街道上行走的大多是衣衫褴褛的中国人……)放眼中国满目苍凉,唯有几处繁华的地方,但却不属于中国,中国的别处一条条街道破旧不堪,冷冷清清,而这里——(生)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师)中国的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而这里——(生)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同学们,多么鲜明的对比,多么强烈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差,从这个“大不相同”我们可以知道——中华不振!
是啊!这些现实的确反映出当时中华不振。还有谁找到了哪些句子?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
( http: / / www.21cnjy.com )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声音沉痛地)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文中谁的行为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
交流反馈,预设:大个子洋人。他轧死了人,还得意扬扬。
师:从哪里看出的?(学生读句子: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师:是呀,这些人本应将人送医院,赔
( http: / / www.21cnjy.com )礼、道歉、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后悔,可洋人非但没这么做反而得意扬扬,他凭什么轧死了人还得意扬扬?(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政府软弱无能,所以洋人敢在租界地胡作非为,甚至凌驾于法律与公理之上。)真是为所欲为,令人气愤!一起读!
师:大家想想,当时中国妇女期待的是什么?得到的却是什么?(学生交流)
师:中国巡警的表现让你感到——他们的所做所为还让你感到——(愤怒、痛心、失望……)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此刻的感受!(指名读“谁知……反而”这句话。)
师:当时真是一个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巡警的行为刺痛我们的心,更深深地刺痛了少年周恩来的心!让我们带着各自的感受一起来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师:面对同胞的惨死,面对妇女无助的哭
( http: / / www.21cnjy.com )诉,他们为什么不把拳头砸向洋人?为什么不为自己的同胞讨回一个公道?(学生交流:因为在外国的租界地,中国人是无处说理的,不敢怎么样。)
师:他们能做什么?他们能说什么?能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是紧握着拳头,能说的只是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呀!因为这是洋人的租界,难怪伯父告诫周恩来——
随着学生回答,PPT显示:
“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呀!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唉!中华不振啊!”
3.师:唉!中华不振!这是我们的无奈呀!(女同学读)这也是我们的悲哀啊!(男同学读)
师:看着你们凝重的神情,听着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沉痛的朗读,我的心都被揪起来了,这个中国妇女的不幸也折射出了当时中国的不幸,在当时,像这样的事哪里只是一件,两件啊!一起来看看,师读(PPT补充材料)
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拦,不准他们进入。为此,他们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许多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联名写信向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反对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政策,但上海的租界当局根本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依然强硬地答复“不准备给予中国人这项权利。”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师:这段文字中,最让你感到触目惊心的是哪几个字?——“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看到这几个刺目的字,你有什么感受?(痛心、愤怒、悲哀……)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同身受!
二、走进内心,产生共鸣
1.师:然而,在中国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不平等事件,激荡着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他经常独自沉思。他可能在想什么呢?请用你的笔,走进周恩来的心里,在书本的空白处写下来。
2.师:谁能分享周恩来的内心世界?(交流反馈学生的写话。)
预设:
师:一个泱泱大国,却沦落如此,怎能不叫人痛心呀!但光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能解决问题吗?他可能还想到了什么?
3.师: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当魏校长在修身课上提问:为什么而读书时,他的回答是——(学生齐答)(PPT出示大红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掷地有声的九个字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这句话大家理解吗?谁来说说你的见解?(学生交流)
4.师:魏校长的这句话,不仅是对周恩来的同学们说的,也是对我们所有中国人说的,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句话。(齐读课题)
5.师:(配乐)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板书),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是他学习的动力,让我们从心底轻声地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九个字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让我们清晰而坚定地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九个字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让我们铿锵有力地读!——(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6.(PPT出示一组图片周恩来的一生)
师:在少年时代,他远渡重洋,为中华之崛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而读书;在青年时代,他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为中华之崛起而工作;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他改变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世界的敬仰,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依旧,侧耳倾听,我们仿佛又听见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回顾教材,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回顾全文:通过2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来,倾注你此刻的情感,再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不仅激励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周恩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而读书”的话题。我把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的几句话送给大家,我相信,它对大家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一定有所帮助。(PPT出示,范读)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与希望!让我们为国家的强盛,为国家的繁荣而热爱读书吧!拿出你们的实际行动,沿着伟人的足迹坚持不懈,争取早日成功吧!
【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第124页课后作业第2题:我想和大家讨论: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完成教材124页课后作业第3题:抄写文中的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疑惑→目睹、感受→立志
振兴中华
【教学反思】
1.抓点切入,解读文本。文章一共讲了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小故事,篇幅较长,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个讲下来,就会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教学目标。于是,我把本节课的重心放在了“中国妇女受洋人欺凌”这件事的阅读理解上,因为这件事既是激发周恩来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句话的直接诱因,又能承上启下,贯通全文。深入地体会这段话,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对于理解他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研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最后,“中华不振”成为课堂上蓄积情感、掀起高潮的一个支点。
2.拓展文本,引导立志。课堂上,学生的愤
( http: / / www.21cnjy.com )怒之火已被点燃。为了把学生这种情感引向另一个高度,我出示补充材料,让孩子直面历史,让孩子心海难平,让孩子心有所向,让孩子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萌发报国之情。与少年周恩来的心灵产生了共鸣。
3.结束了这课的教学,我静下心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断反思。激发学生的情感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让这种情感延续下去,像少年周恩来一样从小立下远大志向更重要。可以在拓展环节让学生再读读有关周恩来为中国崛起而做出努力的励志文章,再抛给学生一个问题:现在的你们为了什么而读书呢?课后在文题旁写上自己的立志格言,将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