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第二单元
5 古诗两首
第 一课时 他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其弟被合称为“三苏”。他不但诗词写得好,他的书法作品、他的画、他的文章在中国历史上都极负盛名,他是谁?苏轼题西林壁苏轼题西林壁看到这个题目,你可以知道这首诗有关的哪些信息?这是作者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石壁上的一首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读出诗歌的节奏美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查字典理解字词;
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画面;
……题西林壁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连绵起伏的山岭巍然耸立的险峰合作学习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合作学习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向远看、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的庐山景色却各不相同。 同一座庐山,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呢? 因为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苏轼到底从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呢?看到了几种结果呢?你能概括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六个角度,看到了六种不同的结果。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横看岭侧看峰我站在( ),看到庐山像( )。 假如你就站在庐山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说一说身在此山中我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什么?合作交流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2)“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交流平台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用多种形式朗诵此诗。
3.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其实不仅观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样。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画杨桃》一课吗?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深化体会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一生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你找到了哪些?大家交流交流吧。巩固延伸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编写“苏轼小档案”,并把自己喜欢的苏轼的其他名句、名篇介绍给爸爸、妈妈听。作业布置 题西林壁横看:多座山峰低处:悬崖峭壁侧看:一座山峰高处:白云之上,大大小小的山峰远处:崇山峻岭,连绵起伏 近处:一座或几座山峰同学们,再见课件19张PPT。 第二单元
5 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游山西村题目的意思是什么?游山西村“游山西村”:诗人游览浙江绍兴的一个村庄时写的一首诗。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历史时期。在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的苦难,他的诗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质朴清新。修辞炼句精致工整,在律诗绝句中善于组织对偶,浑然一体,别开生面。莫 腊 浑 疑 豚我会认闲人 莫入 腊梅
浑浊 怀疑 豚鼠莫 :不要。我理解腊酒 :腊月酿的酒。豚 :猪。疑 :似;好像。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一想学习古诗的方法?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查字典理解字词。
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画面。
……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你能体会到什么?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重,水道弯弯,
正怀疑无路可走。
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
眼前又是一个山村。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分别是什么样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当作者行走在重重叠叠的山峦中,踏过弯弯绕绕的水道后心情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心情沮丧从“疑无路”看出 当作者面对突然出现的柳树成林,鲜花簇簇的景象时,心情又是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惊喜从“又一村”看出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在现实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你能举个例子吗? 思考1.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
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2.小组交流收集有关诗人陆游的资料,并编写“陆游小档案”。拓展学习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足——热情好客又一村——山西村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