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历史背景①一战期间美日(特别是日本)加紧对华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1915年5月25日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民四条约》(又称“二十一条”),引发中国人民强烈反抗。②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方向。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历史是人间普遍心理表现的纪录,一件事的朕兆,和世界全局的朕兆有关联。1789年法兰西的革命,不独是法兰西人心变动的表征,实是十九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表征。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表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
①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根本原因)随着袁世凯的死亡,他一身维系的专制主义统一也倾覆破碎了。然而推翻袁世凯的人们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建立起新的统一。于是,在旧的统一已经被推倒和新的统一尚未到来之间,出现了一个军阀割据的时期。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家,注册资本共计4890万元;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注册资本共计22340万元;1912~1919年,中国境内新增厂矿600多家,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总和。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1912~1919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②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论》④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传播了先进思想。DemocracyScience 民主 科学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如下:
(1)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七项希望(放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警,撤销外国邮政电报机关,取消领事裁判,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
(2)取消日本和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
(3)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原德国在山东占有的特权。“和会”议长克里蒙梭以其不在和会权限之内,拒绝讨论第一项和第二项内容;山东问题,日本在战中获得的权益已由英、法、意得以承认,以及中日双方曾有的换文,故日本拒绝交换在山东的特权。和会规定德国应归还八国联军入京时夺取的中国的天文仪器;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二.运动概况①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③特点:青年学生走在反帝斗争的前列,发挥了先锋队的作用。②中心:北京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审厅去审理评判,学生去遵判服罪。检厅如果因人多,检查的不清楚,不好办理,我们尽可一一自首,就是情愿牺牲。因为,如不如此,我们所失的更大。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既然是国民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
——梁漱溟《论学生事件》理性爱国遵纪守法为了扑灭五四爱国运动,6月1日,北洋军阀政府接连发布二道命令,一是为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辩护,二是对爱国学生进行诬蔑,要学生立即停止罢课,即日上课。6月3日,北京二十多校各派出二百多名学生上街讲演。当天学生被捕去178人,由于捕人太多,警察厅已容纳不下,把北大法科校舍作为临时拘留所。6月4日有七百多名学生被捕,北大法科也收容不下,又把马神庙的北大理科校舍扩充为临时监狱。反动派接连逮捕学生,学生没有屈服。6月5日,有5000名学生上街讲演。学生们走出去的时候,各人背着行李,连牙粉、牙刷、面包都带了,预备去陪伴同学坐监。
? ──《伟大的开端》①中心:上海②特点:各界广泛响应,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虽然起了先锋作用,但如果
没有中国工人阶级参加,并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就不能使北洋军阀政府在人民面前低头。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①北洋政府释放抓捕的学生;②北京政府罢免曹、章、陆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三.历史意义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①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②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大区别: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最大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历史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外国在华投资增加,中国无产阶级的队伍以相应壮大起来。辛亥革命前,全国产业工人约有五六十万人,到1919年已增至200多万人。……单是上海,就集中了三四十万产业工人。中国无产阶级高度集中的特点,使他们得以较早地联合团结起来,成为一支强大的战斗队伍。
——白寿彝《中国通史》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杂志多是思想炸弹。在中国,有关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第一次得到公开的讨论和争论,中国的青年迫不及待地阅读每期新杂志。1919年杜威访问中国时就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放了思想。出狱后的陈独秀来到上海,当他看到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轰轰烈烈,开始共产主义的研究,并成立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他(陈独秀)开门见山的说:“研究马克思主义现在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工作,现在需要立即组织一个中国共产党。……他认定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中国问题的良方。他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最初也许是受李大钊、戴季陶等朋辈的影响。但进而组织中国共产党,则确是他自发自觉地挺身向前。
——张国焘《我的回忆》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共产国际的帮助。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认识:①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自己的政党。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成立概况地点:上海—→南湖
时间:1921年7月23日——31日
13名代表出席,代表全国57名党员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我党纲领如下:
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3.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不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提社会主义的革命,是空想的。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则是基本正确的。但土地国有又是不正确的。没有料到民族资本可以和平过渡。更没有料到革命形式不是总罢工,而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是农民战争。
——毛泽东针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批语 认识:初期的中共未能正确分析国情,因而提出的革命纲领(一大纲领)不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而二大所提的最低纲领则是符合当时国情的科学的革命纲领。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必要性:中共认识到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列强+军阀),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2月7日北洋政府血腥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工人被杀40多人,伤200多人,被捕60多人,遭开除1000多人。 可能性:①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各阶级阶层革命的共同对象;②国民党是较有实力的革命政党且孙中山愿意同中共合作。 国民党是现时中国唯一强大的民族革命组织,它以民主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学生和工人为依据。……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日)③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和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1924年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 国民党之主义维何?即孙先生所提倡之三民主义是已。……(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借以破坏民国。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二.北伐战争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成立国民政府、整编军队、统一根据地。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领导下成立了黄埔军校,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迁都武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列强寻找新的代理人。①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②汪精卫发动“7·15”反革命政变(标志)材料一:“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全用在民众方面,万勿参加政府工作。”
——《中央局给鄂区的信》1926.9.27
材料二:“只是注意政治宣传的事,而不可干涉到军事行政上事。”
——《中央给国民军联军刘伯坚的信》1926.11.9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政策应该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①主观原因:早年的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②客观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