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自学为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大陆漂移地理知识。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观察是发现的前提,观察要有一定的想象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司空见惯的事物面前,细心观察,就会有许多惊奇的发现。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由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他的伟大发现吧!
(二)预习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段落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学习后的收获和体会。
(三)学情检测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生共同订正字词的读音。
静谧(mì) 振作(zhèn) 枉费(wǎnɡ)
资料(zī)
召开(zhào)
起源(yuán)
(2)简介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情感。
本文叙述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2.整体感知,认知贯通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否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导学课文重点段落。
①理解第2自然段的重点词语。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好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明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如用“轻禁在牢笼”中的感受。这句话引出下文,引出了故事的起因。
②反复读第6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明确:“崭新的奇想”指的是大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因漂移而分开。这是魏格纳大胆猜想和推断,即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学说最初的假想。
3.品读感悟
(1)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竞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明确:说明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凹进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这一发现令人难以置信。因为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2)第二天一早,他叩开了著名科学家柯彭教授的大门,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他。
明确:魏格纳有了想法后立即行动,向著名科学家请教。说明魏枘纳迫不及待地想求证自己的假想是否正确,从中可以看出他探索科学的执著精神。
(四)巩固延伸
1.交流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他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他的这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五)课堂练习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画“√”。
静谧(mìnì) 凹进去(āoáo)
召开(zhāozhào)开
消磨(mémó)
2.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文章的特点,我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启发交流,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课后我鼓励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以深化对魏格纳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现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兴 磨
曾
系
2.近义词。
豪放——豪迈 静谧——安静
消磨——打发
吻合——符合
考证——考据
偶然——偶尔
软禁——囚禁
巧合——凑巧
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3.反义词。
静谧——喧嚣
吻合——不符
崭新——陈旧
偶然——必然
浩如烟海——寥若晨星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5自然段):写住院中的魏格纳在世界地图中的新发现。
第二段(第6-7自然段):写魏格纳为自己的发现寻找证据。
第三段(第8自然段):写在地质学会上,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假说的演讲引起了震动。
5.课文中心
课文叙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赞扬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