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2课时 溶解度
知识点 溶解度
1.20
℃时,取下表中的四种物质各20
g,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
℃
物质名称
氯酸钾
硝酸钾
氯化钠
蔗糖
溶解度/g
7.4
31.6
36.0
203.9
A.氯酸钾
B.硝酸钾
C.氯化钠
D.蔗糖
2.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这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
g)。
温度/℃
硝酸钾
氯化钠
0
13.3
35.7
10
20.9
35.8
20
31.6
36
30
45.8
36.3
40
63.9
36.6
50
85.5
37
60
110
37.3
70
138
37.8
80
169
38.4
90
202
39
100
246
39.8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2)30
℃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
知识点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4.在20
℃时,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溶解在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溶解度最大的是( )
A.150
g甲物质溶解在1000
g水里
B.25
g乙物质溶于水得到375
g溶液
C.0.2
g丙物质溶解在1.5
g水里
D.1
g丁物质溶解在10
g水里
5.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0.165
g氢氧化钙,则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级可称为(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6.某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
g,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此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__________,溶质质量∶溶液质量=________。
7.t
℃将12
g某物质溶于30
g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中,恰好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g;现有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210
g,则含溶质__________g,溶剂__________g。
8.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
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一温度下,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D.要比较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只有在相同的温度下才可以比较
9.20
℃时,10
g水中最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溶解5
g
A物质,50
℃时,15
g
B物质溶于50
g水中恰好饱和,则A与B的溶解度
( )
A.A=B
B.AC.A>B
D.无法比较
10.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
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
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11.2015·丽水20
℃时,在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
g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A1-5-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A1-5-7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
20
℃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下列图示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图A1-5-8
13.
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0.18
0.16
0.14
0.11
0.09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
℃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
g
C.40
℃时,降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温度会析出的溶质
D.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0.20
g氢氧化钙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
14.在一定温度下,向100
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A1-5-9所示:
图A1-5-9
(1)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实验③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____
(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
15.室温下(20
℃),将17
g氯化钾溶于50
g水,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1)2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保持温度不变,此饱和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________(填编号)。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剂质量减少
C.氯化钾的溶解度变小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16.氯化铵的溶解度表如下: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在20
℃条件下,一种氯化铵溶液甲,发生如下变化:
溶液甲(恒温蒸发10
g水,无晶体析出)→溶液乙(恒温蒸发10
g水,析出4
g晶体,过滤)→溶液丙。
请回答:
(1)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溶液,不能确定是否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溶液。
(2)要把40
℃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1.氯化钾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氯化钾
34.0
37.0
40.0
42.6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A.2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
℃之间
C.40
℃时,5
g氯化钾加10
g水可得到33.3%的溶液
D.50
℃时,10
g硝酸钾中加20
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
℃,有硝酸钾固体析出
2.如图A1-5-10是对20
℃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结晶实验过程。
图A1-5-10
请回答:
(1)蒸发前原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________。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填字母)。
A.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教师详答
1.A
2.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1.6
g硝酸钾
3.(1)氯化钠 (2)45.8
g
4.A 5.C
6.1∶5 1∶6
7.40 60 150
8.B 9.D 10.C
11.C [解析]
因相同温度,相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溶剂,氯化钠有剩余,而蔗糖没有剩余,故两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相等,同时表明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由图可知,氯化钠溶液中有固体剩余,则为饱和溶液;蔗糖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
12.B [解析]
喝了汽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逸出,所以可以得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结论。
13.
B [解析]
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中信息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低Ca(OH)2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会析出溶质;60
℃时,Ca(OH)2的溶解度是0.11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0.11
g
Ca(OH)2,向100
g水中加入0.20
g
Ca(OH)2充分搅拌,固体不能完全溶解。
14.(1)40 (2)是
[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向100
g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中加入60
g氯化钾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40
g,说明只溶解了40
g,所以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
g。(2)实验③中有20
g氯化钾未溶解,所以是饱和溶液。
15.(1)34 (2)B
[解析]
(1)由于20
℃时17
g氯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钾溶于50
g
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100
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34
g,所以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
g。
(2)由于保持温度不变,所以其对应溶解度保持不变,而饱和溶液有固体析出,说明溶剂质量减少了。
16.(1)丙 乙 (2)升温(或加水)
[拓展培优]
1.C [解析]
40
℃时,KCl的溶解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40
g,10
g水中最多溶解4
g,溶液的最大浓度可达到×100%≈28.6%,不是33.3%。
2.(1)不饱和 11 (2)C
[解析]
(1)蒸发前的烧杯
( http: / / www.21cnjy.com )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
g水,析出1
g晶体,第二次蒸发10
g水析出5
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
g水再析出5
g晶体,所以共析出11
g。(2)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不能判断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 物质的溶解性 饱和溶液
知识点 物质的溶解性
1.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却可以溶解在香蕉水中,由此说明( )
A.香蕉水的溶解能力比水强
B.水的溶解能力比香蕉水差
C.一切物质都能溶解在香蕉水中
D.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2.某同学在探究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时,取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一样的透明烧杯,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在冷水和热水中逐渐加入蔗糖,并使之充分溶解,直到饱和。其目的是想研究溶解度与( )
A.溶剂种类的关系
B.温度的关系
C.溶质种类的关系
D.搅拌的关系
3.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 )
①温度
②溶质颗粒大小
③溶质质量
④溶剂质量
⑤溶剂种类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⑤
4.向如图A1-5-1所示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
图A1-5-1
A.蔗糖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食盐
5.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因素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
20
℃
20
℃
20
℃
80
℃
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
加入溶剂质量
20
g
20
g
10
g
10
g
10
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10
g
10
g
10
g
10
g
10
g
溶解固体质量
6.2
g
0
g
3.1
g
3.6
g
10
g
(1)分析上表,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 ②加入溶剂种类 ③加入溶剂质量
④加入固体种类 ⑤加入固体质量
知识点 饱和溶液
6.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升温可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7.可以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20
℃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
℃时,有硝酸钾固体析出
B.蒸发掉10
g水,有硝酸钾固体析出
C.20
℃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D.加热到30
℃,再加入硝酸钾固体能继续溶解
8.饱和溶液在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溶剂、溶质的质量均不变
9.一定温度下,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④
D.③④
图A1-5-2
10.图A1-5-2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对阴影B、D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________(填“A”“B”“C”或“D”)。
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11.现有一杯底部尚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钾的溶液,在给烧杯加热或加水的条件下,原来未溶解的硝酸钾________溶解,这时溶液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这说明,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________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在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时,应强调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两个条件,否则就会失去意义。
12.为了探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A1-5-3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13.氢氧化钙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的,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恒温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14.25
℃时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图A1-5-4
图A1-5-5
15.周末,感到有点儿饿的甲同学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A1-5-5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沏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1.陈芳用热水配制了大半烧杯硝酸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饱和溶液,一个密度均匀的实心小球恰能悬浮在溶液中,当时溶液的温度为100
℃,在室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体积、小球变化忽略不计),小球将( )
A.无法确定如何运动
B.悬浮
C.上浮
D.下沉
2.为探究固体A、B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小明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实验如下: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粉末A和粉末B(A、B均不与水反应),然后逐渐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并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得到了如图A1-5-6所示的图像(横坐标表示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质的质量)。
图A1-5-6
(1)所加粉末A和粉末B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
(2)当加入30
g水时,A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g。
教师详答
1.D 2.B
3.C [解析]
影响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而溶质颗粒的大小只是会影响溶解速率的快慢,对结果没有影响。因此在探究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大小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有温度、溶剂的质量及溶剂的种类。
4.B [解析]
U形管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说明装置中的气压增大,故锥形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了,则向图中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物质溶解要放热或与水反应放热。蔗糖与水不反应,且溶解时无明显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溶解于水要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解于水要吸收大量的热;食盐与水不反应,且溶解时无明显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5.(1)溶剂种类 (2)①②④
[解析]
分析上表,第一组实验溶质均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硝酸钾,溶剂一个为水,另一个为酒精,所以是研究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的关系。第二组溶剂相同,溶质不同,是研究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种类的关系;第三组与第二组第一个实验溶质和溶剂均相同,温度不同,研究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所以上述实验研究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有关。
6.C [解析]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很小;饱和溶液只是对于某一溶质来说的,但可以溶解其他溶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温才能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7.C 8.A 9.B
10.(1)饱和溶液可以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
(2)C 加入氯化钠 蒸发水
11.继续 饱和 不饱和 饱和 一定温度 一定量溶剂
12.A [解析]
对比实验①和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有温度不同,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②和③,变量有水的体积、颗粒的大小,不可探究水的温度和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①和③,变量有温度、水的体积和溶质的颗粒大小,不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13.D [解析]
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的,可以采取:加入氢氧化钙、恒温蒸发水的方法;
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的,还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14.C 15.C
[拓展培优]
1.D [解析]
原来小球悬浮,所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球所受的浮力与其重力相等。因为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由100
℃降低到室温,硝酸钠的溶解度减小,因为硝酸钠开始是饱和溶液,降温后,溶解度减小就会有硝酸钠固体析出;因为浮力F浮=ρ液gV排,析出溶质后,溶液的密度减小,小球受到的浮力减小,小于小球的重力,所以小球将下沉。
2.(1)m(g)>m(A)
(2)34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3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下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等于15%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15
g氯化钠
B.氯化钠与水按15∶85的质量比形成的溶液
C.100
g溶液中含15
g氯化钠
D.30
g氯化钠溶解于170
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
2.冬天,人们常用甘油溶液护肤,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皮肤保持湿润。质量分数为80%的甘油溶液护肤效果最佳。配制80%的甘油溶液500
g,所需甘油的质量为( )
A.80
g
B.40
g
C.100
g
D.400
g
3.20
℃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
℃时10
g水最多能溶解4
g氯化钠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知识点 溶液的配制
4.要配制100
g
5%的氯化钠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试管、玻璃棒
B.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C.烧杯、胶头滴管、漏斗
D.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5.用氯化钠配制100
g溶质质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现有下列操作:①配制溶液,②称取氯化钠固体,③过滤,④量取蒸馏水,⑤计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⑤①②④
D.③②④①
6.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B1-5-1所示。
图B1-5-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
( http: / / www.21cnjy.com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为了实验的需要,要把3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水多少克?
8.将100
g
10%的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加入10
g蔗糖 ②蒸发掉50
g水 ③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④加入12.5
g蔗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图B1-5-2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
图B1-5-2
A.甲
B.甲和乙
C.乙和丁
D.丁
10.下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100
甲的溶解度/g
0.173
0.165
0.121
0.076
乙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246
A.20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100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20
℃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20
℃时,100
g乙物质加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11.向100
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12.如图B1-5-3为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图B1-5-3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
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强食盐的溶解能力
13.科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要把50
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氯化钾20
℃时的溶解度是34
g,50
℃时的溶解度是42.6
g。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20
℃时,100
g
水中)①②③
④⑤
(1)所得溶液中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
(2)溶液④的质量为________;该实验中把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详答
1.A [解析]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D 3.C
4.B [解析]
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
5.B
6.(1)药匙 烧杯
(2)试剂瓶塞正放 搅拌,以加速溶解
(3)9 81
(4)小于 偏大
[解析]
(4)天平称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体的原理是: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小于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造成量取的水少,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7.117
g
8.C [解析]
若采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入蔗糖的方法:设加入蔗糖的质量是x,则100
g×10%+x=(100
g+x)×20%,解得x=12.5
g;若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设蒸发掉的溶剂的质量是y,则100
g×10%=(100
g-y)×20%,解得y=50
g。
9.D [解析]
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由图像可知,丙和丁均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二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0.B 11.D 12.C
13.(1)2%
(2)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50
g×98%=x×10%
x==490
g
需要水的质量=490
g-50
g=440
g
答:需要水的质量为440
g。
[拓展培优]
(1)①③ ②⑤ ④
(2)142.6
g 增加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