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神经调节(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神经调节(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9-09 19:48:20

文档简介

第3节 神经调节
第2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
01  知识管理
1.反射与反射弧
反  射:人体通过________对各种刺激作出________的过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________。


弧:完成反射活动的________。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不同反射的反射弧________。
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
缩手反射:是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答,它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收并作出解释之前,缩短了做出反应的时间。是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反应,因此,先________,再有________。
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________感受高温刺激,产生________,经________进入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传达到________,手便会立即缩回。同时,神经冲动也会沿________上传至________,形成热觉(痛觉)。缩手反射可以控制住不缩手,原因: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________控制。
膝跳反射:用手轻轻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可以看到小腿产生的反射活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应器产生效果,小腿反弹。膝跳反射可以用来检查一个人的________的功能是否正常。
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由________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完整,________后天训练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________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
条件反射:需要________参与的反射活动,通过后天________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需要不断________,否则会________甚至________。条件反射能使人和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02  基础题
1.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  )
A.马戏团小狗学做算术
B.鸟听到枪声飞走
C.小明躲避飞来的石头
D.向日葵花盘朝着太阳转动
2.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
B.反射弧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4.(临沂中考)下列反射全部属于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  )
A.膝跳反射、排尿反射
B.谈虎色变、眨眼反射
C.杯弓蛇影、缩手反射
D.望梅止渴、排尿反射
5.(杭州中考)如图是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C.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D.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
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蕴含了反射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反射是先天性的
B.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D.这一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大脑皮层
03  中档题
7.如图所示,若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弧的模式,则当④处受损时会导致(  )
A.有感觉,不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
C.无感觉,不能缩手
D.无感觉,能缩手
8.婴儿经常发生遗尿现象,主要原因是(  )
A.尿道括约肌发育不完善
B.脊髓发育不完善
C.脊髓与大脑联系不完善
D.大脑发育不完善
9.(烟台中考)李明不小心被月季上的刺扎到,迅速缩手,对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激做出反应
B.3是神经中枢,能产生感觉
C.若4处受到损伤就不能发生反射
D.该反射弧完成的是条件反射
10.兔的心脏受A、B两种神经支配,某学者为了研究A、B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A神经或B神经后的心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所作的推测正确的是(  )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时
90
仅阻断A神经
180
仅阻断B神经
70
A.A、B两种神经作用相同,都是减缓心率
B.A神经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对心率没有明显影响
C.A神经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作用是减缓心率
D.A神经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11.如图是膝跳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的结构来看,当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①]________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冲动经②→③→④传到[⑤]________后,小腿突然抬起。
(2)从反射的形成来看,此反射的类型属于________,请举一例和该类型相同的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腿抬起后才有感觉,这种感觉在________形成,这说明脊髓不仅有反射功能,而且有________功能。
12.(广州中考)2014年5月18日,中山市小榄镇一名3岁男童不慎从2楼坠落,经过楼下的李显文眼疾手快,成功地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孩子安然无恙。李显文被网友称为“接住哥”。如图是“接住哥”接住坠楼男童全过程的反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反射活动经过了________的分析和判断,是一类________反射。这类反射也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该反射中,感受器是________,①是________神经,②是________神经。
(2)当遭遇危险时,大脑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由此可见,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________系统的调节,也要受到________调节的影响。
04  拓展题
13.(滨州中考)条件反射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体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李红同学在学习了条件反射建立的有关知识后,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
①在鱼缸的处加一块隔板,在隔板下面事先开一个洞,左边投饵室的小滑轮上悬吊一个饵料夹,鱼缸左侧悬挂一盏小灯泡,如图所示。
②将饥饿一天的金鱼移入鱼缸内,让它熟悉环境1小时。开灯1~2次,金鱼对光没有明显反应。
③随后再开灯,在灯光刺激5~10秒后,由滑轮吊下饵料夹投放饵料,吸引金鱼游过孔洞取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强化训练2次。
④一段时间后,经过灯光和饵料的多次结合,即使只给灯光刺激,金鱼也会游过孔洞取食。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根据李红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提出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看,由灯光刺激引起的金鱼游过孔洞取食属于________;该类型的反射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________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使金鱼建立“灯光-游过孔洞取食反射”的重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
知识管理
1.神经系统 应答性反应 基本方式 神经结构 不同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缩手 痛觉 感受器 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脊髓 大脑皮层 大脑 肌腱中的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神经系统(或脊髓反射) 2.大脑皮层
不需要 不会 大脑皮层 学习 强化 减弱 消失
基础题
1.D 2.A 3.B 4.A 5.D 6.D 
中档题
7.C 8.D 9.C 10.D 11.(1)感受器 效应器 (2)非条件反射 眨眼等其他合理即可 (3)大脑皮层 传导 12.(1)大脑 条件(或复杂) 视网膜 视(或传入) 脊(或传出) (2)神经 激素
拓展题
13.(1)金鱼会对灯光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吗 (2)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 反射弧 (3)使之与非条件反射多次结合(共23张PPT)

MING
XIAO
KE
TANG
01知识管理
01基础题
02中档题
04拓展题
01知识梳理
01考点追踪
02复习精练
02知识对比
03实验突破
01实验报告
02实验突破
04典例点拨
01专题概述
02专题训练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神经调节
第2课时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
应的过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任何反射活动
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不同反射的反
射弧不同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缩手反射:是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答,它发生在刺激尚
未被大脑接收并作出解释之前,缩短了做出
反应的时间。是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
反应,因此,先缩手,再有痛觉
脑部作至脑部产生痛觉
出反应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手臂的移动
脊髓
传入神经
痛觉(或热觉)
感受器
脊神经
刺滂
手碰到髙温物体后,首先通过感受器感受高
温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进入神
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手
便会立即缩回。同时,神经冲动也会沿脊髓
上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热觉(痛觉)。缩手反
射可以控制住不缩手,原因:脊髓里的低级
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膝跳反射:用手轻轻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可以看到小
腿产生的反射活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肌腱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中的神
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效果,小腿
反弹。膝跳反射可以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
经系统(或脊髓反射)的功能是否正常
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
可完成,只要反射弧完整,不需要后天训练
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不会因长期不用而
减弱或消失: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

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活动,通过后天学
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需要不断强
化,否则会减弱甚至消失。条件反射能使人
和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
(D)
A.马戏团小狗学做算术
B.鸟听到枪声飞走
C.小明躲避飞来的石头
D.向日葵花盘朝着太阳转动
2.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A.反射
B.反射弧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共23张PPT)

MING
XIAO
KE
TANG
01知识管理
01基础题
02中档题
04拓展题
01知识梳理
01考点追踪
02复习精练
02知识对比
03实验突破
01实验报告
02实验突破
04典例点拨
01专题概述
02专题训练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神经调节
第1课时对刺激的反应
信息的接受、传导和处理
人体对刺激的反应
反应过程: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
传导信息→做出反应的连续的过程,是许多
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产生并传导兴奋功
能。它是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的
在神经元的突起中,将冲动传向细胞体的是
树突,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的是轴突。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是神经系统的最髙
级部分
中枢神

经系统
脊髓
神经系统
周围神
脑神经(共12对)
经系统
脊神经(共31对)

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它主要由大
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主要负责人体
动作协调性、控制人体平衡的是小脑,人的
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在大脑,体温调节中枢
在脑干。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凹凸不
平,布满深浅不一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
形成回,这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大
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
有许多控制人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
柱形。除了能对身体内外的刺激发生有规
律的反应外,还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大脑,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
道。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属于低级神经中枢,
受大脑控制
1.(湖州中考)人的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D)
A.脑和脑神经
B.脊髓和脊神经
C.脑和脊髓
D.脑神经和脊神经
2.一般情况下,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
A.细胞体→树突→亠轴突→下一个神经元树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下一个神经元轴突
C.树突→亠细胞体→轴突→一下一个神经元树突
D.细胞体→亠树突→>轴突→>下一个神经元轴突
3.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神经冲动
A.②是细胞体,④是树突
B.轴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
C.神经冲动只能由③传导
D.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第3节 神经调节
第1课时 对刺激的反应 信息的接受、传导和处理
01  知识管理
人体对刺激的反应
反应过程:是一个接受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出反应的连续的过程,是许多器官________作用的结果。
神经细胞:又叫________,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功能。它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在神经元的突起中,将冲动传向细胞体的是________,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的是________。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是神经系统的最________部分。
神经系统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共12对)
________(共31对)
脑   :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它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组成。主要负责人体动作协调性、控制人体平衡的是________,人的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在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在________。大脑表面称为________,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一的________或________,沟裂之间隆起形成________,这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大脑皮层是________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脊  髓:是________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除了能对身体内外的刺激发生有规律的反应外,还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________,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属于________级神经中枢,受________控制。
02  基础题
1.(湖州中考)人的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
A.脑和脑神经
B.脊髓和脊神经
C.脑和脊髓
D.脑神经和脊神经
2.一般情况下,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  )
A.细胞体→树突→轴突→下一个神经元树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下一个神经元轴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下一个神经元树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下一个神经元轴突
3.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细胞体,④是树突
B.轴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
C.神经冲动只能由③传导
D.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4.(威海中考)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小脑能够协调运动和维持躯体平衡
C.脑干不属于脑的组成部分
D.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5.同学们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等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处理这些信息的主要部位是(  )
A.小脑
B.脊髓
C.脑干
D.大脑
6.(赤峰中考)如图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示意图,请写出下列描述中各字母所指部位的名称。
(1)管理着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图中的C________部位。
(2)酒后驾车就会出现动作不协调现象,主要是因为酒精麻痹了图中的B________。
(3)一位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重伤腰部,该运动员的下肢没有损伤但却形成了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这是损伤了图中的D________。
(4)人类所特有的语言中枢位于图中的A________。
03  中档题
7.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些外国人也能动作协调地使用筷子。这是由于什么结构的功能得到了提高(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8.“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一切活动的病人,这种病人没有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9.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对信息的传导
B.决定对刺激的反应
C.接受刺激,产生信息
D.控制器官的活动
10.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
①调节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②调节心脏跳动 ③调节人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④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⑤使人通过思维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⑥调节呼吸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②⑤
11.根据下图填空:
(1)[1]________将冲动传向[ ]________,冲动沿[3]________从细胞传出。
(2)人的神经系统由[A]________和[B]________,组成[F]________;[C]________和[D]________组成[E]________。
(3)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生命活动,是因为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调节下,各个系统协调统一工作的结果。
12.当前,我国正大力构建和谐社会,“醉驾入刑”已得到广泛认识,它有效地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对应的刻度值,表内数值单位为厘米)。
 
 
饮酒量测定次数
A组不饮酒
B组饮一杯啤酒
C组饮两瓶啤酒
第一次
24.4
27.8
48.7
第二次
25.5
29.2
53.0
第三次
25.1
30.0
51.3
请分析回答:
(1)爸爸看到林子松开直尺,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参与这个过程的感觉器官是________。
(2)对每组三次实验结果应如何处理?________。
(3)A、B、C三组中,________组是对照组。
(4)从实验中发现: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________,即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5)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________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04  拓展题
13.根据下面同学设计的“测定反应速度”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测量方法是两人分组完成。②用仅是长度不同(一把长15厘米,一把长30厘米)的两把同类型尺子测试。③在所有的测量中,受试者的拇指、食指都要距尺子刻度值为0的一端同样远。④读取尺子刻度值时均以拇指上缘为准。⑤用长的和短的尺子各测5次,将数据填入下表并计算平均值。
尺长15厘米
尺长30厘米
第1次
12
15
第2次
11
13
第3次
10
9
第4次
10
12
第5次
9
10
平均值
10.4
11.6
(4)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该同学用每把尺子测5次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长度不同尺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 神经调节
第1课时 对刺激的反应 信息的接受、传导和处理
知识管理
传导信息 处理信息 传导信息 协同 神经元 接受刺激 产生并传导兴奋
细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脑 脊髓 高级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共12对)
脊神经(共31对)
大脑 小脑 脑干 小脑 大脑 脑干 大脑皮层 沟 裂 回 神经元的细胞体 脑干 大脑 低 大脑
基础题
1.D 2.C 3.D 4.C 5.D 6.(1)脑干 (2)小脑 (3)脊髓 (4)大脑
中档题
7.B 8.B 9.A 10.A 11.(1)树突 2 细胞体 轴突 (2)脑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3)激素(或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12.(1)眼、皮肤中的触觉小体 (2)求平均值 (3)A (4)大 (5)实验人数
拓展题
13.(1)人的反应速度与测试器械有关吗 (2)人的反应速度与测量用的尺子长短有关 (4)人的反应速度与测试用的尺子的长短有关,尺子越长,反应速度越慢 重复实验,使结果更可靠 对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