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9-09 19:54:46

文档简介

章末复习
01  考点追踪
考点1 植物激素
【例1】 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材料一中画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________的环节。
(2)图甲的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________。
(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当横线左侧间隔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________。
【解析】 (1)由材料一可知:达尔文的实验结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由材料二可知: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达尔文的实验结论是温特实验探究中提出的问题。(2)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生长素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该实验变量是生长素,B组是对照组。(3)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快,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4)切去尖端的胚芽因为缺少生长素是不能生长的,如果左侧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则会促进左侧生长,胚芽只能向右弯曲,不可能弯向左侧的。又因为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所以在这个范围,胚芽向右弯曲的幅度逐渐变大;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所以在这个范围,胚芽向右弯曲的幅度逐渐变小。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在这个范围,胚芽不会弯曲。由丁图可知B曲线正确。
【答案】 (1)提出问题 (2)对照 (3)小于 (4)B
【方法归纳】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资料中的信息从中寻找解题线索,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并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从而得出答案。
1.将植物横放,测量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根和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的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  )
  
   甲          乙
A.a
B.b
C.c
D.d
2.取胚芽长度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将胚芽尖端切去一部分,再将剩余的部分(约9毫米)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8
℃下培养3天,实验结果如下表:
生长素溶液浓度
10-12
10-11
10-10
10-9
10-8
10-5
10-4
10-3
10-2
10-1
3天后平均长度(毫米)
11.5
11.9
12.7
13.9
15.2
14.5
14.3
11.4
10.0
9.2
(1)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去胚芽尖端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数据显示了胚芽随生长素浓度变化所表现出的生长规律,这种规律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在农业生产中有何应用?请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利用青菜幼苗(如图甲)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他把等量、已发芽的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至1.5厘米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的幼苗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
(1)青菜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源弯曲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________引起的;
(2)观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可以产生生长素;
(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________是否能产生生长素。
考点2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例2】 某学习小组为了解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实验步骤
A缸
B缸
步骤1
500毫升池塘水
500毫升池塘水
步骤2
水温25

水温25

步骤3
分别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步骤4
加入10克蝌蚪饲料
加入10克蝌蚪饲料
步骤5
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
不加入甲状腺激素
步骤6
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一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改进后,A缸和B缸是一组_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实验中A、B两组的区别是加不加甲状腺激素,最后测量蝌蚪的生长发育情况,因此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2)实验中用一只蝌蚪,结果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可用8到10只蝌蚪做实验,可以排除因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蝌蚪会更好,但增加了实验的难度。(3)在实验改进后,A缸与B缸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B缸是对照组。(4)分析实验现象,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或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答案】 (1)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2)步骤3中蝌蚪数量过少,改为8到10只 (3)对照 甲状腺激素 (4)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方法归纳】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法(含对照实验)一定要注意实验所研究的变量,必须控制该变量改变,而其他变量则要保持一致。从样本的选择来讲要具有一定的数量和普遍性。
4.已知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为蛋白质。某同学为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取3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等分为A、B、C三组,分别放入三个饲养笼中,给A组幼鼠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B组不注射,C组定期饲喂与A组等量的生长激素,其他条件均一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增重40%,B、C两组小鼠增重均为25%。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组和B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2)C组结果和B组结果比较,能否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B组实验,则________组幼鼠会提前成熟。
5.如果你是一位球迷,在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时,会因为兴奋或紧张而使你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专心看球的你,手不小心碰到了很烫的杯子,你会先缩手,该反射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然后产生痛觉,说明脊髓有________和________功能;
(2)当你看到心仪的球队进球时,就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而显得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________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________调节的影响。
考点3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例3】 (营口中考)人类的以下哪种活动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  )
A.遇到强光立即眨眼
B.手碰到热的东西立即缩回
C.新生儿啼哭
D.老师喊“上课”,学生马上起立
【解析】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答案】 D
【方法归纳】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只有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6.(德州中考)宠物大赛上,小狗听到主人指令后,完成坐、卧、跳、握手等动作,下列反射与此类型相同的是(  )
A.眼前出现强光,马上眨眼
B.指尖被针刺后,马上缩回来
C.小鸡听到“咕咕”声后,马上跑到母鸡身边
D.小明同学听到校园广播后,马上去卫生间打扫卫生
7.(桐城中考)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思考迅速松开。下面关于该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D.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8.(自贡中考)夏季,樱桃上市后人们出现的反射活动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
A.听说樱桃上市而分泌唾液
B.吃着樱桃感觉酸而分泌唾液
C.看到樱桃而分泌唾液
D.看到“樱桃”两字而分泌唾液
02  复习精练
1.沙漠中的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贮藏水分,刺状叶可减少水分的蒸腾散失,它说明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与环境无关
2.学习了“植物的向性”后,小明利用4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进行如图实验。当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a、c玉米根的生长方向应为(箭头表示根生长的方向)(  )
A.a→ c←
B.a← c→
C.a↑ c↑
D.a↓ c↓
3.(台州中考)下列疾病中,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是(  )
A.艾滋病
B.白化病
C.冠心病
D.糖尿病
4.王勇不小心手指被利刃划破,疼痛难忍,但他仍然紧咬牙关不吭声。此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路径是(  )
①脑 ②脊髓 ③手部感受器 ④传出神经
⑤传入神经 ⑥腮部肌肉
A.③⑤②①④⑥
B.④②①⑤⑥③
C.③⑤④①④⑥
D.③②④⑤②④
5.下面现象是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有(  )
A.看到梅会流“口水”
B.手被针刺了,会立即缩回
C.听到铃声进教室
D.司机看到红灯,会停下来
6.“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是描述了这两类昆虫的(  )
A.觅食行为 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 觅食行为
C.迁徙行为 繁殖行为
D.觅食行为 防御行为
7.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
8.杭州马拉松比赛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行,比赛中,运动员奋力拼搏,个个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是(  )
A.保护和调节体温
B.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C.调节体温和排泄
D.排泄和保护
9.(青岛中考)如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中
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
D.效应器是指被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
 
10.(宿迁中考)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C.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e→d→a→b→c
D.若b处受损,即使其他部分正常,该反射也不能正常进行
11.(绍兴中考)对下图中各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
  
  
  
    
12.如图是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在电视上看到汶川震区灾情严重,情绪激动,心跳和呼吸明显加快,这是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调节协同作用的结果。
(2)某同学能从电视上听到现场噪乱、灾民哭喊的声音,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 ]________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 ]________。
(3)转移灾区群众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群众在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 ]________张开,保持________内外的气压平衡。
(4)在临时医疗救护点,医生用灵巧的双手、娴熟精湛的医术给伤员做着手术。这与图中[ ]________的调节有关。
(5)某伤员饥渴难耐,想吃杨梅。伤员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其中不需大脑皮层参与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动的是________;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________。
13.根据所给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用刚从受精卵里孵化出来的菜青虫做实验:把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榨成汁涂抹在滤纸上,旁边放着其他植物的叶子,结果菜青虫去啃食滤纸,却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
材料二:成年的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到高处够不到时,黑猩猩就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上去摘香蕉。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的途径可分为________行为和学习行为。
(2)材料一中菜青虫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这类行为是动物________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所决定。
(3)材料二中黑猩猩的行为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____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章末复习
考点追踪
1.A 2.(1)避免水分蒸发引起生长素溶液浓度变化 胚芽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对实验有干扰 (2)生长素浓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才能最有效地促进植物生长(或生长素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植物生长) (3)高浓度的生长素用于除杂草 3.(1)不均匀 (2)顶芽 (3)子叶 4.(1)A 促进生长发育 (2)不能 C组饲喂的生长激素被消化分解了,失去了生理作用 (3)A 5.(1)反射 ⑤→④→③→②→① 反射 传导 (2)神经 激素 6.D 7.A 8.B
复习精练
1.A 2.D 3.D 4.A 5.B 6.A 7.D 8.C 9.C 10.B 11.A 12.(1)神经 激素(或体液) (2)⑤耳蜗 ①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3)⑥咽鼓管 鼓膜 (4)③小脑 (5)吃梅 谈梅 13.(1)先天性 (2)先天性 生来 遗传物质 (3)先天性行为 生活经验(共47张PPT)

MING
XIAO
KE
TANG
01知识管理
01基础题
02中档题
04拓展题
01知识梳理
01考点追踪
02复习精练
02知识对比
03实验突破
01实验报告
02实验突破
04典例点拨
01专题概述
02专题训练




章末复习
考点1植物激素
【例1】材料一:1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
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
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
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
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
生长素。
Q-°动船琼脂块光、
胚芽尖端
胚芽尖端
尖端下部
升n-n
B
带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浓度
A
向左←胚芽弯曲程度一向右

(1)材料一中画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
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
的环节。
(2)图甲的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
(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
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
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当横线左侧间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
说明猜想成立。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
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髙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
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把切
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
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
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
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
解析】(1)由材料一可知:达尔文的实验结论:
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
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由材料二可知:温特完成了图
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
芽生长。达尔文的实验结论是温特实验探究中提出的
问题。(2)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
结果的条件。即除了生长素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
都应该相同,该实验变量是生长素,B组是对照组。
(3)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
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
快,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4)切去尖端的胚芽因为缺
少生长素是不能生长的,如果左侧放上含有生长素的
脂块,则会促进左侧生长,胚芽只能向右弯曲,不可
兆弯向左侧的。又因为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
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所以在这个范围,胚芽向右弯
曲的幅度逐渐变大;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
作用减弱,所以在这个范围,胚芽向右弯曲的幅度逐渐
变小。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在这个范
围,胚芽不会弯曲。由丁图可知B曲线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