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光世界巡行》同步练习
1.夜晚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下所形成的影子长度变化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B.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超过36V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1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1×105Pa
3.
如图所示的几种光现象,不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4.在温度为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__m/s,如果看到闪电后,3秒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m/s,1962年5月,美国马萨诸塞工学院把红宝石激光射向月球,大约2.6秒后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讯号,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
m。
5.如图所示,将简易针孔照相机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填“改变”或“不变”)。
6.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________传播的,一天夜晚,小李从一路灯下走过,当他远离路灯时,他看到平地上自己影子的长度逐渐变_______,并且在相同的时间里,人移动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人头顶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7.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选填“大”或“小”).一次下雨时小李看到闪电后约5秒听到雷声,则小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约为
米.
8.2014年10月9日,无锡的很多市民在自家阳台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挂夜空的迷人景象,此次月全食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
9.某兴趣小组在研究小孔成像,他们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如下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蜡烛,蜡烛被点燃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则像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10.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甲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经过小孔后在光屏MN上成像,请在光屏MN上所出所成的像A'B'。(3分)
(2)请在图乙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2分)
(3)如图丙所示,已知一物体AB,请画出它在镜中的像A'B'。(2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人距离灯光越远,影子越长,距离灯光越近,影子越短。夜晚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距离先由远到近,后由近到远,所以影子先变短,后变长。对照各选项,C符合题意,选填C。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影子形成特点。
2.C
【解析】
试题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约为3×108m/s,所以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超过36V,否则通过人体的电流过大,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因为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由托里拆利实验可知1标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0mmHg产生的压强,约为1.01×105Pa,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
光速、声速、一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人体的安全电压。
3.C
【解析】
试题分析: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像,是小孔成像,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C
考点:光现象
4.340
1020
3×108
3.9×108
【解析】
试题分析: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温度为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看到闪电后,3秒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s=vt=340m/s×3s=1020m。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是3×108
m/s,1962年5月,美国马萨诸塞工学院把红宝石激光射向月球,大约2.6秒后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讯号,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s=vt=(3×108m/s×2.6s)/2=3.9×108m。
考点:声速与光速及有关计算
5.变大;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像距与物距有关,在像距不变时,物距越大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越大,所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距减小,则像的大小变大;若只将小圆孔改
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
考点:小孔成像
6.直线
长
小于
【解析】
试题分析:影子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阴影,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人的身高是不变的,当人远离路灯时,路灯经人的头顶射向地面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小,所以,影子的长度逐渐变长;并且在相同的时间里,人移动的距离肯定小于人头顶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考点:影子的形成
7.大
1700
【解析】
试题分析:空气中的光速接近3×108m/s,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所以,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一次下雨时小李看到闪电后约5秒听到雷声,则小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约为s=vt=340
m/s×5s=1700m.
考点:空气中的光速比声速大;路程的计算
8.直线传播
【解析】
试题分析:月食是太阳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地球运动到太阳与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所以月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9.倒立
变大
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可大可小的实像,像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取决于像与物到孔的距离,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即物距变小的情况下,像距变大,则像的大小会变大。
考点:小孔成像
10.见下图
【解析】
试题分析:(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射向下方,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射向上方,在光屏MN上成倒立的实像A'B'。
(2)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及反射角的大小如图。
(3)
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AB在镜中的像A'B'如图。
考点:光路图;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试卷第2页,总2页《3.1
光世界巡行》同步练习
1.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填“大”或“小”);一块太空岩石撞击月球,天文学家可借助
(填“显微镜”或“望远镜”),观察到撞击时产生的明亮闪光.
2.(4分)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3.今年6月6日,天空再次上演了金星凌日的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1)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
原理来解释。
(2)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
凌日现象。
4.百米赛跑时,作为终点计时裁判,正确的方法是
(填“看到运动员起跑”、“看到发令枪冒烟”或“听到发令员口令”)立即计时。学校运动会上,小明作为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裁判,听到了从起跑处的发令枪声立即开始计时,他测得小强的百米赛跑成绩为12.50秒。小华认为小明记录的成绩不准确,你认为小明记录的成绩
(填“偏大”或“偏小”),小强的实际成绩应为
秒(设此时的声速为340米/秒)。
5.月亮,闪闪发光的红宝石,太阳,点燃的蜡烛,其中属于光源的是
6.10月1日,谭福兵同学和同学来到泰山旅游,雨过天晴的空中出现了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中午时谭福兵在大树底下看到各种形状的光斑,其中属于太阳的像的是
(圆形/非圆形)的,这些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有关/无关)。谭福兵捡起一片树叶,挡在眼睛前面,做到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因为
造成的。这也是造成月食和日食的原因,在发生日食时,月亮、地球、太阳三个星球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是
.
7.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明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他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蜡烛在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_______(填选“有”或“无”)关.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在塑料膜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_______(填选“有”或“无”)关.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_(填选“正”或“倒立”)的实像,其原理是光的______________.
(4)夏天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形成的原理与之_______(填选“相同”或“不同”),这些光斑是太阳的_______________(选填“像”或“影子”)。
8.作图题(每题2分)
(1)“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请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用斜线标出).
(2)如图所示,S为一点光源,作出物体AB在地面上的影子.
9.如图在小孔前有一个发光点S,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作出它经过小孔在光屏上的落点
10.在图中画出电线杆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参考答案
1.大;望远镜
【解析】
试题分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距离之外的物体按一定倍率放大,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
解: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3×108m/s,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闪电和打雷总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地月间相距3.84×108m,要观察太空岩石撞击月球,天文学家必须借助望远镜
故答案为:大;望远镜.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传播速度和望远镜,属于基础题.
2.(1)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2)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3)倒立
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
试题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1)在甲图和乙图中不同的是孔的形状,但所成的像相同.故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在甲图和丙图中不同的是物体的形状,所成的像也不同.故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3)观察三次成像可知: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故答案为:(1)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3)倒立
光的直线传播。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
3.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太阳、金星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太阳和地球之间。(1)“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当金星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是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2)据图分析,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所以水星有可能转到太阳与地球的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水星凌日”现象。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水星。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4.看到发令枪冒烟
偏小
12.79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光传播100m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所以百米赛跑时,作为终点计时裁判,正确的方法是看到发令枪冒烟立即计时;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偏小,少的时间为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由得。小强的实际成绩应为。故答案为:看到发令枪冒烟;偏小;12.79。
考点:声速,光速,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5.太阳
点燃的蜡烛
【解析】
试题分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属于光源;月亮,闪闪发光的红宝石是反射的光源的光,不属于光源。
考点:光源
6.色散
圆形
无关
光的直线传播
月亮
【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光是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成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色散,雨过天晴的空中彩虹是色散现象;中午时谭福兵在大树底下看到各种形状的光斑,其中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这些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由于眼睛处在了叶子的影子里,而看不见其他的物体。在发生日食时,月亮、地球、太阳三个星球在同一直线上,位于中间位置的是月亮,人处于月亮的影子里,看不见太阳发出的光.
考点:色散;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
7.(1)无;(2)有;(3)倒立
、光的直线传播;(4)相同、像
【解析】
试题分析:(1)甲、乙两图中,蜡烛通过不同的小孔时,在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的形状都相同,说明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甲、丙两图中,不同的物体通过相同的小孔成像都与物体的形状相同,说明物体在塑料膜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在通过小孔时传播方向不改变,上边的光线经小孔后射到下方,下边的光线经小孔后射到上方,是实际光线的汇聚,所以,甲、乙和丙三图中,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倒立的实像.
(4)夏天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实际就是太阳经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太阳的像,也是小孔成像。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
8.
(1)如图
(2)如图
【解析】
试题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要进入青蛙的眼中,最大范围就是从枯井的边缘处直线射入青蛙的眼中,图中阴影部分的范围就是青蛙观察到的范围.如图所示;(2)连接S点和A点并延长至地面,连接该交点和B点,就是物体AB在地面上的影子,如图所示。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9.如图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通过小孔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发光点S经过小孔在光屏上的落点为S/。
考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
10.如图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阴影区,叫影子。如图AB即为电线杆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考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
试卷第1页,总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