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练习2

文档属性

名称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练习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9-09 10:15:41

文档简介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练习
1.市场上出售的“人参酒”,其瓶中浸着一支人参,人们看见的“人参”比实际的人参要大,是因为酒瓶和酒一起相当于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平面镜
2.【原创】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见远处物体清晰放大的像(如图所示),然后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你看到远处的物体
A.仍然是放大的
B.缩小的
C.等大的
D.无法确定
3.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么样使显微镜下观察的图象变成图乙?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4.为了校园安全,各学校均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关于监控摄像头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A.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B.
与近视眼镜成像原理相同
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5.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
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应选用
镜.
6.目前,很多同学喜欢用手机上网,用耳机听音乐,若使用不当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眼睛长时间近距离靠近手机屏幕,使眼睛内的睫状肌、晶状体长期处于绷紧状态,容易患近视眼,人眼内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近视眼患者应配戴合适的
镜制成的眼镜;长期使用耳机听摇滚乐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由于鼓膜的
产生的.
7.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
,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
像(建填“实”或“虚”),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
(写一种).
8.如图所示的茶杯在底部装有可拆卸的网盒,将茶叶放在网盒中,可以防止沏茶时茶叶由于受到
的作用漂在水面上,省去了吹拂茶叶带来的不便。倒入开水后茶香四溢,这是
现象。此时可以看到茶杯中网盒变大的
(填“实像”或“虚像”)。
9.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
(填“靠近”或“远离”)鲜花。
10.(3分)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月球车“玉兔号”已成功登陆月球.月球车是通过
与地面联系的;月球车靠太阳能电池提供电能,太阳能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月球车上装有高清摄像装置,它的镜头相当于
镜.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在酒瓶中浸一支人参,瓶是向外凸出的,具有了凸透镜的特征,装满酒的酒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这支人参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酒瓶和酒一起相当于放大镜,故选C。
考点: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B
【解析】
试题分析:看到远处物体放大清晰的像,说明两个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望远镜,望远镜的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所以物镜的作用是把物体的像成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而目镜的作用是放大,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作用越强;如果把两个凸透镜的位置前后对调,由于目镜的焦距很长,放大作用很弱,物体通过物镜所成的缩小像,虽然被目镜放大,但是我们看的仍然是缩小的。
考点:望远镜
【原创说明】凸透镜成像应用于实际生活是难点,需要灵活掌握。
3.B
【解析】
试题分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图中乙视野中的物象头朝右方,是图甲旋转90°后得到的物像.因此如图甲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使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变成如图乙所示,故选B.
考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4.C
【解析】
试题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考点:
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5.望远
显微
【解析】
试题分析: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这样我们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光学显微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相当于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可以把物体两次放大。
月球是远处的物体,应选用望远镜观测;细胞是微小的物体应选用显微镜观察。
考点:凸透镜成像
6.凸透;凹透;振动.
【解析】
试题分析:人眼好比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形状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长时间不休息或眼睛过于疲劳,即长时间近距离靠近手机屏幕,使眼睛内的睫状肌、晶状体长期处于绷紧状态,容易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即患近视眼,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可将像落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患者应配戴合适的凹透镜;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由于鼓膜的振动产生的.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声音产生的条件。
7.凸透镜;实;照相机.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且变小,这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8.浮力
扩散
虚像
【解析】
试题分析:可以防止沏茶时茶叶由于受到浮力大于重力开始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将茶叶放在网盒中,可以防止沏茶时茶叶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漂在水面上;倒入开水后茶香四溢,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倒入开水后杯子的形状中间厚边缘薄,起一个放大镜的作用,此时可以看到茶杯中网盒郑立、变大的虚像。
考点:
浮力、扩散现象、凸透镜成像。
9.会聚
靠近
【解析】
试题分析: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外界的物体在照相机胶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根据凸透镜成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靠近鲜花。
考点: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10.电磁波;可再生;凸透.
【解析】
试题分析: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需要电磁波传递信息,故“玉兔号”是利用电磁波接收地面指挥中心发出的各项指令的;由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要求来看,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可从自然界不断获得,属可再生能源;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月球车上装有高清摄像装置,它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考点:
电磁波、能源的分类、凸透镜。《3.7
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练习
1.在我县举办的青少年科技节上,某中学天文爱好兴趣小组自制一台天文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物体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2.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3.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C.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显微镜的目镜是凸透镜,物镜是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且物镜的焦距
(填“较长”或“较短”)。
5.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
透镜,且物镜的焦距较
(填“较长”“较短”).
6.显微镜的目镜是凸透镜,物镜是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且物镜的焦距
(填“较长”或“较短”)。
7.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和物体与人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
.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物体越大,则视角越
.(均选填“大”或“小”)
8.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合而成的,用它观察远处的物体时,通过目镜看到的是

像.(填“倒立”或“正立”、“实”或“虚”)
9.小明在自制显微镜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观察下方的黑色箭头(如图a),调节黑色箭头与水滴间的距离,使之
(大于/小于)水滴透镜的焦距,此时可观察到倒立、
(放大/缩小)的像,然后再用一个
(凸/凹)透镜作为目镜,缓慢调节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如图b),就会看到箭头更为放大的像.
10.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填“大”或“小”);一块太空岩石撞击月球,天文学家可借助
(填“显微镜”或“望远镜”),观察到撞击时产生的明亮闪光.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1)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或者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A、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正确本题主要考查光学器件(显微镜)(望远镜)的作用,对于它们的用途应当了解,属于基本应用常识题.
2.C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
(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3)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是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
(4)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解: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
故选项CD正确,选项AB错误.
故选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本题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是中考的热点.
3.D
【解析】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物镜成像:物体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成像:物镜所成的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物象同侧.
解:由显微镜成像原理知:物体经目镜折射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正好处在目镜的焦点之内,又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4.凸透镜,较短
【解析】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目镜是凸透镜,物镜也是凸透镜,且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要一短。
考点:凸透镜成像
5.凸;较短
【解析】
试题分析: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解: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较短,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其目镜的焦距较长,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较短.
【点评】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距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它们各相当于凸透镜的哪一种成像情况.
6.凸透镜
,较短
【解析】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目镜是凸透镜,物镜也是凸透镜,且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要一短。
考点:凸透镜成像
7.小;大
【解析】
试题分析:视角的大小与距物体的距离有关系;与物体高度有关系.
解: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小;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物体越大,则视角越大.
故答案为:小;大.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眼睛视角的因素,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8.倒立;虚
【解析】
试题分析: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解: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个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
故答案为:倒立;虚.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及望远镜的原理.
9.大于;放大;凸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解答此题: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使物镜成的实像,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使微小的物体放大许多倍.
解:由题意可知,小明在自制显微镜的过程中,小水滴形状相当于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明箭头在小水滴的焦点之内;
调节黑色箭头与水滴间的距离,使之大于水滴透镜的焦距,此时可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
显微镜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再用一个凸透镜作为目镜,缓慢调节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会看到箭头更为放大的像.
故答案为:大于;放大;凸.
【点评】该题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考查了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了解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大;望远镜
【解析】
试题分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距离之外的物体按一定倍率放大,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
解: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3×108m/s,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闪电和打雷总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地月间相距3.84×108m,要观察太空岩石撞击月球,天文学家必须借助望远镜
故答案为:大;望远镜.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传播速度和望远镜,属于基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