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三上生活中的大数教案(8课时57页)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数学三上生活中的大数教案(8课时57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9-09 11:5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生活中的大数”,这部分内容除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感受大数以外,还有近似数的概念以及万以内数加、减法的估算和解决问题等。选择的素材都是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问题,是名符其实的生活中的大数。
认识万以内的数,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也是学生建立初步数感的重要材料。由于在二年级下学期已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等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册第二单元也已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万以内的数以及数的应用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商品价钱、购物等素材,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完成本单元知识的学习。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识数的基础,本单元的标题为“生活中的大数”,体现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数的范围的扩大,本单元一开始就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作为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基础。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亲自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进行交流,使学生充分感受大数的意义。
2.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如让学生数一数、写一写、比一比、估一估、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并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设计了多种情境,在紧张有趣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材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和计算的不同意义,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能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3.能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估算,能表达解决问题及估算的过程和结果。
4.能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了解可以用数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数的组成。感受一万的实际意义。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间的关系。理解并熟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估算,能表达解决问题及估算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建议
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感受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并且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搜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数据和实例进行引导和讲解,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
课时安排:
本单元8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认识万以内的数
1课时
认识一万
1课时
大数的比较
1课时
近似数
1课时
估算
1课时
解决问题
1课时
整理复习
1课时
学会购物,生活运用
1课时
总计
8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学内容
教材1~3页,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学提示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很多大数,根据实际的生活经验,利用商品价格的典型数据帮助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说出万以内的数的组成,感受生活中的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电器价钱和商品标价,经历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某些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难点: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的家用电器,工资收入等万以内数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已经走进了我们的千家万户。课前同学们已经调查了家中一些家用电器的价格,现在你可以把你调查的家用电器的名称与价格告诉大家吗?
生1:我家新买的液晶电视机价格是四千五百三十九元。
生2:我家的冰箱是两年前买的了,价格是一千七百八十元。
生3:我家的电饭煲六百九十九元。
……
(师针对有代表性的回答相应板书。千以内的价格板书一个,万以内千以上的板书三个。)
师:(指着千以内的数)哪位同学可以读出这个数,说说这个数的组成?
师:后面数三个呢?谁能试着读一读?(教师在学生读数时板书读法。)
师:(手指后面三个数)同学们,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比较大的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下《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自己搜集的物品的价格,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对大数有初步的感知。
二、探索感知。
1.大数的读法
(例1,出示几种电器的图片和价格)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种电器,你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吗?
(指名学生说出电器名称)
师:观察一下,这些数,都是几位数?
生:四位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什么计数单位,还记得吗?
生1:个、十、百、千……
师:这些计数单位对应的数位分别是什么?
生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师:你能按一定的顺序把数位顺序表填上吗?(试填习题纸上的数位顺序表。订正、教师板书数位顺序表。)
师:从右数第五位是什么位?
生:万位……
(教师板书。学生把自己的数位顺序表填完整。)
师:万位上的1表示什么?
生1:1万
师:如果万位上是3又表示什么?
生2:3万……
师:万位上写几就表示几万。
师:同学们,你能把图中的4个大数填在数位表中吗?
(请4位同学依次板书,将上面的四个大数写到数位表中,学生试填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要指导学生从个位依次向左填写。)
师:同学们能按照我们以前学习的读数方法读出上面这些数吗?
生1:二千一百六十五。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读不含零的数时,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计数单位,个位不读计数单位。)
生2:四千零八十。
生3:三千二百。
生4:八千零八。
(回答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读错,教师应指导学生,读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字时,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屏幕出示,课后练习第四题,巩固数的组成知识)
2.大数的写法
(投影出示教材第2页上面四幅图)
师:(出示奥运击缶场景图案。)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8年8月8日到2008年8月2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举办。开幕式中的“击缶而歌”反复吟唱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对于外来朋友的欢迎。下面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读出这幅图下面的信息?
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参加击缶表演的有二千零八人。师:我们再来看其他两幅图给我们带来了那些信息。(出示珠穆朗玛峰和神舟飞船的图画)
生1: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
生2:我国制造的神州飞船每秒飞行七千九百米。
师:在这些信息中你找到了哪些大数?
生1:二千零八……
生2:八千八百四十四……
生3:七千九百……
师:你会把这些大数写出来吗?在作业纸上写出横线上的数。(生板书在数位表中,订正。预设:如果写错的多,可以采用读一读的方法检验,另外对着数位表说说数的组成,来帮助理解大数的写法。)
(习题纸上写的同时,找同学在黑板上书写)
师:怎样判断自己写的数对不对?
生:再读一遍,看是不是和前面的数一样。
师:这是检验写数是否正确的一个好的办法。
(屏幕出示课后第二题,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图片的出示,利用数位表进行大数的读写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及时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读写的方法和检验的方法。
3.
生活中的大数
师: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大数?
生1:我们学校有两千四百八十名同学……
生2:长江全长六千三百多千米……
生3:爸爸每个月的工资有三千三百多元……
……
预设:学生通过自己的日常知识说出生活中的大数,明确数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表示事物。
三、巩固新知。
1.写出下面各数。

设计意图:读数写数训练是本课的基础内容,学生必须牢牢掌握,本题用图文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兴趣。
2.判断下面的这些数写得正确吗?将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1)四千零五
写作:4050


(2)九千二百二十五
写作:9225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的形式,强化学生正确写数的方法,找出错误的同时,自己也会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解题时,学生需要看相应数位上的数字是否正确,将题目中写出的数读一读,判断是否与前面所给内容一致。
3.
思维训练。
(1)用0,5,8,4这四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2)请用两个3和两个零按要求组成数字。
a.
一个零都不读:
b.
只读一个零的最大的四位数:
设计意图:本题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他们有较大的自主性,第(2)小题第一问中可能出现的不同答案会使学生解题的信心增强,觉得自己想出了与别人不同的答案,自己是最棒的。
四、达标反馈。
1.
3068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
2.
5个千,4个百,3个一组成( ),7个百和9个千组成( )。
3.
一千八百 写作:( ) 三千五百九十九 写作:( )
四千零八 写作:( ) 五千零六十 写作:( )
4.
3421 读作:( )
4538 读作:( )
4059 读作:( ) 5040 读作:( )
5.
算盘上记数时,1个下珠表示( ),1个上珠表示( )。
答案:1.
3
0
6
8
2.
5403
9700
3.
1800
3599
4008
5060
4.
三千四百二十一
四千五百三十八
四千零五十九
五千零四十
5.
1
5
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性的题目的检测,巩固学习成果,熟练掌握读写方法。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生活中的大数。同学们,可以谈谈你的收获吗?
生1:我知道了数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生2: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许多大数,知道生活中离不开大数。
生3:我学会了读出生活中的大数……
生4:我还会根据生活中的信息写出大数……
师:同学们真棒,都是学习的小能手,生活中还有许多更大的数,希望同学们课下能主动的去调查,去探索,争取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总结本课,给学生由始至终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觉地去总结归纳课内外知识,使学习变成习惯。
六、布置作业
1.
填空。
(1)四位数肯定比三位数(
),三位数肯定比两位数(
)。
(2)在数位表中,从右边数第四位是(
)位。
(3)由三个千、五个百和九个十组成的数是(
)。
(4)8069中有(
)个千,(
)个十,(
)个一。
2.
读出下面各数。
(1)7805
(2)2300
(3)4870
(4)5001
3.
写出下面各数。
(1)七千六百零五
(2)一千零四
(3)九千六百六十二
(4)三千八百五十七
4.
课下通过调查完成第4页第五小题。
答案:1.(1)大

(2)

(3)
3590
(4)
8
6
9
2.
(1)读作:七千八百零五
(2)读作:二千三百
(3)读作:四千八百七十
(4)读作:五千零一
3.
(1)写作:7605
(2)写作:1004
(3)写作:9662
(4)写作:3857
板书设计:
认识万以内的数
568
读作:五百六十八
一、读数。
4080
读作:四千零八十
8008
读作:八千零八
2165
读作:二千一百六十五
3200
读作:三千二百
二、写数。
八千八百四十八
写作:8848
二千零八
写作:2008
七千九百
写作:7900
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我特别注意了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大数,让学生主动地去读、写,同时结合数位表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本课中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要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同时结合课内的图片和数字,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知识的普及,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其中的击缶,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1.
引导感受生活中的大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000页的书有多厚吗?相当于多少本数学书呢?
(教师实物展示1000页的书)问:看到这1000页的书,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1:好多呀……
生2:好重哟,抱都抱不动……
生3:
1000页有这么厚呀……
(2)其实我们每天都和千打交道呢!想一想每天早晨我们全校学生都要到操场做操,哪里有“千”?
生1:我们全校就有一千多人。
生2:我们一千多人站在操场上,站得满满的……
师:是啊,我们身边常常用到“千”这个计数单位呢,小朋友们一定要细心观察,不要让它悄悄“溜走”哦!
2.认识“万”。
出示课件“一千人”和“一万人”。
我校大约有学生一千人,一万人有几个红星小学?
生:十个……
师:面对这一万个学生你想说什么?
生1:我们的操场都站不下……
生2:一万这个数字真大……
教学资源
整数的写法:从高到低,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上0。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的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读数前通常先把这个数分级,再按各数级来读。
说课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大数》中万以内数的认识。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本课教材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电器价钱和商品标价,经历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某些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有关生活中的大数信息、课件,练习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三、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感官、动手操作、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对于千以内数的读、写简单复习。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安排了这个环节。
(二)讲授新课
1、汇报课前调查的生活中的大数,并根据学生回答揭题。
强调调查到的数学信息,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万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调查、汇报,引入到今天学习的内容的同时,又让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一举多得。
2、教学新知。
(1)观察多媒体出示的生活中的电器的价格,读一读每种电器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2)根据已有的知识,在事先准备的数位顺序表上相应数位进行数字的填充,根据千以内数的读法试着读万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知识的拓展和自主探究,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
(3)小结。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教师说过一遍学生不可能就掌握了,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强化,这里还安排了1个活动]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3、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页例题
通过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介绍和开幕式上击缶知识的简单介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明确大数的读写的方法。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二千零八。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008)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来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堂练习。[将教材第2页例题的其他两个图片内容出示,请学生自主写数]
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让学生自主回答,从而总结出数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设计意图]到这里,整个教学过程就结束了,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综合练习。
出示课堂练习题,检测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这里我设计了五个小的内容,分别涵盖了组成、读写方法和计数器或珠算的知识,达到进一步巩固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
在学过之后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试着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小结过后有时间再安排个欣赏,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的壮观场面,调动学生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很简单,就只有个课题和两个例题中的万以内数的读、写内容,尽量保持清晰、明了。
资料链接
古代的计数方法。
1.
手指计数:利用两只手的十个手指。亚里士多德指出:十进制的广泛采用,
只不过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生来具有10个手指这一事实的结果。
2.
石子记数:在地上摆小石子,但记数的石子堆很难长久保存。
3.
结绳记数:在一根绳子上打结来表示事物的多少。比如今天猎到五头羊,就
以在绳子上打五个结来表示;约定三天后再见面,就在绳子上打三个结,过一天解一个结;等等。
秘鲁的印加族人(印第安人中的一部分)古时(公元前1500年前)每收进一捆庄稼,就在绳上打个结,用来记录收获的多少。
第二课时
认识一万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6页,认识一万。
教学提示
一万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到的大数,“万”也是一个常用的计数单位。本节课通过数一万个小正方体的块数,推算一万元人民币的钱数和测量一万张复印纸的厚度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0个一千是一万,感受一万到底有多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经历推算的过程,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指导他们推算,无论学生怎么推算,只要合理,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能认、读、写一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算一算、认一认、量一量等方式,结合现实素材经历认识并感受一万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体会一万的实际意义,培养初步的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理解万与其他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一万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复印纸,测绳、米尺。
学生准备:米尺、测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大数,兔博士要检查一下同学们是不是学会了,它给我们准备了一些习题,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生:有!
(课件出示习题)
1.
填空。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它是(  )位数。
(2)一个数是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
2.
读出下面各数。
5800读作:______________
4860读作:______________
4099读作:______________
3.
按规律数数
A 994、995、______________
B 2270、2280、_______________
C 6800、6900、_______________
D 9352 、9351、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1.初步感知一万。
师:一二三四五,我们数一数!同学们,我们先十个十个地数。
(师生齐声数数)
师:十个十个地数,数到几个十是一百?
生:十个十是一百。
师:我们再一百一百地数,100,200……
数到几个一百是一千?
生:数到十个一百是一千。
师:如果我们一千一千地数,数到几个一千是一万? 我们来数一数试试,1000,
2000……
生:10个一千是一万 ……
(课件出示: 兔博士——你知道一万有多大吗? )
(课件出示: 大头蛙——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万,大约要用3小时。)
2.认识一万元人民币。
(出示情境“认识一万元人民币”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情境图,你从图中得知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从谈话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爸爸一个月工资是2500元……
生2:妈妈一个月工资是2000元……
师:你能算一算爸爸几个月工资是一万吗?
生:4个月,爸爸4个月工资是一万元……
师:妈妈几个月的工资是一万元?
生:妈妈5个月的工资是一万元。
3、看一看,认一认。
师:一万元人民币究竟有多少张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100张一百元的人民币就是一万元……
(教师分别出示三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具——100元、50元、10元)
(学生观察插图,交流发现的信息,然后讨论)
师:你知道银行中1捆人民币有多少张吗? (100张)
(1)1捆面值100元的人民币是多少元?几捆是一万元?
(2)1捆面值50元的人民币是多少元?几捆是一万元?
(3)1捆面值10元的人民币是多少元?几捆是一万元?
4.
量一量 。
(1)测算一万张纸的厚度。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些复印纸,请每组同学数出100张,并且用尺子量一量这100张复印纸有多厚。
(学生动手实践,测出100张复印纸大约1厘米厚)
(2)
推算10000张复印纸有多厚。
师:大家想一想,1000张这样的纸摞在一起有多厚?
生:10厘米……
师:10000张这样的纸摞在一起有多厚?
生:100厘米。
(3)演示、验证。
师:(取十叠100张的复印纸,摞在一起)哪位同学站到这1万张纸前来比一比,看它的高(厚)度到你身体的什么部位?
(学生比较一万张纸的厚度与身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讨论、验证,让学生建立一万的表象。】
5.学习一万的写法。
师:你知道一万怎样写吗?
(学生讨论)
生1:一万是十个一千,应该比一千多一个零。
生2:也可以用1后面加一个万字的写法。
教师板书并总结:一万 写作:10000
也可以写作“1万”。
师:你会写“二万”“六万”“八万”吗?
(指名板演)
三、实践新知、巩固拓展。
1、教材“练一练”第1题。
看图推算玻璃球数量并填空。
2.
红旗小学大约有1000个学生,几个这样的学校大约是10000人?
3.一千一千的数,从1000数到10000。
答案:2.
10个
3.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
安排看电影场次(引导说清推算过程:两场有1000人,1万人要看20场)
2.
电脑出示学校图书馆的情景图:我们学校图书馆一个书架大约有500本书,两个这样的书架有多少本书?几个这样的书架是10000本?
3.
一个花圃种100株月季,(
)个花圃种1000株月季,(
)个花圃种10000株月季。
答案:2.
1000
20个
3.
10
100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1:我们认识了一万。
生2:我们知道一万到底有多大。
生3:我们会读和写“万”了。
六、布置作业。
1.
写出下面的数。
2.
填一填
(1)(
)个10是100,(
)个100是1000,(
)个1000是10000。
(2)一百一百地数,数到第(
)是一万。
(3)一万里面有(
)个一千。
3.
4000元
3000元
7000元
5500元
妈妈要用10000元买两件家用电器,她可能买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一万”,让学生建立数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学生对整万数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他们在生活中对整万数已经有了模糊的认识,这是引入学生家长家庭收入这一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通过算一算,初步形成一万的数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现成的生活资源,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引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地学习下面的新知识。
二、联系旧知,发展数感。
在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万的含义时,我是通过数正方体找“一”、“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复习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然后通过数正方体,直观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使学生有效地形成对计数单位及其十进关系的认识。在教学整千数和一万的读写时,利用学生熟悉的工具——计数器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拓展数位顺序表时困难就少了。
三、实际操作,加强体验。
数感的建立要渗透在学生实际的感受中,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教材,安排了测量100张复印纸的活动,让学生感受100张复印纸的厚度,推测10000张复印纸大概有多厚,然后呈献给学生真的10000张复印纸,让学生亲身体验10000张复印纸的厚度与刚才自己的猜测是否相符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补充生活背景,激活数学课堂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立足于应用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的激情达到高潮。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自然而然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资料链接。
一万小时准则
《纽约客》杂志有个正式撰稿人,名叫马尔科姆 格拉德威尔,他是牙买加一个非洲黑奴和一个白人种植园主的后代。他自己生长在加拿大,如今因一连出了三本改变因袭观点的畅销书而在美国出了名。最新一本书名为《超凡者》(Outliers),与其说是其自传,不如说是一册励志书,尤其在“成功”、“天才”等概念上发表了独特见解。
  
格拉德威尔认为,生来的才能和一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天才并非惟一或最为重要的东西,真正有用的是普通的实践经验。他举例说,比尔 盖茨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为他有幸上了一所给他大量时间练习做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校──在他自己开办公司之前,他就已经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上花费了一万多个小时。披头士们之所以能成为“披头士”,是因为被偶然邀请去德国汉堡表演,在那里他们一晚上演5小时,一周演7天,正是这初次演出机会使他们放出了异彩。格拉德威尔认为,成功不是个人天才的必然结果,而是由许多其他因素———家庭的、朋友的、历史的、地理的、环境的、文化的和各种偶然的因素综合的结果,是各种有利条件逐渐积累的成果。有的人智商极高,终因缺乏其他因素而成了凡夫俗子。如在密苏里州一个乡村养马场有个名叫兰甘的人,他的智商高达195(爱因斯坦也只有150),可在他成长的环境里没有任何人、任何因素能帮助他使其超凡天资得到发挥,所以也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格拉德威尔写道:“没有一个人,不管是摇滚明星,不管是职业运动员,不管是计算机软件亿万富翁,甚至不管是天才人物———是自己单枪匹马取得成功的。”
  
格拉德威尔将所有人的成功都归之于“一万小时准则”(the10,000
Hour
Rule),也即任何领域中成功的关键都与天才无关,要的只是实践,一万个小时的实践———十年一周二十小时的长期磨练。
  
格拉德威尔的“准则”之所以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是因为如今在美国到处流传着“靠自己的天才成功的男子”的神话,“一万小时准则”无疑是对这种神话的令人警觉的挑战和冲击。
第三课时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8页,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1000以内数大小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要求学生能够把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经验迁移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来,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比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从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到了解一般比较方法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清楚表达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结合给五座名山的高度排序,经历自主尝试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知识迁移,学会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有条理的表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读一则明明写的数学日记。
(课件出示:数学日记)
师:今天是3月1日,妈妈和爸爸都很高兴,晚饭多做了好几个菜,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就问他们:“爸爸妈妈,今天又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吗?”妈妈微笑着说,“是啊,爸爸和妈妈都涨了工资,这还不值得庆祝吗?”我听了也很高兴,问妈妈:“你和爸爸每个月的工资一样吗?”妈妈说:“我一个月工资是2570元,爸爸一个月工资是3600元,你知道我们两个谁的工资更高一些吗?”我沉思了许久,也没想出答案,我想,我明天去问问老师吧!
师:数学日记读完了,你们知道明明的爸爸妈妈谁的工资更高一些吗?我们今天就来帮助明明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日记这种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入课堂,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呈现“给名山排序”情境图)
师:课前我们曾经从网上搜集了这五座名山的资料,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介绍这五座名山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你能按这五座山的高度给它们排排队吗
(学生先独立排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课件出示这五座山的高度数值)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1:衡山最矮,因为从数的排列顺序来说,1290在其他几个数前面。
生2:再数就是嵩山1492米,然后就是泰山1533米……
生3:华山和恒山比较高,但是华山比恒山更高,因为如果这两座山都减去2000米,华山剩155米,恒山剩16米,155大于16,所以华山最高,恒山第二。
师:有没有更好一点的比较方法?
生1:我认为它们都是四位数,数字的位数相同,应该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比如华山和恒山这两座山的高度最高位千位上是2,另外三座山的高度最高位千位上是1,华山和恒山就高于另外三座山。
生2: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第二位,如果也相同,就比较第三位……一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比如,嵩山、衡山、泰山最高位千位上都是1,就要比较第二位也就是百位上数字的大小。1492、1290、1533这三个数百位上的数字不相同,就可以比出大小了,泰山的高度百位上是5最高,嵩山的高度百位上是4,衡山的高度百位上是2……,用同样的道理可以比较出华山和恒山的高矮。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太好了。谁能用“>”或“<”把这5个数进行排列?
生1:2155>2016>1533>1492>1290
生2:1290<1492<1533<2016<2155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学会了怎么去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还学会了用“>”或“<”排列数的大小。现在谁能来帮明明比较一下,爸爸妈妈谁的工资更高一些呢?
生:3600和2570都是4位数,比较它们的最高位也就是千位,
3600>2570,爸爸的工资3600元数字比较大,所以爸爸工资高。
师:下面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生1:首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字就大。
生2:如果位数相同,就要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数就大。
生3: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也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设计意图:通过名山排序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讨论合作,逐步地理清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三、实践新知,巩固拓展。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
2.
给下面的数字排排队
8427
4597
8710
9122
5613




□里最大能填几?
4521>4□21
8462>□461
5124>512□
654□<6548
6□56<6756
8462>8□62
4.

里填上“>或<”
4563
4512
789
1245
4578
5214
725
6548
5473
6103
4893
4125
答案:2.
9122>8710>8427>5613>4597
3.
4
8
3
7
6
3
4.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
2.一个数比4500大,比4600小,这个数可能是(

A.4502
B.4612
C.4420
3.
用4、1、2、9组成的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
4.
将下面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489
1564
4852
7943
983




答案:2.
A
3.
1249
4.
983<1564<4852<6489<7943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你们能说说你们的收获吗?
生1:我们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了,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字就大……
生2: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数就大……
生3:如果最高位也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4题。
2.
按要求写数字。
(1)用7、4、0、0组成的最小的四位数是(
)。
(2)用8、4、5、0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

3.
今天各路公共汽车运客情况如下,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是完整的,获得的体验是深刻的,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一.充分的给学生自由,让他们自主探索。
本课在“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且充分肯定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能力。
其次,学生获得了一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会。本课中,我没有轻易地浇灭学生探索的火苗,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为了比较数的大小,经历了观察、实践操作、合作研究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
二、深刻反思,得到提高。
通过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也是本课注重的一面。学生经过反思,更好地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生活中的大数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度是6,397(六千三百九十七)公里,中国最大的湖是青海湖,周长360(三百六十)公里,面积4,500(四千五百)平方公里,中国最快的列车是上海磁悬浮列车,速度是每小时430(四百三十)公里,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四千四百)万平方公里,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75,870(一千七百零七万五千八百七十)平方公里,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的高度是8,848.8(八千八百四十八点八)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长度是6,671(六千六百七十一)公里,世界上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深度是1,741(一千七百四十一)米。
二、资料链接。
伽利略的故事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第四课时
近似数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10页,近似数。
教学提示
教材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鸟和花卉两种事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学生认识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了初步的用近似数描述事物的经验。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实物,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不同之处,知道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事物时要用与准确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近似数的意义,会用近似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能根据给出的近似数选择合适的答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认识近似数和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事物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要求同学们课前调查我们学校的学生人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调查的结果和方法?
生1:我们学校的学生人数是1206人。
师:我们也可以说,我们学校的人数大约是1200人。
生2:我的调查方法是登录我们学校的网站。通过这个调查我知道了1206人是我们学校学生的准确数值。而1200人是大概的数值。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师:我们可以将上面调查的数据调换吗?
我们学校大约有1206名学生?
我们学校有1200名学生?
生:不能,1206人是和实际完全符合的人数,不能用大约,而1200是估计的人数,不是准确的。
师:是啊,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和准确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字来描述事物,这些数字就是“近似数”,比如我们上面所说的“我们学校大约有1200名学生”,这就是近似数。
2.出示“鸟类和花卉”图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图中的两句话。
师: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1300和2230是鸟类和花卉的准确数量吗?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生1:这两个数都不是准确数。
生2:1300余种意思是1300多种……
生3:2230多种,也是指多于2230种,不是准确地说就是2230种。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近似数,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用近似数来描述事物。
(课件呈现“中学、小学人数”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哪个数是准确数,哪个数是近似数?
生1:2904和1216是准确数,3000和1200是近似数。
师:我们应该说3000是2904的近似数,1200是1216的近似数。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准确数和近似数?
如果一个数据是准确的,和实际完全相同,在数学上,我们说这个数据是准确数。
如果一个数据是大概的,和实际比较接近,在数学上,这个数据是近似数。
3.认识“≈”。
(课件出示“2904≈3000,1213≈1200”)
兔博士:“≈”叫做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也让学生了解近似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实践新知,拓展巩固。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
2.
判断下面的数据是近似数还是准确数。
(1)石家庄市区常住人口数量约400万。( )
(2)我们班的学生数是43人
。( )
(3)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 )
(4)我们家一个月的用水量是8吨左右。( )
(5)这件衣服45元。 ( )
3.
根据要求写出近似数。
(1)写成整十的数
4121≈(

(2)写成整百的数4121≈(

(3)写成整千的数4121≈(

答案:2.(1)近似数
(2)准确数
(3)近似数
(4)近似数
(5)准确数
3.
(1)4120
(2)4100
(3)4000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
2.
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2016≈(

7814≈(

3989≈(

8492≈(

5418≈(

6084≈(

3.找出相应的近似数。
577、980、603、967、9800、589、9789、608、9788
(1)近似数是600的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似数是1000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似数是10000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
2000
7800
4000
8500
5400
6000
3.
(1)577
603
589
608
(2)980
967
(3)9800
9789
9788
五、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近似数,学会了用近似数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判断一个数据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的方法?文字中可能会有哪些提示词语呢?
生1:约…
生2:…左右
生3:…多
生4:近…
师讲解:像人口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领土面积是难以测量的,用水量不是固定的。这个时候都要用到近似数。在我们这个阶段,我们学数的作用更多的是为了更好地记忆。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练一练”第4题。
2.商场每个写字台498元。丽丽和妈妈要买两张写字台,至少要带几百元钱?
3.一台热水器价格大约2600元。它的实际价格可能是(
)元。
A.2510
B.
2588
C.2609
4.
作业:和家长一起玩“十问猜价格”的游戏。
游戏规则:猜一个家用电器的价格。(最好是个四位数)学生做提问方,运用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向家长提问。家长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学生要在十个问题内猜出价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对万以内的数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近似数”的概念,但是学生生活中有用近似数值描述事物的经验,基于此,我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总学生数等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本课一开始在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时,通过让学生比较一些数据,提出“把这两个数交换位置行不行?”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近似数和准确数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意义的不同,进而感受到什么是“准确数”,什么是“近似数”,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怎样求近似数
在实际问题中,有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相符的准确数,还有些数据只是与实际大体相符的近似数。例如,我们在测定物体的长度、重量时,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必然会产生误差,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对大数目进行统计时,一般只需要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怎样求近似数呢?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四舍五入法:这是最常用的求近似数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小于4,就把尾数都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大于5,把尾数各位改写成0后,要向省略的尾数最高位的前一位进1。
进一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要去买一台746元的洗衣机,大约应该带800元,而带700元不够用。
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省略的尾数省略后,不管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都不需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二、资料链接。
天文小知识:彗星和流星
很多初学者常常把彗星和流星搞混,其实两者的区别是非常大的。简单来说,体积上,彗星大(千米级),流星体小(毫米级);从地球上看,彗星运动缓慢,流星转眼即逝;我们看到的彗星一般都在数亿公里以外,而流星发光一般在一百公里左右的高层大气中。但两者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彗星在其轨道上抛洒留下的物质(回归物)在很长时间内会沿着原轨道绕太阳运转(如图为形成狮子座流星雨的55P彗星的回归物),如果其与地球轨道距离比较近,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回归物更接近地球,地球便有机会从中穿过,而且每年大致是在同一个日期。这样的成团的彗星回归物叫做流星群,单个颗粒就叫做流星体。当地球在某个日期穿过这个流星群时,在地面上就会看到壮观的流星雨,一颗颗流星划过天空,仿佛下雨一般。由于透视关系,人们感觉流星都是从同一个点“喷发”出来的,这个点就叫做该流星雨的辐射点。人们就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来命名这个流星雨,如狮子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等。而形成这个流星雨的流星群也以这个星座命名。
第五课时
估算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
教学提示
教材安排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估算的事例。虽然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了用近似数表示万以内的数,并且已经掌握整千、整百、整十的数加减的方法。但是学生毕竟是第一次接触估算,而且解决实际问题选择近似数的思考方法和单纯加、减法估算取近似值的方法有所不同,所以,本课内容对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的方法,理解估算的道理。可以让学生先大胆的尝试估算,然后交流估算的方法,教师要注意指导书写的方式,即先写出近似数,再写出加法算式,并用≈表示出估算的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解决简单的加减法估算问题,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己尝试加减估算、交流以及评价估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丰富生活经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近似数以及估算的书写形式。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理解多估、少估的道理与合理性。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好朋友“智慧星”又来看我们了,快来听听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
师:(课件呈现“智慧星”)小朋友们好,我是大家的好朋友“智慧星”,今天我向大家报告一组数据: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有文学类书籍3809本,科技类书籍2064本,历史类书籍3128本,教育类书籍1527本,综合类书籍6709本。
小朋友们,你能用近似数描述我刚才报告的这组数据吗?
生1:图书馆有文学类书籍大约3800本……
生2:科技类书籍2000余本……
生3:历史类书籍3100多本……
生4:教育类书籍大约1500多本……
生5:综合类书籍大约6700本&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智慧星”很高兴,奖励这些同学一枚“智慧勋章”!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复数的同时,轻松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呈现问题(一)“估算购物钱数”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从图中获取了什么数学信息?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如果要购买手机和照相机大约需要多少元钱?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和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我是这样算的,1280≈1300,
3240≈3200,1300+3200=4500,需要带4500元。
生2:我是这样算的,1280≈1300,
3240≈3300,1300+3300=4600,需要带4600元。
师:我们现在来验证一下,买手机和照相机到底需要用去多少钱?
生:1280+3240=4520(元)
师:同学们觉得上面的两种估算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生1:我喜欢第一种,因为4500与准确值更接近。
生2:我喜欢第二种,因为去买东西当然要多带些钱了!
师:(课件呈现“智慧星”)小朋友们,我们买东西时估算商品的价格时应该“多估”一些,因为如果“少估”了,可能会导致带的钱不够。
师:是啊,我们知道估算结果与准确值会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估算,如果是买东西,一定要多带些钱,才能保证买到我们想要的商品哦!
2.课件呈现问题(二)“估计收入钱数”情境。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这个月养鸡收入1366元,养鸭收入是1132元。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问题?
生1:这两项收入一共大约多少元?
生2:小明家养鸭收入和养鸡收入相差大约多少元?
师: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第一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生1:1366≈1400,1132≈1100,1400+1100=2500
生2:1366≈1000,1132≈1000,1000+1000=2000
师:这两种估算方法都是合理的,一种是把收入估算成整百的再相加。另一种是把收入估算成整千的再相加。我们在取近似值时,要考虑的近似值与准确值相差不能太大。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第二个问题:小明家养鸭收入和养鸡收入相差大约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估算)
生1:1366≈1400,1132≈1100,1400-1100=300
生2:1366≈1370,1132≈1130,1370-1130=240
师:这两种估算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生1:我喜欢第一种,这种估算成整百的计算起来更方便。
生2:我喜欢第二种,这种估算成整十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准确值。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估算,体会估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实践新知,巩固拓展。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
2.估算。
1598+2204≈
3307+4448≈
2541-1028≈
2572-1353≈
4473+2018≈
2746+3661≈
3.红星小学为地震灾区捐款1451元,新华小学捐款1125元,他们一共捐款大约多少元?
4.学校图书馆3月份借出图书1204本,4月份借出图书869本,3月比4月大约多借出图书多少本?
答案:2.
3800
7700
1500
1200
6500
6400
3.
1451+1125≈2600(元)
4.
1204-869≈2100(本)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
2.
写出两个数之间的整千数 。
2075>(
)>1998 2701<(
)<3014 5010>(
)>4897
3.
4.
连一连,找朋友。
答案:2.
2000
3000
5000
3.
130
220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同学们能谈一谈你的收获和感受吗?
生1:我们学会了加减法估算,知道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计出近似数,然后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后,再用“≈”表示估算结果。
生2: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估算,估算和生活关系很密切。
六、布置作业。
1.
计算。
4658+1577≈
7855-4125≈
3684+4510≈
5214-667≈
5478+1240≈
451+7894≈
2.
3499元
2099元
买一台冰箱和一台吸尘器大约需要多少钱?
一台冰箱比一台吸尘器大约贵多少钱?
3.
4588元
2679元
1829元
(1)买一台电脑和一部照相机大约需要多少元?
(2)一辆自行车大约比一部照相机便宜多少元?
(3)你能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估算》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的教学内容。教材在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这一小节,逐步培养估算意识,在本课中,教材呈现了两个问题情境,一个是“估计购物钱数”一个是“估计收入钱数”,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我先复习旧的知识,让学生回忆起前面学过的近似数的要点,接着呈现主题情境,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再在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想出来的方法也是各有特色。我在引导学生估算时鼓励学生寻求多样化的合理估算方法,肯定学生独特的想法。学生就想出了多种合理的估算方法,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且也看出他们理解了估算,懂得运用估算。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估算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是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部分,估算意识的培育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一是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过程;二是要求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如有学生将钢笔长度标成14米;买3支单价1.2元雪糕,付出5元钱,找回多少元?有学生算成24元的低等级错误,表面看是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学习马虎,实际是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估算能力弱的具体表现。因此估算在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
二、资料链接。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学习中,既肯下苦功,又善动脑筋。他十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王维克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此题出自古代的《孙子算经》,意思是说:有一种东西,不知道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五个五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三;七个七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问这种东西共有多少。
王老师刚把题读完,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了:“二十三!”
“怎么,你看过《孙子算经》?”王老师惊诧地问。
华罗庚回答说:“我不知道《孙子算经》这本书,更没有看过。”
“那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王老师又问。
华罗庚有板有眼地答道:“我是这样想的,三个三个地数,余二,七个七个地数,余二,余数都是二,那么,总数就可能是三乘七加二,等于二十三,二十三用五去除,余数又正好是三,所以,二十三就是所求的数了。”
“啊——”王老师简直被惊呆了,“算得巧,算得巧!”
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3页,解决问题。
教学提示
教材设计了强强一家计划买一台液晶电视机的事情,呈现了强强一家商量购买液晶电视机的虚拟情境,虽是虚拟情境,却是许多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再小组合作制定购买计划,交流时要给学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的机会,重点是要让学生讲清自己制定购物计划的计算方法和依据,要让学生体会到制定购物计划,既要科学又要合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购物方案,能表达制定方案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结合购买电视问题,经历了解信息、加工信息,制定购物计划并交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有计划、合理消费的意识。
重点、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购物方案,并清除表达制定方案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家里最近有什么购物计划吗?这些购物计划的制定,你是否参与了呢?家里制定购物计划都要考虑哪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帮助强强一家制定一个购买液晶电视的计划,他们一家正为此而发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提出本课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出示主题情境图)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强强家的情况吧!
(学生看图,了解图片展现出来的资料信息)
师: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强强一家制定一个购买液晶电视的计划,我们可以先在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我们再说一说具体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
师: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制定了一个怎样的购物计划。
生1:我们计划让强强家购买一台价格为4600元的液晶电视,因为这台电视比较便宜,适合强强家的收入水平,他们买这台电视机经济上不会太紧张。强强家每个月的收入是2080+1830=3910(元),减去每个月的生活费1500元剩余3910-1500=2410(元),两个月就可以剩余2410+2410=4820元,就可以买一台4600元的液晶电视了。
生2:我们计划让强强家购买一台价格为9800元的液晶电视,我们算出强强家每个月能剩余2410元,5个月就是2410+2410+2410+2410+2410=12050(元),足够买一台9800元的液晶电视。
师:同学们计划地非常详细,但是我们还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强强一家的生活费并不是固定就是1500元,也可能大于1500元,也许还会有计划外的消费开支,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我们的购物计划一定可以实现呢?
生:我们计划的剩余钱数不能和电视机的价格相差太少,要留出计划外开支的数额。
师:是啊,我们要可以把计划的时间延长一些,这样就能保证购物计划一定可以实现了。
生1:第一种购物计划,4820和4600相差太少,还是加上一个月的时间吧,这样4820+2410=7230(元),7230比4600多很多,也就能保证计划的实施了。
生2:第二种购物计划12050比9800多很多,所以不用加时间,5个月就足够了。
师:同学们都想得很周到,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数学问题,希望大家能将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设计意图:一切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表自己的看法,使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实践拓展,巩固新知。
1.
计算。
4586+1583≈
7819-4689≈
1386+8022≈
9014-2356≈
1500+5794≈
5456+2107≈
2.
养鸡场养鸡8450只,昨天上午卖出3050只,下午卖出4120只.大约还剩下多少只?
  

3.服装厂要加工3800件上衣,第一车间每个月可以加工2040件上衣,第二车间每个月可以加工1800件上衣,两个车间合作1个月可以完成任务吗?
答案:1.
6200
3100
9400
6600
7300
7600
2.
8450-3050-4120≈1300(只)
3.
2040+1800=3840(件)
3840>3800
可以完成。
四、达标反馈。
1.
口算下面各题。
  1200+3000= 
 400+2000= 
 4600+300=
  1700-400=  
7800-800= 
 3400-3000=
  1200+6000= 
 2600+300= 
 4000+600=
  9000-7000=  
780-80=   
2400-400=
2.
4500元
2400元
小张每个月的工资是2800元,他每个月的生活费大约是1200元,请你帮他制定一个购买微波炉的计划吧!
答案:1.
3200
2400
4900
1300
7000
40
7200
2900
4600
2000
2.
例如:2800-1200=1700(元),1700+1700=3400,可以买一台2400元的微波炉,需要两个月。
五、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强强一家制定了一个购买液晶电视的计划,能谈谈你们的感受吗?
生1:我们知道,制定购物计划要科学合理,要根据家庭的收入情况和消费情况来制定。
生2:还要考虑的计划外的开支,把购物计划想的周密一些,才能让购物计划顺利实现。
六、布置作业。
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一个家庭购物计划,要先了解家庭的收入和消费情况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课的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热情很高,所以我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让他们明确自己要做什么,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制定出购物计划。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购物计划,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
第一、尝试解决、主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交流算法,优化解决方法。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在学生完成后,适时组织交流。特别注意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乐于学习数学,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资料链接。
中国家庭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巴菲特这位知名的投资大师,在4岁的时候,就开始做起人生第一笔生意。4岁那年,巴菲特从爷爷的杂货店买了一批口香糖,批发价3美分一包,一次买上20包。晚上在他家附近挨家挨户推销,卖5美分一包。每卖一包,小巴菲特就净赚2美分。2008年,巴菲特联手玛氏公司收购了他4岁时卖的口香糖的生产厂家箭牌口香糖公司,总收购价格是230亿美元。
调查显示,中国34.8%的孩子对自己花过的钱是一笔糊涂账,只有15.6%的孩子能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花过的钱,能对此记账。报告中还指出,只有19%的儿童选择将剩余零花钱存入银行,将近70%的儿童选择放在家里保存或交给父母管理,更有11.1%的儿童选择继续花完。很明显,存入银行是处理余钱的最好方式,可惜这个数额不足两成。相当数量儿童的消费行为缺乏计划性,自我监控意识不强。
专家认为,6到12岁是儿童理财观念培养的黄金时间,从这个时期开始培养儿童的理财观念,同时也是培养儿童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专家认为,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要让孩子逐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过分放纵和过分节制对孩子都不好。他建议幼儿园期间,就可以开始让孩子认识货币;从小学4-6年级开始,可以让孩子支配小额金钱,使用范围仅限于购买学习用品;到初中后,可以将使用范围扩大至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等孩子上高中后,可以让孩子有相对独立的金钱支配权,这样有助于孩子上大学后的独立生活。对于准备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的孩子,父母更要在高中期间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使用观。
第七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4~15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提示
本课时围绕万以内数的相关知识,设计了3道复习题,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尝试着独立完成练习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还可以根据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增加一些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所学知识,形成相关技能。
过程与方法:经历系统复习整理单元知识,巩固教育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回顾总结的习惯,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系统复习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
复习热身。
师:同学们,这个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兔博士要考考大家了哦,你能说说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吗?
生1: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生2:我们认识了一万,知道一万有多少。
生3:我们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生4:我们会用近似数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生5: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记录)
2.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上来,而且整个复习的过程完全由学生主导,教师只在一旁引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练习巩固,指导复习。
1.
呈现整理与复习第1题。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数位表,和同桌说一说数位表中反映的数学信息。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1
013
002
080
047
师:谁来说一说,你从表中读出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10000读作:一万,是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
生2:1084读作:一千零八十四,千位上是1,表示1个一千……
生3:3207由3个千,2个百,7个一组成的,读作:三千二百零七。
师:读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读四位数时,要注意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和计数单位,每一级的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
呈现整理与复习第2题。
师:下面是王阿姨小吃店1月至4月的收入统计表,你能把王阿姨的月收入按一定的顺序编上号吗?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完成本题,然后我们来说一说大家都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师:同学们做得真快,谁能来说一说你比较的方法?
生1:我先比较这几个数的位数,发现这几个数都是4位数……
生2:我又比较这几个数的最高位,发现3月的收入最高,它的最高位上是4。
生3:1月、2月和4月最高位相同,都是3,所以要比较下一位,发现在这三个数里,4月的第二位上是5,它的收入最高;1月比4月少一点,它的第二位上是4,2月的收入最少,它的第2位上是3……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和排序,你能归纳出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吗?
生1:首先比较数的位数多少,位数多的数就大
生2:位数相同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也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依次类推。
3.
呈现整理与复习第3题。
某城市2011年1月至3月家庭购买汽车数量统计如下:
月份
1
2
3
数量(辆)
1905
2488
3009
师:读了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
生1: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
生2:越来越多的汽车,让道路变得拥挤不堪,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师:是啊,每件事情都有不同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用近似数表示每个月家庭购买汽车的数量。
(学生独立完成,将每个月家庭购买汽车的数量改成近似数。)
师:请同学们将你改写的结果在小组内展示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师:1月和2月大约共购买多少辆汽车?
生1:1月大约1900辆,2月大约2500辆,两个月大约一共购买4400辆。
生2:1月大约2000辆,2月大约2500辆,两个月大约一共购买4500辆。
师:你们更喜欢哪种估算的方法呢?
生1:第一种,这种估算的结果更接近准确值。
生2:我喜欢第二种,这样计算更快更方便。
师: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点,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一下,3月比2月大约多购买多少辆汽车吗?
生:3月大约购3000辆,2月大约购买2500辆,3月大约比2月多购买3000-2500=500(辆)。
师:谁还能根据这个表格提出其他的问题?
生1:2011年第一季度大约共购买多少辆汽车?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2:1900+2500+3000=7400(辆)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完成复习题,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实践新知,拓展巩固。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2题。
2.
写出下列各数。
三千零七十
写作:____________
八千九百二十一 写作:_____________
六千零三十
写作:_____________
七千二百零一 写作:____________
3.
写出下列各数的读法。
3000读作:__________ 4009
读作:__________
7800读作:__________ 2890 读作:__________
4590读作:__________ 3007 读作: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7008
(
)
3100(
)
999(
)
1988(
)
2004(
)
3099(
)
答案:2.
3070
8921
6030
7201
3.
三千
四千零九
七千八百
二千八百九十
四千五百九十
三千零七
4.7000
3000
1000
2000
2000
3000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2.
口算。
5600+3200=
8900-700=
900+200=
450-200=
3400-300=
1000-300=
2000-1900=
4000-500=
8000-400=
7800+200=
200+1100=
890+100=
3.
9201是(
)位数,第四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百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
4.
估算一下,这两篮子鸡蛋一共大约有多少克?
计算一下,这两篮子鸡蛋一共有多少克?
答案:2.
8800
8200
1100
250
3100
700
100
3500
7600
8000
1300
990
3.四
1
1

2
2

4.
(1)1604+2009≈3600(克)(2)1604+2009=3613(克)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复习,你们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生1: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对万以内的数有了更深的了解。
生2:我们可以读出和写出万以内的大数。
生3:我们可以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生4:我们还可以用近似数进行估算。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5题。
2.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431=5000+400+30+1  
286=(  )+(  )+(  )  
7560=(  )+( )+( ) 
2048=(  )+( )+( )
8009=(  )+(  )   
3.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 1009 1100 19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999 8900 9990 8909 10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899元
2563元
妈妈要买一台打印机和一台微波炉,一共大约要带多少钱?
微波炉大约比打印机多用多少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对“生活中的大数”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写法读法,能正确地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能用近似数进行估算。
1、自主梳理,建构网络。
我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时,把梳理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自己去归纳、去整理。引导学生去总结读写的方法及注意点。最后,学生说说自己的难点和疑点,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来突破难点。
2、凸显思想,把握本质。
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课的重要任务。在本课中,“给小吃店月收入排序”“统计家庭购买汽车数量”等环节,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在整理和复习课中,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上“生活中的大数的整理与复习”时。教师可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的大数,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创造性思维,真可谓“一举三得”。
整理和复习课是复习同学们已学过的知识,是帮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因此,同学们对这节课的内容往往没有新鲜感,积极性也很难调动起来。所以,切记练习形式一定要多样化、游戏化,尽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动、多参与,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容易调动起来,才容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在突破难点方面,老师更应考虑采取不同形式,从不同方面来准备复习题,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应采取适当的赏识教育。
二、资料链接。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第八课时
学会购物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6~17页,综合与实践。
教学提示
综合与实践“学会购物”设计了两个商店促销的事例。本套教材前面已经安排过商品促销的内容,学生也有在现实生活中促销购物的一些生活经验,本课安排两个事例并以“学会购物”为主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消费意识,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购物问题。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广告的内容,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应该怎样买饮料合适,让学生自主解决,和同学们展示交流算法,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加以提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数学知识和促销的优惠政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促销的事例,经历了解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日常购物经验,培养科学消费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合理购物,并制定购物计划。
教学难点:理解有奖促销和商品促销。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去商场购物,就遇到了一件怪事,有一位叔叔要买一部手机和一部电话,手机要用860元,电话有两种,一种是135元,一种是228元,他竟然说买228元的比买135元的更省钱,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师: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带有疑问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后面的新知学习做好心理铺垫。】
二、呈现新知,探索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有奖促销”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情境图,说一说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说一说每件商品的价格)
师:谁来说一说,图中所说的“好消息”是什么意思?
生1:图上的这些商品参加有奖促销,只要所买商品总价满1000元,就奖励100元。
生2:比如买一台电视机,原价需要1080元,满了1000元,奖励100元,实际只要付980元就可以了。
师:那如果我们买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洗衣机可以获得200元的奖金吗?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生1:不可以,电视机可以获得100元奖金,而洗衣机不足1000元,不能奖励……
生2:可以,因为这两件商品总价超过了2000元,所以可以获得200元奖金。
师:你们看,一位叔叔正要买手机和电话机,明明和小丽正在争论不休呢,到底该买哪一种电话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
生1:当然是要买135元的这种电话机比较便宜。手机要用860元,手机和电话机一共要用860+135=995(元)。
生2:我觉得买228元的电话机更省钱,因为860+228=1088(元)已经满了1000元,可以获得100元奖金,1088-100=988(元)。
师:同学们,我们经过讨论,发现买228元的电话机真的比买135元的电话机更便宜,看来,这购物也是大有学问的呀,现在请同学们把比较省钱的购物方案记录下来吧!
2.
课件呈现教材第17页“商品促销”的情境图。
师:看图,同学们从图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学生说一说图中表达出来的信息)
师:图中的“好消息”是什么?谁能来说一说?
生:买5听赠1听,买一箱赠2听。
师:同学们觉得怎样买更划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算一算。
(学生在小组内计算)
生1:买5听赠1听,也就是用20元买6听,每听3元多一点。
生2:按整箱的买,每箱8听,可以赠2听,也就是用30元买10听,每听30÷10=3(元)。
生3:按整箱的买更合算。
师:(出示教材“议一议”)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如果要买10听饮料该怎么买,如果要买27听饮料该怎么买?
(学生讨论)
生1:如果买10听,可以按整箱的买,买一箱有8听,赠送2听,正好10听,只用花一箱的价格30元。
生2:如果买27听,可以先买两箱,赠送4听,一共得到20听,用去30×2=60(元),然后再买5听赠送1听,用去4×5=20(元),现在一共有26听,然后再买1听,用去4元,现在一共用去60+20+4=84(元)。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求知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验。】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
解决下面的问题。
(1)需要8听这种饮料,至少要花多少元钱?
(2)需要12听这样的饮料,至少要花多少元钱?
(3)李明用50元钱买这种饮料,最多可以买回来多少听?如果是用100元呢?
2.
某商场的布匹促销,买3米赠1米,买5米赠2米,如果要买14米布匹,怎样购买比较合算?
答案:1.
(1)28元
(2)38元
(3)26听
32听
2.
买两次5米,赠送4米,5×2=10(米)
10+4=14(米)
四、达标反馈。
母亲节,“欣欣花店”促销,购物满50元奖励5元,丽丽要给妈妈买7朵康乃馨,怎样买更省钱?
答案:选7朵康乃馨,再买一朵郁金香,凑足50元,奖励5元,实际付45元可以买到7朵康乃馨。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购物的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商品促销的知识。
生2:我们知道了怎样购物会更省钱。
生3: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购物方案。
六、布置作业。
312元
356元
78元
600元
家具店搞促销活动,购物满1000元奖励100元,妈妈要买一个衣橱、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应该怎么买最省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会购物》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生活中的大数的应用,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计算对孩子来说是干巴巴的,既单调又枯燥。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我以谈话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悬疑的情境,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理解图中表达的数学信息,交流对促销方案的理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通过引导的方式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理论知识,特别要讲究引导的方法,以学生活动讨论为主,教师讲解点评为辅。更要注重对学生今后消费行为的指导,学以致用,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育人功能。本课的课堂学生兴趣较浓厚,联系学生实际,引发学生的一些话题,气氛较活跃。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符合以下的要求:
问题情景的综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综合与实践活动不能是其他学习领域的简单重复,
问题情景必须较为开阔,能够为所有学生理解,又生动有趣,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活动性和可操作性。既然是实践活动,
并非只是做一道习题或考题那样的单纯。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要“动”起来。
不止动脑,
还要动手,
包括其他的活动。
3.
数学活动应当体现数学本质,
有助于提高学习着的数学素养。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泛化的综合型活动,即便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联系,也要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即便是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也必须呈现数学的本质。比如:10000张打印纸有多厚?事实上,一万张打印纸的厚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万这个数的构造。具体的实物1万有多少这是人的生活体验,不是数学的本质。每个居民向灾区捐款500元月,多少居民能捐满到1万?这些素材不仅有现实背景,而且还有数学意义。
二、资料链接。
数学家小故事二则
(一)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二)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31分)
1.
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2.一个数,从右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千位在第(
)位。第(
)位是万位。
3.
5179个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百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千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
4.
在数位表中,从右起第二位是(
)位,最低位是(
)位。
5.
一个四位数,千上的数是6,其他数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这个数是(
)。
6.
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五位数是(
),它们相差(
)。
7.
8000是一个(
)位数,比它小1的数是(
),比它大1的数是(
)。
8.
用5、0、8、7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
)。
9.
8561的6在(
)位上,表示(
)个(
)。
二、